一种汽轮机喷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4751阅读:1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喷嘴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喷嘴组。



背景技术: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喷嘴组在汽轮机中的主要作用是使蒸汽通过喷嘴组的导流作用到转子周壁的叶片上。

汽轮机调节进汽量的方式通常有节流配汽和喷嘴配汽两种方式,节流配汽是指所有阀门同时开启,开度相同,阀门后的蒸汽压力相同,节流配汽在汽轮机偏离额定工况运行时阀门的开度会变小,产生比较大的节流损失,使机组效率降低。喷嘴配汽是指在此配汽方式下调节阀依次开启,根据机组功率要求的不同,进汽量会变化,因而阀门开启的数量就不一样了。喷嘴配汽通常有单阀和顺序阀之分,在低压时通常采用单阀,单阀的时候暖机效果很好,因为几个调门开度相同,汽轮机进汽的时候四周进汽量差不多,但在高压状态时,单阀的节流损失严重;在高压下使用顺序阀时,阀门开度不同可减少节流损失,但顺序阀在运行前期的暖缸效果不佳。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70803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给水泵汽轮机高压气源内切换喷嘴组系统,包括第一蒸汽管道、第二蒸汽管道、喷嘴环、叶栅喷嘴、首块、末块,其中高压蒸汽室位于喷嘴环内部,第二蒸汽管道和喷嘴环一体化加工形成,第一蒸汽管道和第二蒸汽管道通过焊接连接,叶栅喷嘴、首块、末块固接在喷嘴环上。蒸汽通过管道进入蒸汽室,然后经叶栅喷嘴后冲击转子做功,叶栅喷嘴较孔板式喷嘴在效率上有明显优势。该系统的切换和汽量调节可通过高压气源上的流量调节阀来实现,可实现高压喷嘴组独立运行及与低压喷嘴组同时运行。

上述专利通过设有高压与低压两种蒸汽室来可解决低中高三种压力状态切换下的节流损失和暖缸问题,同时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喷嘴组。通过蒸汽压力的变化自动调节阀柱活塞与阀孔的配合关系,从而使所有喷汽室在低压状态下均能导汽,在中高压状态下只有部分喷汽室能导汽,从而在同一喷嘴组中实现低压状态下的暖缸效果以及减少从低压状态过渡到中高压状态时的节流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轮机喷嘴组,包括外缸,其特征是:外缸分为外缸座以及架设于外缸座上部并与外缸座配合套设在汽轮机转子上的上缸座;上缸座上方内部开有一蒸汽室,蒸汽室内部隔成多个独立的喷汽室,每个喷汽室上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喷汽室与外部空间隔绝的阀板,每块阀板上均开有穿透阀板的阀孔;在上缸座上端固连有开口面向于阀孔且与上缸座能形成密闭空腔的蒸汽盖,蒸汽盖的上内壁上由下至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每个阀孔一一对应的气缸槽;在蒸汽盖内设有若干根阀柱活塞,每根阀柱活塞朝向喷汽室一端可移动嵌于阀孔中,另一端固设有可嵌于气缸槽内并与气缸槽配合的活塞头;位于中间的阀柱活塞为特殊阀柱活塞,其余活塞为普通阀柱活塞,普通阀柱活塞靠近阀孔一端内部开有导流空腔,且导流空腔不穿透周围阀柱活塞底端,导流空腔上端开有供蒸汽进入导流空腔的上导流槽,导流空腔下端开有供蒸汽跑出导流空腔的下导流槽;特殊阀柱活塞靠近阀孔一端内部开有导流腔,且导流腔穿透周围阀柱活塞底端形成导流孔,导流腔上端开有供蒸汽进入导流腔的独立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蒸汽压力的变化自动调节阀柱活塞与阀孔的配合关系,从而使所有喷汽室在低压状态下均能导汽,在中高压状态下只有部分喷汽室能导汽,从而在同一喷嘴组中实现低压状态下的暖缸效果以及减少从低压状态过渡到中高压状态时的节流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气缸槽靠近最上部的内壁上开有连通相连气缸槽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每个气缸槽内的气压相同,减小了长期使用过程中某个气缸槽内气压损失造成对应的阀柱活塞与阀孔之间的配合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槽内壁上固设有限制阀柱活塞过度上移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阀柱活塞过度上移脱离气缸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普通阀柱活塞上设有两个“O”形耐高温密封圈,分别为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上密封圈设于导流空腔顶端的上侧,下密封圈设于导流空腔底端的下侧;在特殊阀柱活塞上设有一个置于导流腔顶端上部的独立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阀柱活塞与阀孔之间的密闭性,减小节流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孔边沿导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密封圈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流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有活塞头近阀柱活塞一面均开有受力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蒸汽与活塞头的接触面积,利于阀柱活塞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蒸汽压力的变化自动调节阀柱活塞与阀孔的配合关系,从而使所有喷汽室在低压状态下均能导汽,在中高压状态下只有部分喷汽室能导汽,从而在同一喷嘴组中实现低压状态下的暖缸效果以及减少从低压状态过渡到中高压状态时的节流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普通阀柱活塞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特殊阀柱活塞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缸;11、外缸座;12、上缸座;121、喷汽室;122、喷汽口;123、下外沿边;124、阀板;125、阀孔;13、蒸汽盖;131、进汽口;132、上外沿边;2、气缸槽;21、分隔板;22、限位块;23、通孔;3、特殊阀柱活塞;31、导流腔;32、独立导流槽;33、导流孔;34、独立密封圈;4、普通阀柱活塞;41、导流空腔;42、上导流槽;43、下导流槽;44、上密封圈;45、下密封圈;5、活塞头;6、受力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一种汽轮机喷嘴组包括外缸1,外缸1分为外缸座11以及架设于外缸座11上部并与外缸座11配合套设在汽轮机转子上的上缸座12,在上缸座12上端固连有蒸汽盖13。

参考图2,上缸座12上方内部开有一蒸汽室,蒸汽室内部隔成多个独立的喷汽室121,每个喷汽室121下端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用于将蒸汽通向转子的喷汽口122,每个喷汽室121上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喷汽室121与外部空间隔绝的阀板124,每块阀板124上均开有穿透阀板124的阀孔125,阀孔125边沿导有圆角。

参考图2,在上缸座12上端固连有开口面向于阀孔125且与上缸座12能形成密闭空腔的蒸汽盖13,蒸汽盖13的上内壁上由下至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每个阀孔125一一对应的气缸槽2且每个气缸槽2由分隔板21相隔,在气缸槽2靠近最上部的内壁上开有连通相连气缸槽2的通孔23。在蒸汽盖13内设有若干根阀柱活塞,每根阀柱活塞朝向喷汽室121一端可移动嵌于阀孔125中,另一端固设有可嵌于气缸槽2内并与气缸槽2配合的活塞头5,所有活塞头5近阀柱活塞一面均开有受力槽6,气缸槽2内壁上固设有限制活塞头5过度上移的限位块22。位于中间的阀柱活塞为特殊阀柱活塞3,其余活塞为普通阀柱活塞4。

参考图3,普通阀柱活塞4靠近阀孔125一端内部开有导流空腔41,且导流空腔41不穿透周围阀柱活塞底端,导流空腔41上端开有供蒸汽进入导流空腔41的上导流槽42,导流空腔41下端开有供蒸汽跑出导流空腔41的下导流槽43。普通阀柱活塞4上设有两个“O”形耐高温密封圈,分别为上密封圈44和下密封圈45,上密封圈44设于导流空腔41顶端的上侧且临近导流空腔41顶端,下密封圈45设于导流空腔41底端的下侧且临近导流空腔41底端。

参考图4,特殊阀柱活塞3靠近阀孔125一端内部开有导流腔31,且导流腔31穿透周围阀柱活塞底端形成导流孔33,导流腔31上端开有供蒸汽进入导流腔31的独立导流槽32。在特殊阀柱活塞3上设有一个置于导流腔31顶端上部且临近导流腔31顶部的独立密封圈34。

具体实施过程:当运行初期,低压蒸汽通入蒸汽盖13内,由于气缸槽2内压力较蒸汽盖13内压力较小,特殊阀柱活塞3和普通阀柱活塞4均被向上推动,使特殊阀柱活塞3上的独立导流槽32和普通阀柱活塞4上的上导流槽42导通于蒸汽盖13内部,低压蒸汽可从独立导流槽32或上导流槽42进入导流腔31或导流空腔41并经过导流孔33或下导流槽43导入每个喷汽室121内,喷汽室121内的蒸汽再通过喷汽口122导向至转子上。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普通阀柱活塞4继续上移,下导流槽43被阀孔125堵住,不能导汽,而中间阀柱活塞仍可通过导流孔33导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