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有翻盖的尿素箱加注口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33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集成有翻盖的尿素箱加注口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尾气排气系统尿素箱集成有翻盖的加注口适配器。



背景技术: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化合物)、 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国Ⅴ排放标准对这些排放污染物有严格的要求,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通常采用CRS(高压公轨系统)与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结合的手段来净化发动机尾气中的排放污染物。

SCR技术是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进行处理,还原剂尿素在尾气管道中经过热解和水解成NH3(氨气),NH3与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无毒的N2(氮气)和水。SCR系统主要包括尿素箱、SCR 箱、各种管路线路、控制单元等。

箱体盖为车用尿素箱上不可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尿素箱加注口不具有防尘功能,箱体盖在取下或脱落时,灰尘从加注通道进入箱体内,久之,影响尿素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有翻盖的尿素箱加注口适配器,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之箱体加注通道不防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有翻盖的尿素箱加注口适配器,包括有外壳,该外壳的内外端面贯穿形成有加注通道,其中,该加注通道内设置有可内外翻转的翻盖,原始状态下,该翻盖封盖住加注通道的入口,加注状态下,翻盖受力往内翻转,加注通道打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导套、下导套以及外套;该上导套与下导套对接构成前述加注通道,该外套套设于上导套和下导套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盖位于上导套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导套内设置有销轴,该翻盖可翻转地安装于销轴上,且销轴上套设有扭簧,该扭簧促使翻盖向外翻转并封盖加注通道的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导套的外壁套设有磁铁,该磁铁夹设于下导套和外套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导套和外套之间夹设有两密封圈,两密封圈上下设置,该磁铁位于两密封圈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加注通道内设置有可内外翻转的翻盖,初始状态下,翻盖封盖住加注通道的入口,加注状态下,翻盖受力往内翻转,加注通道打开,加注完成后,翻盖受力自动封盖住加注通道的入口,从而有效的起到了防尘作用,保证了箱体内部的清洁度,且本产品占用空间小,方便集成安装到其它的加注口内。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翻盖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翻盖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套 101、加注通道

11、上导套 111、裙边

12、下导套 13、外套

20、翻盖 30、销轴

40、扭簧 51、磁铁

5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

该外壳10的内外端面贯穿形成有加注通道101,该加注通道101内设置有可内外翻转的翻盖20,原始状态下,该翻盖20封盖住加注通道101的入口,加注状态下,翻盖20受力往内翻转,加注通道101打开,从而有效的起到了防尘作用,保证了箱体内部的清洁度,且本产品占用空间小,方便集成安装到其它的加注口内。

该外壳10包括有上导套11、下导套12以及外套13;该上导套11与下导套12对接构成前述加注通道101,该外套13套设于上导套11和下导套12外,上述翻盖20位于上导套11内,该上导套11内设置有销轴30,该翻盖20可翻转地安装于销轴30上,且销轴30上套设有扭簧40,扭簧40的弹性端抵于翻盖20的底面上,从而扭簧40促使翻盖20向外翻转并封盖加注通道101的入口,加注完成后,翻盖20在扭簧40的弹性作用下,向外翻转封盖住加注通道101的入口,从而避免了灰尘进入箱体内;上述加注通道101的入口处凸设有一裙边111,该裙边111伸入加注通道101的入口内,翻盖20的顶面周缘抵于裙边111的底面上。

该下导套12的外壁套设有磁铁51,该磁铁51夹设于下导套12和外套130之间;所述下导套12和外套13之间夹设有两密封圈52,两密封圈52上下设置,该磁铁位51于两密封圈5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加注通道内设置有可内外翻转的翻盖,初始状态下,翻盖封盖住加注通道的入口,加注状态下,翻盖受力往内翻转,加注通道打开,加注完成后,翻盖受力自动封盖住加注通道的入口,从而有效的起到了防尘作用,保证了箱体内部的清洁度,且本产品占用空间小,方便集成安装到其它的加注口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