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907发布日期:2019-02-15 21:0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的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特别是涉及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属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利用天然风力资源和对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风力发电与室内空气净化越来越引起重视,于是各种风力发电机、室内新风机等不断出现。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由风叶、发电机、支杆等组成,这种发电系统存在着下面的缺点:一、受地域限制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尤其不能应用于屋顶,浪费了屋顶的风力资源;二、受风向限制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风力资源。因此有人申请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068906.7,专利名称为“一种家用风力发电机”,包括支架杆、一组导风箱、一组叶片、转轴、变速器、发电机和蓄电池,支架杆分别设有一组进气口和一组出气口,一组导风箱的四周分别设有一组导风口,底部设有出风口,一组导风箱分别安装在支架杆的一组进气口处,且一组导风箱的出风口与支架杆进气口相通,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活动安装在支架杆内,该结构虽然结构简单,适用于家用,但导风箱上仅开有四个方向的进风口,不能充分有效的让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吹进管内,导致发电效率低。还有人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01611082467.0,专利名称为“一种聚风塔和一种聚风式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依次密封固定连接的集风装置、导风管、送风管、扩散器,所述集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聚风塔的最顶端,用于收集风能,所述集风装置的下方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集风装置出风口相连,所述导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扩散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扩散器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相连。所述聚风塔能将空气收集后在风压作用下形成涡旋流被加速推入工作管道,叶轮安置在工作管道中驱动发电机,将风能转换成电能。该结构存在的缺点是:一、集风装置的进风口是二个方向(即水平与垂直方向),该聚风装置不能充分有效地让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吹进管内,不能充分利用天然风力资源而减弱了风力发电效果;二、该发明在权利要求第9条中所述:在排风口处设有挡风板,挡风板正对扩散器的出口,用于防止自然风从排风口吹入扩散器内;众所周知,在某一小范围区域内,大气中的风速、风量与风压是相同的,该发明集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排风口都是水平方向的,也就时说,自然风可同时以等速、等压地从集风装置与排风口吹入并通向管内,使管内的气流处于相向流动的状态而不能流通,不会让发电机上的风叶转动,达不到发电效果;设置在排风口处的挡风板没有什么作用,即使出现从集风装置进入的风速大于从排风口进入的的风速,那么自然风相向流动的速度差,也大大减弱了管内风速而引响发电效果。另外,传统的室内新风机,使用的是国家电网输送的电,若长期开机用电量大,增加费用;若不长期开机又保证不了室内空气质量,况且传统新风机中的风机与净化组合件、热交换器安装在同一机壳内,不但造成机器体积庞大,占用家内有限的空间,而且使室内噪音增大,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来自各个角度风向的风力资源,受地域限制小,安装方便,全天有效净化室内空气,能耗低,室内噪音小的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房屋的楼顶设置多方向进风口组件,多方向进风口组件连接集风组件,集风组件连接发电机组,发电机组连接排风管组件,在房屋的室外设置换新风的室外机,房屋的室内与设置换新风的室内机,室外机的一侧经管道与排风管组件相通,室外机的另一侧经管道与室内机相通,所述的多方向进风口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中设置大固定座,大固定座中制有周边插孔、顶部插孔和中心插孔,在周边插孔和顶部插孔中插入下进风广口件,中心插孔中插入小固定座,小固定座的中心制有顶进风口,小固定座的周边制有侧壁插孔,侧壁插孔中插入上进风广口件,所述的集风组件包括大集风通道,大集风通道的上口大,下口逐渐缩小,大集风通道的上口经紧固件与大固定座的下口相固定,在大集风通道的下口连接弧形的小集风通道,小集风通道的下口连接通风管,通风管的另一头连接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另一头连接发电机组,所述的发电机组包括上固定壳和下固定壳,上、下固定壳中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发电机,发电机连接电箱,上、下固定壳之间经紧固件相固定,上、下固定壳的一侧经紧固件与文丘里管相固定,上、下固定壳的另一侧连接排风管组件,所述的排风管组件包括排风主管,排风主管的一头与发电机组相连接,排风主管的另一头连接排风支管,排风支管的进口与排风主管的出口相通,排风支管连接室外机,所述的室外机包括外机壳,外机壳的一侧连接室外进风管和室外出风管,外机壳的另一侧连接室内进风管和室内出风管,在外机壳中制有送风导流室和抽风导流室,送风导流室中设置送风机,送风机的一侧与室外进风管相通,送风机的另一侧与室内进风管相通,抽风导流室中设置抽风机,抽风机的一侧与室外出风管相通,抽风机的另一侧与室内出风管相通,所述的室内机包括内机壳,内机壳中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初效滤网组件,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设置高效滤网组件,内机壳的一侧连接室内进风管和室内出风管,室内进风管与热交换器的初效滤网组件相对应,内机壳的另一侧开有室内空气出口和室内空气进口,室内空气出口与热交换器的高效滤网组件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工作时,由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吹入多方向进风口组件的顶进风口、上进风广口件和下进风广口件并向下汇聚到大集风通道的空腔中,再沿着大集风通道向下进入小集风通道中,再经过通风管和文丘里管进入发电机组中,汇聚后的风力吹动发电机组中发电机的风叶,由风叶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并经过第二、第三至第N个发电机(可根据每层室内所需的新风量,选择室内换新风机的室外机内的送风电机、抽风机、排风扇的功率大小,由每层电机的总用电量,统计出整栋房子的总用电量,安装一个或N个发电机),使发电机组产生电能,而汇聚的自然风继续输送至排风主管,由排风主管输送至排风支管(可根据同一层房间的数量,分支出相对应的数量的排风支管),再由排风支管经室外进风管将自然风输送至各楼层的室外机中,同时发电机组所产生的电能也经过电源线输送至各楼层的室外机和室内机中,由室外机中的送风机开始工作,自然风经排风支管和室外进风管进入室外机,通过送风机将自然风经室内进风管输送至室内机中,自然风经过初效滤网组件进行初效过滤,再进入热交换器与室内输出的空气热量相互交换,使空气温度更加均衡、适宜,最后经过高效滤网组件进行高效过滤后,新鲜的空气经室内空气出口输送至室内,在送风机工作的同时抽风机也开始工作,由抽风机将室内污浊的空气经室内空气进口输送至室内机中,并经过热交换器与室外的新鲜空气热量交换、均衡,再经过室内出风管输送至室外机中,由室外机内的抽风机将污浊的空气从室外出风管排放至外界。本方案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将风力发电机构和室内的换新风机构结合在一起,风力发电机构由多方向进风口组件、集风组件、发电机组和排风管组件组成,其中多方向进风口组件可设置在楼层的顶部,受地域限制小,在多方向进风口组件中在大固定座的周边和上端设置下进风广口件,大固定座的上端中心设置小固定座,小固定座竖直朝上,小固定座的周边设置上进风广口件,下进风广口件、上进风广口件朝向水平面上方的各个方向,能收集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且小固定座和下进风广口件、上进风广口件的入口内径大,使自然风更容易吹入,而入口至出口的内径逐渐缩小,能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收集的所有自然风一起进入大集风通道之间的空腔中,再经过小集风通道、通风管和文丘里管进入发电机组中,大集风通道、小集风通道和文丘里管的同样是入口大出口小,输入的自然风在经过大集风通道、小集风通道和文丘里管这三者之后风速逐渐加快,最后输送至发电机组中,能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而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则提供给室外机的送风机和抽风机运转,而经过发电机组的自然风则经过排风主管、排风支管、室外进风管、室外机、送风机、室内进风管、室内机、初效滤网组件、热交换器、高效滤网组件和室内空气出口输送至室内,加快排风支管和排风主管内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发电效率,从而有效的利用了自然风力资源,既能给换新风机构提供了电能,节省换新风机构运行的能耗,又能给室内带来良好、新鲜的空气,而换新风机构中将送风机、抽风机等组件设置在室外机中,降低了室内的噪音,更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所述的固定架上设置避雷针,避雷针连接接地导线。有了避雷针和接地导线,可防止雷电击中该风机发电机构。所述的小集风通道的下方制有清洁口,清洁口中设置清洁口盖板。自然风在吹入后容易将灰尘、树叶等杂质一起带入,由于小集风通道呈接近90°弯管,因此杂质容易沉积在该位置,在该位置设置清洁口和清洁口盖板,可定时清理沉积的杂质,保证通道的流通。所述发电机组的其中一个下固定壳中制有积水槽,积水槽中开有排水孔,排水孔下设置出水管。进入的雨水可通过积水槽中的排水孔经出水管向外排出。所述的大固定座为梯形多面体或者半球体。所述室外机的送风导流室中设置除湿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和紫外线杀菌器。除湿器可对潮湿的空气进行除湿,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可对输入的空气制冷或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紫外线杀菌器可杀死空气中有害的细菌,从而保证能输入健康、清新、温度适宜的空气,保证人体的健康。所述的多方向进风口组件外形为方体或菱体或球体。所述的小固定座、下进风广口件和上进风广口件,外形为圆锥体或菱锥体,可用整体式或拼装组合而成。所述的大集风通道和小集风通道,外形为圆锥体或菱锥体,可用整体式或拼装组合而成。可根据需要将多方向进风口组件、小固定座、下进风广口件、上进风广口件、大集风通道和小集风通道设计成圆锥体或菱锥体或其它几何体形等不同的形状。所述的房屋中的厨房设有厨房污气出口,在房屋外壁位于排风管组件两侧设置污气排放管,室外出风管和厨房污气出口分别与污气排放管相连通,在污气排放管的顶部设置环保箱,环保箱内设有污气处理器、油污处理器和排气扇。可将厨房内的油污与室内污气一起排入污气排放管中,并沿着污气排放管向上经过环保箱对油污和污气进行环保处理,使排放出的污气达到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安装在房屋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安装在房屋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多方向进风口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大固定座与下进风广口件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7是小固定座与上进风广口件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8是集风组件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9是发电机组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室外机与室内机配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室外机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如图1—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房屋80的楼顶设置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多方向进风口组件连接集风组件2,集风组件连接发电机组3,发电机组连接排风管组件4,在房屋80的室外设置换新风的室外机5,房屋的室内与设置换新风的室内机7,室外机的一侧经管道与排风管组件4相通,室外机的另一侧经管道与室内机7相通,所述的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包括固定架11,固定架中设置大固定座12,大固定座中制有周边插孔13、顶部插孔14和中心插孔15,在周边插孔和顶部插孔中插入下进风广口件16,中心插孔中插入小固定座17,小固定座的中心制有顶进风口18,小固定座的周边制有侧壁插孔19,侧壁插孔中插入上进风广口件10,所述的集风组件2包括大集风通道21,大集风通道的上口大,下口逐渐缩小,大集风通道的上口经紧固件与大固定座12的下口相固定,在大集风通道的下口连接弧形的小集风通道22,小集风通道的下口连接通风管23,通风管的另一头连接文丘里管24,文丘里管的另一头连接发电机组3,所述的发电机组3包括上固定壳31和下固定壳32,上、下固定壳中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发电机33,发电机连接电箱34,上、下固定壳之间经紧固件相固定,上、下固定壳的一侧经紧固件与文丘里管24相固定,上、下固定壳的另一侧连接排风管组件4,所述的排风管组件4包括排风主管41,排风主管的一头与发电机组3相连接,排风主管的另一头连接排风支管42,排风支管的进口与排风主管的出口相通,排风支管连接室外机5,所述的室外机5包括外机壳51,外机壳的一侧连接室外进风管52和室外出风管53,外机壳的另一侧连接室内进风管54和室内出风管55,在外机壳中制有送风导流室56和抽风导流室57,送风导流室中设置送风机58,送风机的一侧与室外进风管52相通,送风机的另一侧与室内进风管54相通,抽风导流室中设置抽风机59,抽风机的一侧与室外出风管53相通,抽风机的另一侧与室内出风管55相通,所述的室内机7包括内机壳71,内机壳中设置热交换器72,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初效滤网组件73,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设置高效滤网组件74,内机壳71的一侧连接室内进风管54和室内出风管55,室内进风管54与热交换器72的初效滤网组件73相对应,内机壳的另一侧开有室内空气出口75和室内空气进口76,室内空气出口与热交换器的高效滤网组件74相对应。工作时,由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吹入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的顶进风口18、上进风广口件10和下进风广口件16并向下汇聚到大集风通道21的空腔中,再沿着大集风通道向下进入小集风通道22中,再经过通风管23和文丘里管24进入发电机组3中,汇聚后的风力吹动发电机组中发电机33的风叶,由风叶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并经过第二、第三至第N个发电机(可根据每层室内所需的新风量,选择室内换新风机的室外机5内的送风电机、抽风机、排风扇的功率大小,由每层电机的总用电量,统计出整栋房子的总用电量,安装一个或N个发电机),使发电机组3产生电能,而汇聚的自然风继续输送至排风主管41,由排风主管输送至排风支管42(可根据同一层房间的数量,分支出相对应的数量的排风支管),再由排风支管经室外进风管52将自然风输送至各楼层的室外机5中,同时发电机组3所产生的电能也经过电源线输送至各楼层的室外机5和室内机7中,由室外机中的送风机58开始工作,自然风经排风支管42和室外进风管52进入室外机5,通过送风机58将自然风经室内进风管54输送至室内机7中,自然风经过初效滤网组件73进行初效过滤,再进入热交换器72与室内输出的空气热量相互交换,使空气温度更加均衡、适宜,最后经过高效滤网组件74进行高效过滤后,新鲜的空气经室内空气出口输送至室内,在送风机58工作的同时抽风机59也开始工作,由抽风机将室内污浊的空气经室内空气进口76输送至室内机7中,并经过热交换器72与室外的新鲜空气热量交换、均衡,再经过室内出风管55输送至室外机5中,由室外机内的抽风机59将污浊的空气从室外出风管53排放至外界。本方案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将风力发电机构和室内的换新风机构结合在一起,风力发电机构由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集风组件2、发电机组3和排风管组件4组成,其中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可设置在楼层的顶部,受地域限制小,在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中在大固定座12的周边和上端设置下进风广口件16,大固定座12的上端中心设置小固定座17,小固定座17竖直朝上,小固定座17的周边设置上进风广口件10,下进风广口件16、上进风广口件10朝向水平面上方的各个方向,能收集来自不同角度的自然风,且小固定座17和下进风广口件16、上进风广口件10的入口内径大,使自然风更容易吹入,而入口至出口的内径逐渐缩小,能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收集的所有自然风一起进入大集风通道21之间的空腔中,再经过小集风通道22、通风管23和文丘里管24进入发电机组3中,大集风通道21、小集风通道22和文丘里管24的同样是入口大出口小,输入的自然风在经过大集风通道21、小集风通道22和文丘里管24这三者之后风速逐渐加快,最后输送至发电机组3中,能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而发电机组3发出的电能则提供给室外机5的送风机58和抽风机59运转,而经过发电机组3的自然风则经过排风主管41、排风支管42、室外进风管52、室外机5、送风机58、室内进风管54、室内机7、初效滤网组件73、热交换器72、高效滤网组件74和室内空气出口75输送至室内,加快排风支管42和排风主管41内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发电效率,从而有效的利用了自然风力资源,既能给换新风机构提供了电能,节省换新风机构运行的能耗,又能给室内带来良好、新鲜的空气,而换新风机构中将送风机58、抽风机59等组件设置在室外机5中,降低了室内的噪音,更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所述的固定架11上设置避雷针111,避雷针连接接地导线112。有了避雷针111和接地导线112,可防止雷电击中该风机发电机构。所述的小集风通道22的下方制有清洁口25,清洁口中设置清洁口盖板26。自然风在吹入后容易将灰尘、树叶等杂质一起带入,由于小集风通道22呈接近90°弯管,因此杂质容易沉积在该位置,在该位置设置清洁口25和清洁口盖板26,可定时清理沉积的杂质,保证通道的流通。所述发电机组3的其中一个下固定壳32中制有积水槽36,积水槽中开有排水孔37,排水孔下设置出水管38。进入的雨水可通过积水槽36中的排水孔37经出水管38向外排出。所述的大固定座12为梯形多面体或者半球体。所述室外机5的送风导流室56中设置除湿器60、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1和紫外线杀菌器62。除湿器60可对潮湿的空气进行除湿,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1可对输入的空气制冷或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紫外线杀菌器62可杀死空气中有害的细菌,从而保证能输入健康、清新、温度适宜的空气,保证人体的健康。所述的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外形为方体或菱体或球体。所述的小固定座17、下进风广口件16和上进风广口件10,外形为圆锥体或菱锥体,可用整体式或拼装组合而成。所述的大集风通道21和小集风通道22,外形为圆锥体或菱锥体,可用整体式或拼装组合而成。可根据需要将多方向进风口组件1、小固定座17、下进风广口件16、上进风广口件10、大集风通道21和小集风通道22设计成圆锥体或菱锥体或其它几何体形等不同的形状。所述的房屋80中的厨房设有厨房污气出口90,在房屋外壁位于排风管组件4两侧设置污气排放管91,室外出风管53和厨房污气出口90分别与污气排放管91相连通,在污气排放管的顶部设置环保箱92,环保箱内设有污气处理器、油污处理器和排气扇。可将厨房内的油污与室内污气一起排入污气排放管中,并沿着污气排放管向上经过环保箱(环保箱中可设置污气处理器、油污处理器和排气扇,其具体结构为已有技术,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对油污和污气进行环保处理,使排放出的污气达到环保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