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123发布日期:2019-01-29 18:1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孔封堵装置。具体说,是能自动清除机油中金属屑的油底壳上的放油孔封堵机构。适用于机动车曲轴箱的油底壳放油孔上。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行业都知道,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由于各部件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金属屑会混入起润滑作用的机油中。目前,机动车曲轴箱的油底壳放油孔上使用的封堵机构都是传统的封堵机构。这种传统封堵机构含有壳体,壳体底部加工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为螺孔,螺孔内配有封堵螺栓,封堵螺栓后端有封盖,封盖与壳体底部间的螺栓上套有密封垫片。由于这种封堵机构仅有封堵螺栓和密封垫片,仅能起到封堵作用,没有清除机油中金属屑功能,无法清除机油中的金属屑。使得发动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机油中的金属屑会加剧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这种封堵机构,具有自动清除金属屑的功能。采用这种封堵机构,减缓了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底部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为螺孔,螺孔内配有封堵螺栓。其特点是,壳体内侧有螺母,螺母下端四周呈密封状连接在壳体内侧的放油孔四周,封堵螺栓旋过放油孔后再旋入螺母内。封堵螺栓前端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封堵螺栓含有螺栓段和内伸段,所述螺栓段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放油孔处的壳体底部厚度+螺母的轴向长度之和,且内伸段的直径小于螺栓段,从而在螺栓段与内伸段间形成周向台阶。所述磁铁位于内伸段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前伸段的前端有轴向盲孔,所述磁铁位于轴向盲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封堵螺栓后端有封盖,封盖与壳体底部间有密封垫片。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封堵螺栓前端有磁铁,具有吸附机油中金属屑的功能,使得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因零件摩擦产生的金属屑被吸附到封堵螺栓上,通过卸下封堵螺栓可以除去其上的金属屑,从而减缓了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又由于所述封堵螺栓含有螺栓段和内伸段,所述螺栓段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放油孔处的壳体底部厚度+螺母的轴向长度之和,且内伸段的直径小于螺栓段,从而在螺栓段与内伸段间形成周向台阶。所述磁铁位于内伸段内。使得机机油中的金属屑仅能吸附到内伸段上。这样,当需更换机油、旋松封堵螺栓时,由于内伸段的直径小于螺栓段,吸附在内伸段上的金属屑不与壳体底部的放油螺孔四周相接触,避免了封堵螺栓旋出时对放油螺孔螺纹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放油孔封堵机构含有壳体3,壳体3底部加工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为螺孔,螺孔内配有封堵螺栓。为增加螺孔的长度、增强油底壳底部的强度,在壳体3内侧设置有螺母8,螺母8下端四周呈密封状焊接在壳体3内侧的放油孔四周,所述封堵螺栓从壳体3底部外侧旋过放油孔后再旋入螺母8内。其中,封堵螺栓后端加工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封盖1,封盖1与壳体3底部间安装有密封垫片2。

为清除油底壳内机油中的金属屑,减缓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在封堵螺栓前端设置有磁铁6。

所述封堵螺栓含有螺栓段4和内伸段5,所述螺栓段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放油孔处的壳体3底部厚度+螺母8的轴向长度之和,且内伸段5的直径小于螺栓段4,从而在螺栓段4与内伸段5间形成周向台阶7。其中,内伸段5的前端加工有轴向盲孔。所述磁铁6为柱状,其安装在轴向盲孔内。

这样,当需更换机油、旋松封堵螺栓时,由于内伸段5的直径小于螺栓段4,吸附在内伸段5上的金属屑不与壳体3底部的放油螺孔四周相接触,避免了封堵螺栓旋出时对放油螺孔螺纹的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