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14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因活塞往复运动、气缸燃烧及其运动部件会产生震动。如果把发动机直接连接到底盘上,会使底盘也跟着震动。会影响汽车的操控性及舒适性。所以要在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之间安装一个减振垫,以使发动机的震动尽量少的传递到底盘上。工作原理:利用减振垫的弹性变形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震动,缓冲橡胶垫一般为纯橡胶或带金属骨架的橡胶模压制品。由于橡胶冲击刚度大于动刚度,动刚度大于静刚度,有利于减少冲击变形和动变形。此类产品广泛用于各种车辆、压路机械、施工机械和振动筛等方面。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减震垫是一种连接装置,是用来传递载荷和力矩的重要受力部件,其中6个安装孔的端面与车架连接,内腔上端面的安装孔与发动机支架相连接,以此来传递相互作用力。壳体与内腔通过硫化橡胶在X、Y、Z三个方向进行缓冲限位,起到承受三向载荷和扭矩的作用。

经检索,专利号为CN202851779U的使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减震垫,其结构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以及位于上、下钢板之间的橡胶垫,所述下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插孔,所述上钢板的两端分别向下钢板插孔方向折弯,并插入所述插孔内,所述上钢板折弯处的下方设有钩子。这种越野车发动机减震垫,具有以下优点:设在上、下钢板之间的橡胶垫受到四个方向的保护,不会发生拉断等现象,不会造成发动机与整车车架分离事故。

然而分析发现,现有的重型汽车发动机减震垫虽然能够在多个角度对发动机起到减震作用,但是减震垫自身的外壳体和内腔壳体间受到的载荷和扭矩力较大,容易造成硬拉损坏,对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存在局限,另外传统产品笨重,结构简单,橡胶刚度不足,具有待改进的方面。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包括外壳体和内腔壳体,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内腔壳体的外侧面,所述内腔壳体嵌入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内腔壳体的顶部设有对称的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中间区域设有定位插销,所述定位插销与所述内腔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腔壳体的内部设有内腔,且所述内腔与所述第一螺纹套连通,所述内腔壳体的底部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橡胶骨架和橡胶,所述橡胶骨架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橡胶覆盖设置在所述橡胶骨架上,所述橡胶与橡胶骨架贴合固定,所述橡胶骨架的顶端覆盖有内衬垫,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三个呈“一”字排列的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和内腔壳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内外衔接部件,所述内外衔接部件由衔接件壳体、接触台和衔接弹簧构成,所述衔接弹簧设置于所述衔接件壳体的内部,所述接触台设置在所述衔接弹簧的端部,且所述衔接弹簧与所述内腔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嵌槽,所述定位嵌槽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壳体的侧面的两端均设有侧翼加强板,且所述外壳体和内腔壳体均与所述侧翼加强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的端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套上,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台的内部设有弹簧嵌槽,所述弹簧嵌槽嵌入设置在接触台的内部,且所述衔接弹簧与所述接触台通过所述弹簧嵌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的侧面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套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为满足整车轻量化需求而开发设计,采用压铸铝发动机悬置减震垫,克服了传统产品笨重,结构简单,橡胶刚度不足的缺点,并且在外壳体和内腔壳体之间设置内外衔接部件,减小减震垫自身载荷和扭矩力,大大提高了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和实用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衔接部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内腔壳体;3-第一螺纹套;4-第二螺纹套;5-橡胶; 6-橡胶骨架;7-内衬垫;8-内外衔接部件;9-衔接件壳体;10-接触台;11- 弹簧嵌槽;12-衔接弹簧;13-内腔;14-预留槽;15-侧翼加强板;16-定位插销;17-定位嵌槽;18-固定栓;19-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发动机前后减震垫,包括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所述外壳体1设置于所述内腔壳体2的外侧面,所述内腔壳体2嵌入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内腔壳体2的顶部设有对称的第一螺纹套3,所述第一螺纹套3的中间区域设有定位插销16,所述定位插销16与所述内腔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内腔壳体2的内部设有内腔 13,且所述内腔13与所述第一螺纹套3连通,所述内腔壳体2的底部设有预留槽14,所述预留槽14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橡胶骨架6和橡胶5,所述橡胶骨架6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橡胶5覆盖设置在所述橡胶骨架6上,所述橡胶5与橡胶骨架6贴合固定,所述橡胶骨架6的顶端覆盖有内衬垫7,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设有三个呈“一”字排列的第二螺纹套4,所述第二螺纹套4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的中间位置设有内外衔接部件8,所述内外衔接部件8由衔接件壳体9、接触台10和衔接弹簧12构成,所述衔接弹簧12设置于所述衔接件壳体9的内部,所述接触台10设置在所述衔接弹簧12的端部,且所述衔接弹簧12与所述内腔壳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4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嵌槽17,所述定位嵌槽17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定位嵌槽17和定位插销16配合方便减震垫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壳体2的侧面的两端均设有侧翼加强板15,且所述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均与所述侧翼加强板15固定连接,所述侧翼加强板15 用于加强减震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4的端部设有固定环19,所述固定环19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套4上,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套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19用于固定第二螺纹套4。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台10的内部设有弹簧嵌槽11,所述弹簧嵌槽11嵌入设置在接触台10的内部,且所述衔接弹簧12与所述接触台10通过所述弹簧嵌槽11固定连接,所述衔接弹簧12对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进行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套4的侧面设有固定栓18,所述固定栓18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套4当中,所述固定栓18在第二螺纹套4侧面形成限位。

工作原理:该种减震垫由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构成,其中外壳体1嵌套在内腔壳体2外部,形成双层结构,在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接触面的底端两侧的橡胶骨架6上具备橡胶5,在内腔壳体2的内侧面具备内外衔接部件 8,X、Y、Z三个方向进行缓冲限位,起到承受三向载荷和扭矩的作用,在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嵌槽17以及定位插销16方便安装定位,对于外壳体1和内腔壳体2在压铸机上压铸,分别将所需第一螺纹套3、第二螺纹套4和定位插销16置于模具相应位置并合模,于压铸机上将铝液在外压作用下注入型腔,冷却后取出半成品,去除分型面上的夹皮等压铸缺陷,将橡胶骨架6和内腔壳体2放置于硫化模上,硫化成内腔13,外壳体1作为下模置于工作台上并固定好,用专用夹具将内腔13部分压装入内腔壳体2并插入定位插销16最后将整体变位后,压平钣金骨架以实现二次限位,克服传统产品笨重,结构简单,橡胶刚度不足的缺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