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39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齿轮室结构,属于发动机及相关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具体适用于降低制造难度,便于装配、维修与调整齿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柴油发动机曲轴飞轮端运转波动相对于其前端更加稳定,出于减振降噪考虑,越来越多的柴油发动机将齿轮室后置,即将齿轮室布置在发动机缸体后端,从曲轴飞轮端输出齿轮系统所需动力。现有技术中,后置齿轮室通常由缸体直接整体铸造成型,或者将齿轮室作为独立零件装配到缸体后端,最后安装飞轮壳形成完整封闭的后端齿轮室结构,其缺陷如下:

(1)、缸体与齿轮室整体铸造成型的结构:铸造工艺难度大,缸体长度尺寸增加后,工装和机加设备随之增大,生产制造投资大,此外,整体采用灰铁铸造,缸体重量大,导致整机重量随之增加;

(2)、齿轮室作为独立零件装配到缸体后端的结构:齿轮室对应所有齿轮,飞轮壳只负责飞轮,导致齿轮室的体积庞大,而独立的齿轮室通常由两种材质制作——灰铁或铝合金,灰铁材质缺点为齿轮室重量大,铝合金齿轮室缺点为降低发动机后端整体刚度,加之,齿轮室体积庞大的特点会增大重量、刚度方面的缺陷,扩大制造与装配的难度;

(3)、现有后置齿轮室的缺点还在于后续维修需要调整曲轴与各系统间相位关系以及齿轮侧隙时,必须要拆下飞轮壳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齿轮调整,而整车上拆除飞轮壳工作量巨大,伴随着还需将传动轴、变速箱、以及飞轮同时拆除才能进行。

申请公布号为CN104989545A,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10月21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正时齿轮室,所述正时齿轮室的一面连接发动机机体,所述的发动机机体与缸盖连接,所述缸盖连接大循环出水管,所述缸盖左边连接小循环出水管,所述正时齿轮室连接上述的小循环出水管;所述正时齿轮室的另一侧面安装正时齿轮室盖,所述的正时齿轮室盖与水泵连接。虽然该设计通过节温器对冷却水的运转增加了控制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设计中的正时齿轮室的内侧面完全覆盖住缸体、缸盖,体积庞大,同时,正时齿轮室的外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连接,导致正时齿轮室盖体积也庞大,正时齿轮室、正时齿轮室盖体积庞大的缺陷会导致重量或刚度方面产生较严重的缺陷,给产品的制造、装配增加困难;

其次,该设计中的正时齿轮室盖几乎覆盖所有的齿轮,易导致维修时必须拆下飞轮壳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增加维修难度。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难度较大、不易装配、不便于维修与调整齿轮系统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制造难度较小、容易装配、便于维修与调整齿轮系统的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包括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所述气缸体的上方设置有缸盖,缸盖的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的侧面相连接;

所述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还包括后端板体与飞轮壳;所述后端板体包括左板体、上板体与下板体,左板体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的部位与下板体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右侧边、上板体底边、下板体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所述左板体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油泵齿轮、三号堕齿轮相连接,上板体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二号堕齿轮相连接,上板体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底空缺口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机油泵齿轮,所述左板体、上板体、下板体都与飞轮壳的侧面相连接,上板体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的侧面相连接,后端板体上远离飞轮壳、正时齿轮室盖的一面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气缸体的底面与油底壳相连接,气缸体的顶面经缸盖与气缸盖罩的底面相连接,气缸盖罩的右端与正时齿轮室盖的顶部相连接,正时齿轮室盖底部通过盖下伸端与飞轮壳顶部设置的齿轮室盖配合槽相连接,齿轮室盖配合槽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相楔合,室盖本体、飞轮壳上下正对设置,室盖本体的体积小于飞轮壳的体积,飞轮壳罩于空压机齿轮、油泵齿轮、三号堕齿轮、曲轴齿轮、一号堕齿轮、二号堕齿轮的外部,室盖本体罩于二号堕齿轮、凸轮轴齿轮的外部。

所述盖下伸端包括左平台部、右平台部以及向下凸起的中凸弧部,所述左平台部的一端与左连接部的底端相连接,左平台部的另一端依次经中凸弧部、右平台部后与右连接部的底端相连接,左平台部、右平台部的高度相同,且中凸弧部包括外凸弧边、内凸弧边及夹于两者之间之间的中凹弧槽。

所述盖下伸端是倒Ω结构,所述齿轮室盖配合槽是倒Ω结构。

所述左板体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油泵孔以与空压机齿轮、油泵齿轮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上位于空压机孔、油泵孔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以安装三号堕齿轮;所述上板体上近底空缺口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以安装一号堕齿轮,上板体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以安装二号堕齿轮。

所述左板体上位于左板体顶边、空压机孔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空上右孔,左板体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空左下孔,空上左孔、空压机孔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空压机孔底边、油泵孔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空下插栓位于空左下孔、三号安装孔之间,左板体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油泵孔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夹下孔,夹上孔位于空左下孔、空下插栓之间,所述左板体中位于空压机孔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空右下孔,空右上孔近空上右孔设置,空右下孔近三号安装孔设置;所述左板体通过空上左孔、空上右孔、空左上孔、空左下孔、空上插栓、空下插栓、夹上孔、夹下孔、空右上孔、空右下孔与飞轮壳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上位于油泵孔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油左中孔、油左底孔、油右底孔、油右中孔、油右上孔,所述油右上孔、油左上孔分别位于油泵孔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近三号安装孔设置,三号安装孔、油左上孔、油右上孔、油左中孔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通过油左上孔、油左中孔、油左底孔、油右底孔、油右中孔、油右上孔与飞轮壳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缺底右孔,所述上板体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缺右中孔、缺右上孔,缺右底孔高于缺底右孔设置;所述上板体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该凹顶槽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中平槽底边与右曲槽侧边,二号安装孔位于中平槽底边、一号安装孔之间,所述缺右上孔、缺右中孔位于左曲槽侧边的左方,右曲槽侧边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室二孔、室三孔、室四孔、室五孔,所述下板体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腿二孔、腿三孔、腿四孔,所述室五孔与腿四孔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板左一孔、板左二孔,所述上板体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板右一孔、板右二孔、板右三孔、板右四孔、板右五孔,板右一孔高于板左一孔设置,板右五孔、腿四孔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壳右中小孔,所述室五孔、板左一孔、板左二孔近二号安装孔设置,所述腿四孔近一号安装孔设置;所述下板体通过腿一孔、腿二孔、腿三孔、腿四孔与飞轮壳相连接,所述上板体通过缺底左孔、缺底右孔、缺右底孔、板左一孔、板左二孔、板右一孔、板右二孔、板右三孔、板右四孔、板右五孔、壳右中大孔、壳右中小孔与飞轮壳相连接,所述上板体通过缺右中孔、缺右上孔、室一孔、室二孔、室三孔、室四孔、室五孔与正时齿轮室盖相连接。

所述飞轮壳的中部设置有内凹的飞轮室,飞轮室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曲轴齿轮孔,飞轮壳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正下方的部位上设置有油底壳配合面以与油底壳相连接,飞轮壳的顶部设置有齿轮室盖配合座,该齿轮室盖配合座的底面高于飞轮室设置,齿轮室盖配合座的顶面内设置有下凹的齿轮室盖配合槽,该齿轮室盖配合槽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相楔合;

所述飞轮壳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左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左一孔、壳左二孔、壳左三孔、壳左四孔、壳左五孔,壳左一孔近油底壳配合面设置,所述飞轮壳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右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右一孔、壳右二孔、壳右三孔、壳右四孔、壳右五孔,壳右一孔近油底壳配合面设置,所述飞轮壳的背面上位于飞轮室右上方的部位与齿轮室盖配合座的右侧面夹成一个与后端板体上设置的L型缺口相对应的L型壳缺口,L型壳缺口的左侧边上设置有壳缺左上孔、壳缺左下孔,L型壳缺口的底边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缺底左孔、壳缺底中孔、壳缺底右孔,壳缺底左孔近壳缺左下孔设置,壳缺底左孔、壳缺左下孔均高于壳右五孔设置;

所述曲轴齿轮孔的顶边、壳左四孔、壳左五孔、齿轮室盖配合座、壳缺左上孔、壳缺左下孔、壳右五孔、壳右四孔共围成上下布置的二号堕齿轮覆盖区、一号堕齿轮覆盖区,所述壳右二孔、壳右三孔、壳右四孔构成三号堕齿轮覆盖区,所述壳右三孔、壳右四孔、壳右五孔、壳缺左下孔、壳缺底左孔、壳缺底中孔、壳缺底右孔及飞轮壳右侧边上近L型壳缺口的部位共围成空压机齿轮覆盖区,所述壳右一孔、壳右二孔、壳右三孔及飞轮壳右侧边上近油底壳配合面的部位共围成油泵齿轮覆盖区。

所述飞轮壳的背面上位于飞轮室左上方的部位设置有单向开口的空心筒,该空心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筒壁与空心筒盖,空心筒盖经环形筒壁与后端板体正对设置,绕环形筒壁依次设置有筒壁一孔、筒壁二孔、筒壁三孔、筒壁四孔、筒壁五孔、筒壁六孔、壳左五孔,所述筒壁一孔、筒壁二孔近齿轮室盖配合座的左侧边设置,筒壁一孔位于筒壁二孔、壳左五孔之间;所述飞轮壳背面的左侧边上位于筒壁六孔下方的部位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右边一孔、右边二孔、右边三孔,所述右边一孔与壳左五孔之间设置有筒底大孔、筒底小孔,筒底大孔位于环形筒壁、筒底小孔之间,所述右边三孔、筒底小孔、壳左四孔、壳左三孔、壳左二孔、壳左一孔、油底壳配合面及飞轮壳的左侧边共围成一个额外区。

所述正时齿轮室盖包括室底盖板及绕其周边依次连接的左连接部、盖下伸端、右连接部与上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左弧型台及沿其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左一柱孔、左一半槽、左二柱孔、左二半槽、左三柱孔,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中上连接面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左上连接面、右上连接面,左上连接面的底面与左连接部的顶部相连接,右上连接面的底面与右连接部的顶部相连接,且中上连接面与气缸盖罩相连接;所述室底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弧段,分隔弧段的顶端与上连接部相连接,分隔弧段的底端与左连接部、盖下伸端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左连接部、上连接部、分隔弧段共围成一个左盖板区,所述右连接部、上连接部、分隔弧段、盖下伸端共围成一个右盖板区,左盖板区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左柱圆孔,右盖板区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右柱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增设有后端板体与飞轮壳,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通过后端板体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正时齿轮室盖底部通过盖下伸端与飞轮壳顶部设置的齿轮室盖配合槽相连接,齿轮室盖配合槽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相楔合,室盖本体、飞轮壳上下正对设置,该设计的优点如下:首先,扩展了发动机后端面,保证了齿轮系统安装空间;其次,对后端板体的形状以及各个孔的位置都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从而对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形状进行了限定,使得大部分的齿轮被飞轮壳所覆盖,而不是被正时齿轮室盖所覆盖,进而降低了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便于降低正时齿轮室盖的制造难度与成本,也利于提高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装配效率;再次,在后续维修或调整曲轴与各系统间相位关系以及齿轮侧隙时,只需打开正时齿轮室盖即可具备足够的空间,而不用拆下飞轮壳,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尤其当齿轮室盖配合槽、盖下伸端均为倒Ω结构时,效果更佳。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制造难度较小、成本较低,而且容易装配、便于维修与调整齿轮系统。

2、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均借助于后端板体与发动机气缸体、缸盖相连接,而不是直接与发动机气缸体、缸盖相连接,其优点如下:首先,后端板体的加入,增加了额外的刚性材料,利于提升发动机后端的整体刚度,尤其当后端板体的制造材料为高强度钢板时,刚度更强;其次,后端板体作为中介桥梁,将气缸体/缸盖与齿轮室/飞轮壳结合的更紧、更牢固,使得气缸体、缸盖、齿轮室、飞轮壳更趋向为一个整体,从而具备更强的刚度与协作一致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刚度较强。

3、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正时齿轮室盖高于飞轮壳设置,两者在垂直方向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小于飞轮壳,此时,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的多个齿轮基本上都被飞轮壳所覆盖,而正时齿轮室盖只覆盖很少的齿轮,如此设计,不仅增加了飞轮壳的功能,而且能够降低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与重量,利于降低发动机后端的整体重量,也利于制造后置齿轮室。此外,当飞轮壳采用铝合金制作时,还能在隔离齿轮室噪声,提高发动机降噪性能方面作用显著。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易于制作、重量较轻,而且降噪作用较强。

4、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正时齿轮室盖包括室底盖板及绕其周边依次连接的左连接部、盖下伸端、右连接部与上连接部,其中,室底盖板的顶部通过上连接部与气缸盖罩相连接,室底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左、右连接部与后端板体的正面相连接,室底盖板的底部通过盖下伸端与齿轮室盖配合槽相连接,该设计使得正时齿轮室盖能够同时与气缸盖罩、后端板体、飞轮壳相连接,不仅增多了正时齿轮室盖的连接面,扩展了其连接功能,而且利于提高正时齿轮室盖连接后的牢固性,此外,还能通过后端板体与气缸体、缸盖结合的更趋向为一体结构,利于提高发动机后端的整体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连接面较多、连接功能较强,而且牢固性较强,利于提高整体刚度。

5、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室底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弧段,此时,左连接部、上连接部、分隔弧段共围成一个左盖板区,右连接部、上连接部、分隔弧段、盖下伸端共围成一个右盖板区,左盖板区、右盖板区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孔结构,该设计不仅利于扩展正时齿轮室盖的内部空间,便于覆盖对应的齿轮与降低整体重量,而且,多孔结构既能增强透气效果,又能降低整体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较高,而且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

图3是图1中后端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左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上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下板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板体与各个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1中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飞轮壳与正时齿轮室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正时齿轮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后视图。

图中:油底壳1、气缸体2、缸盖21、气缸盖罩22、正时齿轮室盖3、室底盖板30、分隔弧段300、下伸左螺孔301、下伸底螺孔302、下伸右螺孔303、右下一孔304、右下二孔305、右下三孔306、左盖板区307、右盖板区308、左柱圆孔309、右柱圆孔310、右柱腰孔311、齿轮室盖配合座31、齿轮室盖配合槽32、弧形槽边321、盖下伸端33、左平台部331、右平台部332、中凸弧部333、外凸弧边334、内凸弧边335、中凹弧槽336、一号槽钉34、二号槽钉35、三号槽钉36、上连接部37、左上连接面371、中上连接面372、右上连接面373、中上连接孔374、右上连接孔375、左连接部38、外槽口380、左弧型台381、左一柱孔382、左二柱孔383、左三柱孔384、左一半槽385、左二半槽386、半槽侧弧壁387、半槽底平面388、顶槽口389、右连接部39、右上柱孔391、右下柱孔392、飞轮壳4、壳左一孔41、壳左二孔411、壳左三孔412、壳左四孔413、壳左五孔414、壳右一孔42、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壳右五孔424、L型壳缺口43、壳缺左上孔431、壳缺左下孔432、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底中孔434、壳缺底右孔435、边上一孔44、边上二孔441、边上三孔442、边上四孔443、边上五孔444、边下一孔45、边下二孔451、边下三孔452、边下四孔453、右边一孔46、右边二孔461、右边三孔462、筒底大孔463、筒底小孔464、后端板体5、上下夹角50、左板体51、上板体52、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板右一孔523、板右二孔524、板右三孔525、板右四孔526、板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下板体53、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底空缺口54、渐变腔541、底空腔542、L型缺口55、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上沿下斜边56、下沿上斜边57、凸角部58、上凸端581、中凹弧槽582、下凸端583、凹顶槽59、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右曲槽侧边593、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空压机齿轮6、空压机孔61、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区底一孔62、空压机齿轮覆盖区63、油泵齿轮7、油泵孔71、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夹上孔72、夹下孔73、油泵齿轮覆盖区74、一号堕齿轮8、一号安装孔81、一号中心孔811、一号侧围孔812、一号堕齿轮覆盖区82、二号堕齿轮9、二号安装孔91、二号上安装孔911、二号下安装孔912、二号堕齿轮覆盖区92、三号堕齿轮10、三号安装孔101、三号堕齿轮覆盖区102、曲轴齿轮11、曲轴齿轮孔111、飞轮室112、机油泵齿轮12、凸轮轴齿轮13、油底壳配合面14、配合右一孔141、配合右二孔142、配合中空腔143、配合左柱端144、空心筒15、筒壁一孔151、筒壁二孔152、筒壁三孔153、筒壁四孔154、筒壁五孔155、筒壁六孔156、环形筒壁157、空心筒盖158、额外区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3,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包括气缸体2、缸盖21与正时齿轮室盖3,所述气缸体2的上方设置有缸盖21,缸盖21的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的3侧面相连接;

所述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还包括后端板体5与飞轮壳4;所述后端板体5包括左板体51、上板体52与下板体53,左板体51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51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52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51的部位与下板体53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51右侧边、上板体52底边、下板体53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54,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51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55;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相连接,上板体52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相连接,上板体52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13,底空缺口5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11、机油泵齿轮12,所述左板体51、上板体52、下板体53都与飞轮壳4的侧面相连接,上板体52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3的侧面相连接,后端板体5上远离飞轮壳4、正时齿轮室盖3的一面与气缸体2、缸盖21相连接,气缸体2的底面与油底壳1相连接,气缸体2的顶面经缸盖21与气缸盖罩22的底面相连接,气缸盖罩22的右端与正时齿轮室盖3的顶部相连接,正时齿轮室盖3底部通过盖下伸端33与飞轮壳4顶部设置的齿轮室盖配合槽32相连接,齿轮室盖配合槽32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33相楔合,室盖本体3、飞轮壳4上下正对设置,室盖本体3的体积小于飞轮壳4的体积,飞轮壳4罩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曲轴齿轮11、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的外部,室盖本体3罩于二号堕齿轮9、凸轮轴齿轮13的外部。

所述盖下伸端33包括左平台部331、右平台部332以及向下凸起的中凸弧部333,所述左平台部331的一端与左连接部38的底端相连接,左平台部331的另一端依次经中凸弧部333、右平台部332后与右连接部39的底端相连接,左平台部331、右平台部332的高度相同,且中凸弧部333包括外凸弧边334、内凸弧边335及夹于两者之间之间的中凹弧槽336。

所述盖下伸端33是倒Ω结构,所述齿轮室盖配合槽32是倒Ω结构。

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以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51上位于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101以安装三号堕齿轮10;所述上板体52上近底空缺口54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81以安装一号堕齿轮8,上板体52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8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91以安装二号堕齿轮9。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左板体51顶边、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左板体51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61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左孔611、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615,空压机孔61底边、油泵孔7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616,空下插栓616位于空左下孔614、三号安装孔101之间,左板体51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614、油泵孔7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72、夹下孔73,夹上孔72位于空左下孔614、空下插栓616之间,所述左板体51中位于空压机孔61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空右上孔617近空上右孔612设置,空右下孔618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所述左板体51通过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夹上孔72、夹下孔73、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与飞轮壳4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油泵孔71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71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所述油右上孔716、油左上孔711分别位于油泵孔71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716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三号安装孔101、油左上孔711、油右上孔716、油左中孔712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51通过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与飞轮壳4相连接。

所述左板体51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55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所述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缺右底孔553高于缺底右孔552设置;所述上板体52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59,该凹顶槽59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与右曲槽侧边593,二号安装孔91位于中平槽底边592、一号安装孔81之间,所述缺右上孔555、缺右中孔554位于左曲槽侧边591的左方,右曲槽侧边593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所述下板体53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所述室五孔598与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板右一孔523、板右二孔524、板右三孔525、板右四孔526、板右五孔527,板右一孔523高于板左一孔521设置,板右五孔527、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所述室五孔598、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近二号安装孔91设置,所述腿四孔534近一号安装孔81设置;所述下板体53通过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板右一孔523、板右二孔524、板右三孔525、板右四孔526、板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

所述飞轮壳4的中部设置有内凹的飞轮室112,飞轮室11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曲轴齿轮孔111,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正下方的部位上设置有油底壳配合面14以与油底壳1相连接,飞轮壳4的顶部设置有齿轮室盖配合座31,该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底面高于飞轮室112设置,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顶面内设置有下凹的齿轮室盖配合槽32,该齿轮室盖配合槽32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33相楔合;

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左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左一孔41、壳左二孔411、壳左三孔412、壳左四孔413、壳左五孔414,壳左一孔41近油底壳配合面14设置,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右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右一孔42、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壳右五孔424,壳右一孔42近油底壳配合面14设置,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飞轮室112右上方的部位与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右侧面夹成一个与后端板体5上设置的L型缺口55相对应的L型壳缺口43,L型壳缺口43的左侧边上设置有壳缺左上孔431、壳缺左下孔432,L型壳缺口43的底边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底中孔434、壳缺底右孔435,壳缺底左孔433近壳缺左下孔432设置,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左下孔432均高于壳右五孔424设置;

所述曲轴齿轮孔111的顶边、壳左四孔413、壳左五孔414、齿轮室盖配合座31、壳缺左上孔431、壳缺左下孔432、壳右五孔424、壳右四孔423共围成上下布置的二号堕齿轮覆盖区92、一号堕齿轮覆盖区82,所述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构成三号堕齿轮覆盖区102,所述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壳右五孔424、壳缺左下孔432、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底中孔434、壳缺底右孔435及飞轮壳4右侧边上近L型壳缺口43的部位共围成空压机齿轮覆盖区63,所述壳右一孔42、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及飞轮壳4右侧边上近油底壳配合面14的部位共围成油泵齿轮覆盖区74。

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飞轮室112左上方的部位设置有单向开口的空心筒15,该空心筒15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筒壁157与空心筒盖158,空心筒盖158经环形筒壁157与后端板体5正对设置,绕环形筒壁157依次设置有筒壁一孔151、筒壁二孔152、筒壁三孔153、筒壁四孔154、筒壁五孔155、筒壁六孔156、壳左五孔414,所述筒壁一孔151、筒壁二孔152近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左侧边设置,筒壁一孔151位于筒壁二孔152、壳左五孔414之间;所述飞轮壳4背面的左侧边上位于筒壁六孔156下方的部位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右边一孔46、右边二孔461、右边三孔462,所述右边一孔46与壳左五孔414之间设置有筒底大孔463、筒底小孔464,筒底大孔463位于环形筒壁157、筒底小孔464之间,所述右边三孔462、筒底小孔464、壳左四孔413、壳左三孔412、壳左二孔411、壳左一孔41、油底壳配合面14及飞轮壳4的左侧边共围成一个额外区16。

所述正时齿轮室盖3包括室底盖板30及绕其周边依次连接的左连接部38、盖下伸端33、右连接部39与上连接部37,所述左连接部38包括左弧型台381及沿其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左一柱孔382、左一半槽385、左二柱孔383、左二半槽386、左三柱孔384,所述上连接部37包括中上连接面372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左上连接面371、右上连接面373,左上连接面371的底面与左连接部38的顶部相连接,右上连接面373的底面与右连接部39的顶部相连接,且中上连接面372与气缸盖罩22相连接;所述室底盖板30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弧段300,分隔弧段300的顶端与上连接部37相连接,分隔弧段300的底端与左连接部38、盖下伸端33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左连接部38、上连接部37、分隔弧段300共围成一个左盖板区307,所述右连接部39、上连接部37、分隔弧段300、盖下伸端33共围成一个右盖板区308,左盖板区307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左柱圆孔309,右盖板区308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右柱圆孔310。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中,在“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之间增设有一个后端板体,后端板体的一个侧面与气缸体、缸盖相连接,后端板体的另一个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相连接,后端板体的形状及其上各种安装孔的布局对齿轮系统中各个齿轮的安装位置,以及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形状都进行了限定,不仅缩小了正时齿轮室盖的体积,使得大部分的齿轮被飞轮壳所覆盖,而且改变了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的结合位置与结合形式,使得与后端板体相配套的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不仅易于制造与装配,更关键的是在安装之后需要维修或调整齿轮正时和侧隙时,只需打开正时齿轮室盖即可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而不需要拆除飞轮壳,十分方便。此外,后端板体作为额外增加的中间桥梁,不仅自身提供了额外的刚度支撑,而且能够更好的将“气缸体、缸盖”与“正时齿轮室盖、飞轮壳”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整个发动机后端的刚度。

L型缺口55、底空缺口54:L型缺口55的底边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底边的部位与气缸体2相接触,L型缺口55的右侧边上近L型缺口55顶边的部位与缸盖21相接触。底空缺口54包括相通的渐变腔541、底空腔542,所述渐变腔541的宽度由上至下呈渐扩变化,渐变腔541的底面与底空腔542的顶面相连接,底空腔542的底面与左板体51、下板体53的底面相平齐。

一号安装孔81、二号安装孔91:一号安装孔81包括一号中心孔811及绕其周围均匀设置的多个一号侧围孔812;二号安装孔91包括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与两个二号下安装孔912,二号上安装孔911高于二号下安装孔912设置,且三个二号上安装孔911呈三角形设置。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13,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包括气缸体2、缸盖21与正时齿轮室盖3,所述气缸体2的上方设置有缸盖21,缸盖21的侧面与正时齿轮室盖的3侧面相连接;所述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还包括后端板体5与飞轮壳4;所述后端板体5包括左板体51、上板体52与下板体53,左板体51的右侧边上近左板体51顶边的部位与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底边的部位相连接,上板体52的底边上远离左板体51的部位与下板体53的顶部相连接,左板体51右侧边、上板体52底边、下板体53左侧边共围成一个向下开口的底空缺口54,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上板体52顶边的部位与左板体51顶边之间夹成一个L型缺口55;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相连接,上板体52的中部与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相连接,上板体52顶边的上方设置有凸轮轴齿轮13,底空缺口5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曲轴齿轮11、机油泵齿轮12,所述左板体51、上板体52、下板体53都与飞轮壳4的侧面相连接,上板体52上近其顶边的部位与正时齿轮室盖3的侧面相连接,后端板体5上远离飞轮壳4、正时齿轮室盖3的一面与气缸体2、缸盖21相连接,气缸体2的底面与油底壳1相连接,气缸体2的顶面经缸盖21与气缸盖罩22的底面相连接,气缸盖罩22的右端与正时齿轮室盖3的顶部相连接,正时齿轮室盖3底部通过盖下伸端33与飞轮壳4顶部设置的齿轮室盖配合槽32相连接,齿轮室盖配合槽32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33相楔合,室盖本体3、飞轮壳4上下正对设置,室盖本体3的体积小于飞轮壳4的体积,飞轮壳4罩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三号堕齿轮10、曲轴齿轮11、一号堕齿轮8、二号堕齿轮9的外部,室盖本体3罩于二号堕齿轮9、凸轮轴齿轮13的外部。优选所述盖下伸端33是倒Ω结构,齿轮室盖配合槽32是倒Ω结构。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板体51的中部开设有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以与空压机齿轮6、油泵齿轮7进行对应安装,左板体51上位于空压机孔61、油泵孔7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三号安装孔101以安装三号堕齿轮10;所述上板体52上近底空缺口54顶端的部位开设有一号安装孔81以安装一号堕齿轮8,上板体52上位于其顶边与一号安装孔8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二号安装孔91以安装二号堕齿轮9。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左板体51顶边、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左板体51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压机孔61左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左孔611、空压机孔6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上插栓615,空压机孔61底边、油泵孔71顶边之间设置有空下插栓616,空下插栓616位于空左下孔614、三号安装孔101之间,左板体51上的左侧边上位于空左下孔614、油泵孔71顶边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夹上孔72、夹下孔73,夹上孔72位于空左下孔614、空下插栓616之间,所述左板体51中位于空压机孔61右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空右上孔617近空上右孔612设置,空右下孔618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所述左板体51通过空上左孔611、空上右孔612、空左上孔613、空左下孔614、空上插栓615、空下插栓616、夹上孔72、夹下孔73、空右上孔617、空右下孔618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左板体51上位于油泵孔71四周的部位环绕油泵孔71依次设置有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所述油右上孔716、油左上孔711分别位于油泵孔71的左右两侧,油右上孔716近三号安装孔101设置,三号安装孔101、油左上孔711、油右上孔716、油左中孔712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左板体51通过油左上孔711、油左中孔712、油左底孔713、油右底孔714、油右中孔715、油右上孔716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左板体51的顶边上近L型缺口55底部的部位上设置有并排的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所述上板体52的左侧边上近L型缺口55右侧边的部位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缺右底孔553、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缺右底孔553高于缺底右孔552设置;所述上板体52的顶部开设有凹顶槽59,该凹顶槽59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曲槽侧边591、中平槽底边592与右曲槽侧边593,二号安装孔91位于中平槽底边592、一号安装孔81之间,所述缺右上孔555、缺右中孔554位于左曲槽侧边591的左方,右曲槽侧边593的右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所述下板体53的右侧边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上延的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所述室五孔598与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上下布置的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所述上板体52的右侧边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呈曲折下延的板右一孔523、板右二孔524、板右三孔525、板右四孔526、板右五孔527,板右一孔523高于板左一孔521设置,板右五孔527、腿四孔534之间设置有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所述室五孔598、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近二号安装孔91设置,所述腿四孔534近一号安装孔81设置;所述下板体53通过腿一孔531、腿二孔532、腿三孔533、腿四孔534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底左孔551、缺底右孔552、缺右底孔553、板左一孔521、板左二孔522、板右一孔523、板右二孔524、板右三孔525、板右四孔526、板右五孔527、壳右中大孔528、壳右中小孔529与飞轮壳4相连接,所述上板体52通过缺右中孔554、缺右上孔555、室一孔594、室二孔595、室三孔596、室四孔597、室五孔598与正时齿轮室盖3相连接。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飞轮壳4的中部设置有内凹的飞轮室112,飞轮室112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曲轴齿轮孔111,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正下方的部位上设置有油底壳配合面14以与油底壳1相连接,飞轮壳4的顶部设置有齿轮室盖配合座31,该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底面高于飞轮室112设置,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顶面内设置有下凹的齿轮室盖配合槽32,该齿轮室盖配合槽32与嵌入其内部的盖下伸端33相楔合;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左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左一孔41、壳左二孔411、壳左三孔412、壳左四孔413、壳左五孔414,壳左一孔41近油底壳配合面14设置,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曲轴齿轮孔111右侧的部位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曲折上延的壳右一孔42、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壳右五孔424,壳右一孔42近油底壳配合面14设置,所述飞轮壳4的背面上位于飞轮室112右上方的部位与齿轮室盖配合座31的右侧面夹成一个与后端板体5上设置的L型缺口55相对应的L型壳缺口43,L型壳缺口43的左侧边上设置有壳缺左上孔431、壳缺左下孔432,L型壳缺口43的底边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底中孔434、壳缺底右孔435,壳缺底左孔433近壳缺左下孔432设置,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左下孔432均高于壳右五孔424设置;所述曲轴齿轮孔111的顶边、壳左四孔413、壳左五孔414、齿轮室盖配合座31、壳缺左上孔431、壳缺左下孔432、壳右五孔424、壳右四孔423共围成上下布置的二号堕齿轮覆盖区92、一号堕齿轮覆盖区82,所述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构成三号堕齿轮覆盖区102,所述壳右三孔422、壳右四孔423、壳右五孔424、壳缺左下孔432、壳缺底左孔433、壳缺底中孔434、壳缺底右孔435及飞轮壳4右侧边上近L型壳缺口43的部位共围成空压机齿轮覆盖区63,所述壳右一孔42、壳右二孔421、壳右三孔422及飞轮壳4右侧边上近油底壳配合面14的部位共围成油泵齿轮覆盖区74。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正时齿轮室盖3包括室底盖板30及绕其周边依次连接的左连接部38、盖下伸端33、右连接部39与上连接部37,所述左连接部38包括左弧型台381及沿其侧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左一柱孔382、左一半槽385、左二柱孔383、左二半槽386、左三柱孔384,所述上连接部37包括中上连接面372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左上连接面371、右上连接面373,左上连接面371的底面与左连接部38的顶部相连接,右上连接面373的底面与右连接部39的顶部相连接,且中上连接面372与气缸盖罩22相连接;所述室底盖板30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弧段300,分隔弧段300的顶端与上连接部37相连接,分隔弧段300的底端与左连接部38、盖下伸端33的交接处相连接,所述左连接部38、上连接部37、分隔弧段300共围成一个左盖板区307,所述右连接部39、上连接部37、分隔弧段300、盖下伸端33共围成一个右盖板区308,左盖板区307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左柱圆孔309,右盖板区308内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右柱圆孔3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