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823发布日期:2018-08-04 15:4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润滑系统由气缸体、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以及机油冷却器组成,如图1所示。然而,传统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底壳深度较深,一方面增加了发动机的高度,不利于整车布置;另一方面,由于结构限制了发动机安装在整车上,为了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安全可靠工作,使整车不能实现大坡度路面行驶(即纵倾斜和横倾斜能力较小)。特别是一些特殊用途的越野车辆,由于其需要爬坡度达到100%,传统发动机润滑系统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传统发动机润滑系统需要外挂式油箱在整车上布置,因此占用整车空间,不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发展。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不紧凑,整车不能实现大坡度路面行驶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气缸体,该气缸体设置有气缸体储油腔和气缸体回油腔;分层油底壳,其固定于气缸体的底面,分层油底壳设置有第一油底壳储油腔和第二油底壳储油腔,以及机油抽油泵;其中,第一油底壳储油腔与气缸体储油腔相连通以构成密闭储油腔,密闭储油腔用于储存机油,第二油底壳储油腔与气缸体回油腔相连通以构成密闭回油腔,密闭回油腔用于存储润滑后的回流机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泵,其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体上,机油泵通过曲轴正时齿轮系统驱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机油抽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体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层油底壳内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内部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内部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分层油底壳的设计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高度,更利于整车布置;发动机安装在车辆上可以实现整车100%爬坡度;由于气缸体集成了储油腔功能,因此缩小了油底壳体积;同时,由于不需要外挂式机油箱在整车上布置,避免额外占用整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立体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气缸体,11-气缸体储油腔,12-气缸体回油腔,2-分层油底壳,21-第一油底壳储油腔,22-第二油底壳储油腔,3-机油抽油泵,4-机油泵,5-机油冷却器,6-机油滤清器,A-密闭回油腔,B-密闭储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气缸体1、分层油底壳2和机油抽油泵3。气缸体1设置有气缸体储油腔11和气缸体回油腔12。分层油底壳2固定于气缸体1的底面,分层油底壳2设置有第一油底壳储油腔21和第二油底壳储油腔22。其中,第一油底壳储油腔21与气缸体储油腔11相连通以构成密闭储油腔B,密闭储油腔B用于储存机油,第二油底壳储油腔22与气缸体回油腔12相连通以构成密闭回油腔A,密闭回油腔A用于存储润滑后的回流机油。

上述方案中,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泵4,其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体上1,机油泵4通过曲轴正时齿轮系统驱动。机油抽油泵3通过螺栓紧固定在气缸体1,机油抽油泵3也通过曲轴正时齿轮系统驱动。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冷却器5和机油滤清器6,机油冷却器5和机油滤清器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体1上。分层油底壳2内还可以设置有多根加强筋,该加强筋均匀间隔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发动机启动前,将机油加注在密闭储油腔B内。发动机启动后曲轴齿轮带动机油泵4转动,机油泵4通过机油通道将密闭储油腔B内的机油吸进机油泵4,然后机油泵4再将机油压出到达机油冷却器5。机油经过机油冷却器5冷却后进入到机油滤清器6,经过机油滤清器6过滤的机油被输送到发动机的运动部件,从而润滑运动部件,保证发动机运动部件能够正常工作。

润滑完发动机运动部件的机油通过重力作用回流到密封回油腔A内,曲轴齿轮带动机油抽油泵3工作,机油抽油泵3将密闭储油腔A内的机油抽到密封储油腔B内,机油抽油泵3的抽油能力是机油泵4的压油能力的两倍,这样就保证了密封储油腔B内始终充满机油,机油泵4的机油入口始终都被机油淹没,从而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机油抽油泵3在机械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发动机密封储油腔B内始终充满机油,这样车辆在100%的坡度情况下,机油泵4进油口始终被淹没在机油液面下,这样就保证了润滑系能够正常工作,车辆能够实现爬100%的坡度。而普通发动机润滑系统在100%的坡度时,由于机油在重力作用下向一侧倾斜,使得机油泵入口无法淹没在机油液面下,从而无法吸到机油,这样发动机便不能正常工作。

一种发动机,其内部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由于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因此兼具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车辆,其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内部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由于具有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因此兼具上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