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686发布日期:2019-04-20 04: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



背景技术:

变桨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稳定的变桨控制已成为当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变桨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节桨叶的节距角,改变气流对桨叶的攻角,进而控制风轮捕获的气动转矩和气动功率,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可以防止变桨模组因为高速转动而导致温度过高。

市场上的风电变桨模组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热量,使得模组的温度上升,容易造成模组的损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风电变桨模组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热量,使得模组的温度上升,容易造成模组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包括外壳、变桨驱动伞齿轮、变桨轴承外环、固定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主轴,且外壳的背面安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方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变桨驱动伞齿轮安装在主轴的右侧,且变桨驱动伞齿轮的右侧安置有桨距角伞齿轮,所述外壳的外侧安装有转盘,且转盘的底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变桨轴承外环安置在转盘的上方,且变桨轴承外环的外侧安装有叶片,所述转盘的上方四周安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上方安置有卡扣,所述固定杆安装在变桨驱动伞齿轮的底部,且固定杆的内部贯穿有转动杆,所述复位弹簧安置在固定杆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水箱与外壳之间为滑动结构,且加压泵与外壳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盘通过与外壳构成转动结构,且转盘转动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外壁的齿纹结构与外壳内壁的齿纹结构相吻合,且转动块与外壳之间为嵌套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轴设置有4个,且其两两之间关于转盘的中轴线相对称,并且转盘通过卡扣与变桨轴承外环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转动杆与桨距角伞齿轮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杆通过复位弹簧与桨距角伞齿轮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设置有水箱,通过水箱与外壳之间的滑动结构将水箱安装在外壳的侧面,通过加压泵与外壳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对其进行安装,水箱的使用可以对外壳进行冷却,防止了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模组的损坏,降低了装置损坏的几率,减少了装置在维修保养时的时间消耗,加强装置的使用年限,减少了装置的损耗,通过桨距角伞齿轮左右转动,带动转盘左右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可以带动叶片进行角度调节,进而可以调整风对模组之间的攻角,进而可以调整模组的转速,简便了模组变角时的变角难度,提高了模组的工作效率,通过转动块与外壳之间的结构,可以防止风对模组过度影响,减少了装置的攻角被改变的可能,增加了攻角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装置的使用效果更佳,通过转轴的转动,将变桨轴承外环固定在转盘上,增加了装置的牢固性,防止了在装置使用时发生变桨轴承外环的脱落,减少了装置的维修的时间消耗,而卡扣的使用可以减少叶片在发生损坏时更换的难度,加快了装置维修更换的时间消耗,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可以将变桨轴承外环从桨距角伞齿轮上拆卸下来,减少了装置在变桨轴承外环发生损坏时,更换变桨轴承外环的难度,使得模组可以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模组的工作效率,通过复位弹簧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变桨轴承外环和桨距角伞齿轮进行固定,降低了模组的安装的难度,加强了模组的安装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主轴,3、水箱,4、加压泵,5、变桨驱动伞齿轮,6、桨距角伞齿轮,7、变桨轴承外环,8、叶片,9、转盘,10、转动块,11、转轴,12、卡扣,13、固定杆,14、转动杆,1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温变的风电变桨模组,包括外壳1、主轴2、水箱3、加压泵4、变桨驱动伞齿轮5、桨距角伞齿轮6、变桨轴承外环7、叶片8、转盘9、转动块10、转轴11、卡扣12、固定杆13、转动杆14和复位弹簧15,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主轴2,且外壳1的背面安置有水箱3,水箱3与外壳1之间为滑动结构,且加压泵4与外壳1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水箱3与外壳1之间的滑动结构将水箱3安装在外壳1的侧面,通过加压泵4与外壳1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对其进行安装,水箱3的使用可以对外壳1进行冷却,防止了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模组的损坏,降低了装置损坏的几率,减少了装置在维修保养时的时间消耗,加强装置的使用年限,减少了装置的损耗,水箱3的下方连接有加压泵4,变桨驱动伞齿轮5安装在主轴2的右侧,且变桨驱动伞齿轮5的右侧安置有桨距角伞齿轮6,外壳1的外侧安装有转盘9,且转盘9的底部连接有转动块10,转盘9通过与外壳1构成转动结构,且转盘9转动范围为0-90°,桨距角伞齿轮6向左转动,带动转盘9向左转动,桨距角伞齿轮6向右转动,带动转盘9向右转动,通过转盘9的转动可以带动叶片8进行角度调节,进而可以调整风对模组之间的攻角,进而可以调整模组的转速,简便了模组变角时的变角难度,提高了模组的工作效率,转动块10的外壁的齿纹结构与外壳1内壁的齿纹结构相吻合,且转动块10与外壳1之间为嵌套结构,通过转动块10与外壳1之间的结构,可以防止风对模组过度影响,减少了装置的攻角被改变的可能,增加了攻角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装置的使用效果更佳,变桨轴承外环7安置在转盘9的上方,且变桨轴承外环7的外侧安装有叶片8,转盘9的上方四周安置有转轴11,且转轴11的上方安置有卡扣12,转轴11设置有4个,且其两两之间关于转盘9的中轴线相对称,并且转盘9通过卡扣12与变桨轴承外环7构成固定结构,向上推动卡扣12,通过转轴11的转动,将变桨轴承外环7固定在转盘9上,增加了装置的牢固性,防止了在装置使用时发生变桨轴承外环7的脱落,减少了装置的维修的时间消耗,而卡扣12的使用可以减少叶片8在发生损坏时更换的难度,加快了装置维修更换的时间消耗,固定杆13安装在变桨驱动伞齿轮5的底部,且固定杆13的内部贯穿有转动杆14,复位弹簧15安置在固定杆13的内侧,固定杆13通过转动杆14与桨距角伞齿轮6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杆13通过复位弹簧15与桨距角伞齿轮6构成弹性结构,通过转动杆14的转动,向右压动固定杆13,可以将变桨轴承外环7从桨距角伞齿轮6上拆卸下来,减少了装置在变桨轴承外环7发生损坏时,更换变桨轴承外环7的难度,使得模组可以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模组的工作效率,通过复位弹簧15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变桨轴承外环7和桨距角伞齿轮6进行固定,降低了模组的安装的难度,加强了模组的安装速度。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风电变桨模组,首先通过加压泵4与外壳1之间的螺纹连接可以对其进行安装,水箱3的使用可以对外壳1进行冷却,防止了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模组的损坏,降低了装置损坏的几率,减少了装置在维修保养时的时间消耗,加强装置的使用年限,减少了装置的损耗,接着将加压泵4与水箱3进行连接然后将水箱3安装在外壳1的侧面,在风电变桨模组运作时,桨距角伞齿轮6向左转动,带动转盘9向左转动,桨距角伞齿轮6向右转动,带动转盘9向右转动,通过转盘9的转动可以带动叶片8进行角度调节,进而可以调整风对模组之间的攻角,进而可以调整模组的转速,简便了模组变角时的变角难度,提高了模组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转动块10与外壳1之间的结构,可以防止风对模组过度影响,减少了装置的攻角被改变的可能,增加了攻角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装置的使用效果更佳,最后通过转动杆14的转动,向右压动固定杆13,可以将变桨轴承外环7从桨距角伞齿轮6上拆卸下来,减少了装置在变桨轴承外环7发生损坏时,更换变桨轴承外环7的难度,使得模组可以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模组的工作效率,通过复位弹簧15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变桨轴承外环7和桨距角伞齿轮6进行固定,降低了模组的安装的难度,加强了模组的安装速度,就这样完成整个风电变桨模组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