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906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发电机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



背景技术:

汽油发动机组是发电设备的一种,它的原理是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动机旋转驱动发动机切割磁场,最终产生电能。它的用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自备电源,某些用电单位没有网电供应,如远离大陆的海岛,偏远的牧区、农村,荒漠高原的军营、工作站、雷达站等,就需要配置自备电源。

现有市场上销售的单缸风冷汽油发动机组均为敞开式,也有少量的静音发动机组,但都存在很多的技术缺陷,例如:发动机机油温度偏高,使得发动机工作效率偏低,工作状态不稳定、结构设计不合理,发动机组功率损耗严重、消声降噪隔腔设计不合理,机组噪音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内部通风系统结构不合理,导致通风不畅、供油系统及油箱安装位置设计不合理,存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等诸多影响发动机组正常使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噪音低,散热效率高的汽油静音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油静音机组,包括机箱及置于机箱内的发电机组,发动机组包括发电机和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机箱包括箱体及底盘,底盘下方设有油箱,发动机上设有将油箱内的燃油抽至发动机化油器的供油系统,该供油系统包括置于发动机上的油泵及和油箱连通的油管,底盘上设有排风罩,排风罩和发动机之间通过引风罩连通,排风罩内设有消音器,所述底盘上设有若干进风口,箱体上对应排风罩的排风口位置上设有排风百叶窗,发电机上的风扇转动将箱体外的冷风吸入箱体内循环降温后经排风罩排出箱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箱设置在底盘下方,和发动机独立设置,方便通风降低了发动机产生热量对油箱造成影响,让油箱能够保持常温,也避免了发动机及线路过热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油箱的加油口设置在机箱外,方便了添加燃油,油箱内的正压汽油气体会自然散到外界空气孔,提高了发动机使用的安全性。

由于油箱设置于底盘的下方,故而在发动机上设置了油泵,实现将燃油从油箱抽至发动机的化油器。

发电机工作带动风扇转动,使得箱体产生负压,进而外界的冷风会从进风口通入至箱体内对发电机和发动机进行降温冷却,将发动机和发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至排风罩,从排风罩排出机箱外。而且在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或热量会经消音器降噪处理后排出箱体外,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产品静音工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器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构成的若干消音腔室,各消音腔室通过消音管道组件连通,噪音经消音管道组件进入至壳体后通过各个消音腔室循环降噪排出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音腔室包括第一消音腔室、第二消音腔室及第三消音腔室,消音管道组件包括第一消音管路、第二消音管路及第三消音管路,其中,第一消音管路依次贯穿第一消音腔室、第二消音腔室及第三消音腔室且在第三消音腔室内构成回路并通至第二消音腔室内,第二消音管路包括置于第二消音腔室内的左消音通道及置于第一消音腔室内的右消音通道,左消音通道和右消音通道连通,第三消音管路依次贯穿第一消音腔室、第二消音腔室及第三消音腔室,噪音经第一消音管路通至第二消音腔室,经左消音通道导至右消音通道并通至第一消音腔室,经第三消音管路通至第三消音腔室,最后从第三消音腔室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消音管路、第二消音管路及第三消音管路的配合大大增长了噪音传递的路径及传递的时间,进而实现消音降噪的目的,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发电机静音式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音腔室上设有排出降噪后暖风的排音管,所述排音管置于第三消音腔室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进音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箱体内壁上贴设有消音海绵,消音器和排风罩的内壁贴设有隔热石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消音通道的开口置于靠近壳体的底部,右消音通道的开口置于靠近壳体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消音通道和右消音通道的开口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噪音的传播长度及传播时间,进而提高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左右两侧均设有进气盒,底盘上对进气盒位置开设有若干进气口,其中一进气盒内设有用于分隔冷风流通方向的导流板,进气盒的顶盖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风通孔,进气口上设有导流盒,导流盒靠近发电机的风扇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电机风扇转动使得箱体内产生负压,箱体外的冷风从底盘的进气口进入至进气盒,一部分冷风从进气盒的进气口进入从风扇端进入对发电机进行降温,一部分冷风从进气盒的一侧进气通孔对箱体下部包括底盘位置进行冷却降温,进而大大提高了对箱体和发电机组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罩包括和发电机外壁轮廓适配且连接的基座及和排风罩连接的引风通道,该引风罩通过基座置于发动机定子安装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风罩设置在发电机的定子位置上,对发电机的定转子进行通风降温,避免电机过热而出现故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两侧外壁开始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扶手,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开设有进气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箱体的上部位置设置了凹槽,通过开设进气开孔,实现冷风从该位置进入至箱体内,实现了对箱体全方位降温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安装发电机组的动力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底座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安装稳定性,减少了发电机组工作产生振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开关风门的电源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器的设置实现对发电机电动开启工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空滤机,且该侧箱体的板壁上可拆卸有空滤清洁检修窗,该空滤清洁检修窗上设有通气百叶孔;所述箱体的各个板壁上分别可拆卸设有缸头检修窗、机油保险检修门及电瓶检修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缸体检修窗的设置方便对发动机气门间隙、清洁火花塞、放化油器汽油等维护保养。

机油保险检修门位于箱体的正面,检修门设计有门锁,方便开关。打开检修门就可以对发动机机油进行更换。电瓶检修窗的设置方便连接电瓶线、保养电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引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安装第一方向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电机组安装第二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油静音机组,包括机箱及置于机箱内的发电机101组,发动机102组包括发电机101和发动机102,机箱包括箱体1及底盘2,底盘2下方设有油箱1b,发动机102上设有将油箱1b内的燃油抽至发动机102化油器的供油系统,该供油系统包括置于发动机102上的油泵及和油箱1b连通的油管,底盘2上设有排风罩4,排风罩4和发动机102之间通过引风罩5连通,排风罩4内设有消音器3,所述底盘2上设有若干进风口,箱体1上对应排风罩4的排风口位置上设有排风百叶窗,发电机101上的风扇转动将箱体1外的冷风吸入箱体1内循环降温后经排风罩4排出箱体1外。

将油箱1b设置在底盘2下方,和发动机102独立设置,方便通风降低了发动机102产生热量对油箱1b造成影响,让油箱1b能够保持常温,也避免了发动机102及线路过热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油箱1b的加油口设置在机箱外,方便了添加燃油,油箱1b内的正压汽油气体会自然散到外界空气孔,提高了发动机102使用的安全性。

由于油箱1b设置于底盘2的下方,故而在发动机102上设置了油泵,实现将燃油从油箱1b抽至发动机102的化油器。

发电机101工作带动风扇转动,使得箱体1产生负压,进而外界的冷风会从进风口通入至箱体1内对发电机101和发动机102进行降温冷却,将发动机102和发电机101产生的热量带至排风罩4,从排风罩4排出机箱外。而且在发动机102、发动机102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或热量会经消音器3降噪处理后排出箱体1外,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产品静音工作的效果。

消音器3包括壳体及在壳体内构成的若干消音腔室,各消音腔室通过消音管道组件连通,噪音经消音管道组件进入至壳体后通过各个消音腔室循环降噪排出壳体外。

消音腔室包括第一消音腔室31、第二消音腔室32及第三消音腔室33,消音管道组件包括第一消音管路3a、第二消音管路3b及第三消音管路3c,其中,第一消音管路3a依次贯穿第一消音腔室31、第二消音腔室32及第三消音腔室33且在第三消音腔室33内构成回路并通至第二消音腔室32内,第二消音管路3b包括置于第二消音腔室32内的左消音通道3b1及置于第一消音腔室31内的右消音通道3b2,左消音通道3b1和右消音通道3b2连通,第三消音管路3c依次贯穿第一消音腔室31、第二消音腔室32及第三消音腔室33,噪音经第一消音管路3a通至第二消音腔室32,经左消音通道3b1导至右消音通道3b2并通至第一消音腔室31,经第三消音管路3c通至第三消音腔室33,最后从第三消音腔室33排出。

第一消音管路3a、第二消音管路3b及第三消音管路3c的配合大大增长了噪音传递的路径及传递的时间,进而实现消音降噪的目的,确保了本实用新型发电机101静音式工作。

第三消音腔室33上设有排出降噪后暖风的排音管3d,所述排音管3d置于第三消音腔室33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进音孔。

箱体1内壁上贴设有消音海绵,消音器3和排风罩4的内壁贴设有隔热石棉。

左消音通道3b1的开口置于靠近壳体的底部,右消音通道3b2的开口置于靠近壳体的顶部。

左消音通道3b1和右消音通道3b2的开口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噪音的传播长度及传播时间,进而提高降噪的效果。

底盘2上左右两侧均设有进气盒21,底盘2上对进气盒21位置开设有若干进气口210,其中一进气盒21内设有用于分隔冷风流通方向的导流板,进气盒21的顶盖上开设有进气口210,进气盒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风通孔211,进气口210上设有导流盒6,导流盒6靠近发电机101的风扇端。

发电机101风扇转动使得箱体1内产生负压,箱体1外的冷风从底盘2的进气口210进入至进气盒21,一部分冷风从进气盒21的进气口210进入从风扇端进入对发电机101进行降温,一部分冷风从进气盒21的一侧进气通孔对箱体1下部包括底盘2位置进行冷却降温,进而大大提高了对箱体1和发电机101组的散热效率。

引风罩5包括和发电机101外壁轮廓适配且连接的基座51及和排风罩4连接的引风通道52,该引风罩5通过基座置于发动机102定子安装外壁上。

引风罩5设置在发电机101的定子位置上,对发电机101的定转子进行通风降温,避免电机过热而出现故障的情况。

箱体1的两侧外壁开始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扶手1a,所述凹槽11的槽壁上开设有进气开孔110。

在箱体1的上部位置设置了凹槽11,通过开设进气开孔110,实现冷风从该位置进入至箱体1内,实现了对箱体1全方位降温冷却。

底盘2上设有用于安装发电机101组的动力底座。动力底座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发电机101组的安装稳定性,减少了发电机101组工作产生振动力。

箱体1上设有用于开关风门的电源器8,电源器8的设置实现对发电机101电动开启关闭的目的。

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空滤机,且该侧箱体1的板壁上可拆卸有空滤清洁检修窗13,该空滤清洁检修窗上设有通气百叶孔;所述箱体1的各个板壁上分别可拆卸设有缸头检修窗、机油保险检修门及电瓶检修窗。

缸体检修窗的设置方便对发动机102气门间隙、清洁火花塞、放化油器汽油等维护保养。

机油保险检修门12位于箱体1的正面,检修门设计有门锁,方便开关。打开检修门就可以对发动机102机油进行更换。电瓶检修窗14的设置方便连接电瓶线、保养电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