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748发布日期:2019-02-15 21:01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进气系统冷却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对涡轮增压的燃油发动机,为了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通常采用中冷设备对其进气气体进行冷却降温,进而提高燃油发动机的功率。在一些特殊的恶劣工况下,容易出现中冷器降温后不能完全确保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目的是保证发动机进气达到降温冷却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包括中冷器,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制冷片设于中冷器连接进气歧管的中冷出气管内,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散热片设于中冷出气管的外侧壁。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还包括设于中冷出气管外侧用于对热端散热片风冷降温的散热风扇。

设置安装架用以安装半导体制冷器,安装架包括用于安装冷端制冷片的第一框架、用于安装热端散热片的第二框架和用于安装散热风扇且设于第二框架远离第一框架一侧面的安装板,第一框架与中冷出气管的内壁连接,第二框架与中冷出气管的外壁连接。

所述风扇为两个。

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风扇内嵌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安装孔与风扇的嵌接面设有隔热层。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中冷出气管的贴合面设有密封结构。

所述密封结构为耐温密封胶层。

在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的导电线外表层涂覆有耐温涂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器的通电状态灵活处理降温效果,使得中冷器导出的气体通过半导体制冷器进行第二次降温,达到发动机进气温度合格值。该冷却装置不影响传统进气系统冷却布局,结构简单,降温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半导体制冷器安装于中冷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半导体制冷器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中冷器,2、半导体制冷器,21、冷端制冷片,22、热端散热片,3、进气歧管,4、中冷出气管,5、风扇,6、第一框架,7、第二框架,8、安装板,9、导线,10、增压器,11、发动机,12、排气歧管,13、增压气体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包括中冷器1,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器2,半导体制冷器2的冷端制冷片21设于中冷器1连接进气歧管3的中冷出气管4内,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散热片22设于中冷出气管4的外侧壁。

为了便于对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散热片进行散热处理,上述半导体制冷器还包括设于中冷出气管4外侧用于对热端散热片风冷降温的散热风扇5。

通过设置安装架用以安装半导体制冷器,安装架包括用于安装冷端制冷片21的第一框架6、用于安装热端散热片22的第二框架7和用于安装散热风扇5且设于第二框架远离第一框架一侧面的安装板8,第一框架6与中冷出气管4的内壁连接,第二框架7与中冷出气管4的外壁连接。风扇优选设置为两个,增强散热效果。

安装板8设有安装孔,风扇5内嵌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安装孔与风扇的嵌接面设有隔热层。在风扇驱动机构外表面同样可以设置隔热层,隔热层可以采用现有的隔热材料制作,比如直接喷涂耐温涂料等,避免热端散热片导致安装板温度升高,对风扇及安装结构造成热损伤,比如加快老化等。在连接半导体制冷器的导电线外表层涂覆有耐温涂料层,避免高温情况下,对导电线的外侧绝缘线造成较大损害,减缓老化影响。

为了进一步保证中冷出气管内的气体不会从半导体制冷器与其连接面漏出,在半导体制冷器与中冷出气管的贴合面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为耐温密封胶层。

采用上述冷却装置的降温工作过程为:经过涡轮增压器9增压后的高温气体进入中冷器1进行冷却,随后气体通过中冷出气管内的半导体制冷器冷端制冷片进行第二次降温,达到发动机进气温度合格值,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