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840发布日期:2018-08-04 15:4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消声器,尤其是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属于汽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法规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车辆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的排气噪声是车辆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排气噪声的有效控制对于改善整车噪声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发动机后安装排气消声器是降低车辆噪声的有效措施。抗性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是消声器当中应用最广泛的消声结构,抗性消声器一般适用于中低频段的噪声,而阻性消声器一般适用于高频段的噪声。

在不同工况下,发动机进排气噪声覆盖从低频到高频的整个频段,单一采用抗性消声器或阻性消声器,不能满足降低所有频段噪声的需求,无法使车辆进排气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消声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该消声器实现对发动机整个频段噪声的控制,使车辆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上片蚌壳、下片蚌壳及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与下片蚌壳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所述第一弯管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贯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另一端通过堵头密封;

还包括U型弯管,所述U型弯管置于第一腔室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其中一端与直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并穿出蚌壳与尾管连接;

还包括第三孔管,所述第三孔管贯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置于第一腔室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

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包括第二孔管、左端盖、筒体和右端盖,所述筒体左端通过左端盖密封,右端通过右端盖密封,左端盖和右端盖均与第二孔管连接,且高频消音腔贯穿第二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在蚌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的管端为喇叭口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管置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

进一步地,构成高频消音腔侧壁的第二孔管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孔管置于第二腔室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通过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消声器的消声性能,拓宽了消声器的消声频带,克服了目前大多数消声器只能消除中低频噪声,或只能消除高频噪声的缺点,实现对发动机整个频段噪声的控制,能够将车辆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去蚌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频消音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蚌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法兰、2-第一弯管、3-第二弯管、4-第一孔管、5-堵头、6-直管、7-U型弯管、8-第二孔管、9-左端盖、10-筒体、11-右端盖、12-尾管、13-堵盖、14-第三孔管、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上片蚌壳、18-下片蚌壳、19-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和21-第三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附图1~3所示,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上片蚌壳17、下片蚌壳18及尾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17与下片蚌壳18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21,所述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垂直连接在蚌壳内;

所述第一弯管2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1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3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3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4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另一端通过堵头5密封;

还包括U型弯管7,所述U型弯管7置于第一腔室19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15,其中一端与直管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8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16,并穿出蚌壳与尾管12连接,所述尾管12的管端为喇叭口形状;

还包括第三孔管14,所述第三孔管1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且置于第一腔室19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13;

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由第二孔管8、左端盖9、筒体10和右端盖11构成,所述筒体10左端通过左端盖9密封,右端通过右端盖11密封,左端盖9和右端盖11均与第二孔管8连接,且高频消音腔贯穿第二隔板16。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5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所述第一孔管4置于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构成高频消音腔侧壁的第二孔管8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所述第三孔管14置于第二腔室20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尾气的气流由进气法兰1经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进入蚌壳,气流经第二弯管3进入第一孔管4,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内的第一孔管4上均开有若干个直径约为3.5mm的小孔,第一孔管4的管端连接堵头5,气流进入第一孔管4后,从第一孔管4上的小孔分别进入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第一腔室19的气体从通过第一隔板15上的小孔进入第二腔室20,第三腔室21内的气体从第三孔管14的右端进气口经第三孔管14进去第二腔室20,第二腔室20内的气体经直管6进入U型弯管7,经U型弯管7进入第二孔管8,由第二孔管8上小孔进入高频消音腔,经过高频消音腔消除高频噪音,最后通过尾管12将发动机尾气排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