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003发布日期:2019-05-03 19:2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小排量增压机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发动机的热负荷也更高,为保证发动机机油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需要增加机油冷却器。如图1所示,目前机油冷却器2大多直接布置在发动机缸体上1,机油滤清器3直接安装在机油冷却器2上。由于同时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上的零件较多,难以保证机油冷却器2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导致机油冷却器2布置困难,其附属管路复杂,不便于装配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的附属管路多导致不便于装配和维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与发动机缸体相对的第一安装面,与机油冷却器相对的第二安装面,以及与机油滤清器相对的第三安装面,所述安装支架内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第一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三安装面的第二进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三安装面和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出油道;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为所述安装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下方,且所述第三安装面沿水平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螺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机油冷却器螺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机油滤清器螺接的第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中心线和所述出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油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三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直径;所述第四环形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四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油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采用铝合金压铸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缸体,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发动机缸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通过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和所述出油道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和所述第二进油道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和所述出油道连通,发动机缸体的主油道中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一进油道进入所述机油冷却器处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后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进油道进入所述机油滤清器中进行滤清,经过滤清后的机油依通过所述出油道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主油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平行设置,且第二安装面远离第一安装面设置,保证机油冷却器及其附属管路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该安装支架上集成了发动机缸体、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三者之间所需的机油传输通道,可解决发动机缸体通道多导致的布置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的视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的视向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垂直于第三安装面的方向的视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缸体;2、机油冷却器;3、机油滤清器;4、安装支架;41、第一安装面;42、第二安装面;43、第三安装面;411、第一安装孔;421、第二安装孔;431、第三安装孔;412、第一环形槽;413、第二环形槽;422、第三环形槽;423、第四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与发动机缸体1相对的第一安装面41,与机油冷却器2相对的第二安装面42,以及与机油滤清器3相对的第三安装面43,所述安装支架4内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面4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42的第一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42和所述第三安装面43的第二进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三安装面 43和所述第一安装面41的出油道;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4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42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42为所述安装支架4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41的一侧端面。

具体的,该安装支架4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的进气侧。如图3所示,在第一安装面 4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412,所述第一环形槽412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槽41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直径,如图3所示,该第一环形槽412的截面为“腰”型。在第一安装面41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413,所述第二环形槽413的中心线和所述出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槽413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油道的直径并且,该第一出油孔413的截面呈“O”型。密封圈和第一环形槽412和第二环形槽413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并且,密封圈部分外露在该第一安装面41上,在安装支架与发动机缸体1装配在一起时,具有弹性的密封圈受压变形,填充在发动机缸体1和第一安装面41之间,使得发动机缸体1的主油道传输出来的油不会发生泄漏。

如图4所示,在第二安装面4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三环形槽422,所述第三环形槽422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三环形槽42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直径,如图4所示,该第三环形槽422的截面为“腰”型。在第二安装面42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四环形槽423,所述第四环形槽423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进油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线上,且所述第四环形槽42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油道的直径槽,并且,该第二出油孔423的截面呈“O”型。

同样地,在第三环形槽422和第四环形槽423中安装的密封圈也部分外露在第二安装面42,以实现防止机油泄漏的效果。

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一安装面4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发动机缸体1螺接的第一安装孔411,所述第二安装面42上开设有多个与机油冷却器2螺接的第二安装孔421,所述第三安装面43上开设有用于与机油滤清器3螺接的第三安装孔431。

其中,如图3所示,该第一安装孔411有6个,螺栓穿过发动机缸体1上设置的通孔后螺接入该第一安装孔411中;如图4所示,该第二安装孔421有4个,螺栓穿过机油冷却器2上设置的通孔后螺接入该第二安装孔421中;第三安装面43上开设的第三安装孔431,该第三安装孔431与该出油道相连通,在装配时,先将带有外螺纹的连接管装配至该第三安装孔431中,在将机油滤清器3装配至该连接管上,为了保证机油能够从机油滤清器 3流出,要求该连接管中空。

优选地,参照图2,所述第三安装面43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42的下方,且所述第三安装面43沿水平方向设置。

其中,将该第三安装面43设置在第二安装面42的下面,且第三安装面43沿水平方向设置,使得第二进油道和出油道是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便于售后保养时,对机油滤清器3 的拆装,同时,可以保证第二进油道和出油道中的机油能够排放干净。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支架4采用铝合金压铸形成。

由于第一安装面41和第二安装面42相平行设置,且第二安装面42远离第一安装面 41设置,保证机油冷却器2及其附属管路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该安装支架4上集成了发动机缸体1、机油冷却器2和机油滤清器3三者之间所需的机油传输通道,可解决发动机缸体1油道多导致的布置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缸体1,机油冷却器2和机油滤清器3,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发动机缸体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面41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42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通过所述第三安装面43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1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和所述出油道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2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和所述第二进油道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3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和所述出油道连通,发动机缸体1的主油道中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一进油道进入所述机油冷却器2处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后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进油道进入所述机油滤清器3中进行滤清,经过滤清后的机油通过所述出油道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缸体1的主油道中。

本申请中,存储在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的通过路径为:机油泵将油底壳的油抽吸起来,进入发动机缸体1上的主油道中,在主油道中的机油通过该第一进油道进入机油冷却器2中进行冷却,再经过第二进油道进入机油滤清器3进行滤清,从出油道通入至发动机缸体1的主油道之后,通过主油道的各个分油道进入气缸盖、曲轴及活塞冷却喷嘴等处,最后,润滑冷却后的机油返回到发动机的油底壳完成一个润滑冷却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