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0120发布日期:2019-10-09 03:0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缸孔壁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具有该水冷套间隔件的内燃机以及具有该内燃机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在孔内的活塞的上止点发生燃料爆炸,通过该爆炸压下活塞,由于是这样的构造,缸孔壁的上侧的温度较高,下侧的温度较低。因此,在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产生差异,上侧较大程度地膨胀,另一方面,下侧的膨胀程度较小。

其结果是,活塞与缸孔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这成为使燃油经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期望减少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因此,以往,为了使缸孔壁的壁温均匀,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间隔件,调节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水流,控制冷却水对缸孔壁的上侧的冷却效率和下侧的冷却效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该流路划分构件配置在形成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从而将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划分为多条流路,该流路划分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分割构件,其成为如下壁部,该壁部形成为小于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的高度,将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分割成孔侧流路和孔相反侧流路;以及挠性唇构件,其以自所述流路分割构件朝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开口部方向的方式形成,并且由挠性材料以顶端缘部超出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一侧内表面的形态形成,从而在向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插入结束后在自身的挠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所述顶端缘部与所述内表面在所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接触,从而将所述孔侧流路和所述孔相反侧流路分离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根据专利文献1的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能够谋求一定程度上的缸孔壁的壁温均匀化,因此能够减小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但近年来,期望进一步减小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的热变形量的差异。

并且,近年来开发了向筒内供给的空气和燃料之比即空燃比与以往的空燃比相比较大的内燃机,在这样的内燃机中,缸孔壁的上部的温度,尤其是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的温度与以往相比较高。因此,期望提高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的冷却效率。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的冷却效率较高的水冷套间隔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本发明来解决。

即,本发明(1)是一种水冷套间隔件,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周向上观察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

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孔间部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

在该冷却水通过口附近具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

在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位于冷却水供给到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位置的部分具有向上倾斜地延伸并用来形成冷却水朝向该冷却水通过口的流动的倾斜壁。

另外,本发明(2)是一种水冷套间隔件,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周向上观察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

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孔间部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

在该冷却水通过口附近具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和朝向该引导壁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入壁。

另外,本发明(3)是一种水冷套间隔件,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周向上观察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

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形成有倾斜壁,

在设置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在该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

在设置于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在该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和朝向该引导壁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入壁。

另外,本发明(4)提供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全部或局部设置有(1)~(3)任一项所述的水冷套间隔件。

另外,本发明(5)提供一种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1)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2)的水冷套间隔件。

另外,本发明(6)提供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有(4)或(5)的内燃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的冷却效率较高的水冷套间隔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设置的缸体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缸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设置的缸体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是从上侧观察图5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俯视图。

图7是从内侧观察图5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侧视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图5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0是从上侧观察图9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俯视图。

图11是从内侧观察图9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侧视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9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欲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缸体11设置有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16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17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18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19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1是从上侧观察图20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俯视图。

图2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20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的一侧得到的侧视图。

图23是从背面侧观察图20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未形成冷却水通过口的一侧得到的侧视图。

图24是图20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放大图。

图25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6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7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8是表示供给到槽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9是表示引导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2是从上侧观察图31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得到的俯视图。

图33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1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成有倾斜壁的一侧得到的侧视图。

图3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1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未形成倾斜壁的一侧得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内燃机。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设置的缸体的实施例的图,图1和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设置的缸体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缸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图5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a得到的图。图7是从横向观察图5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a得到的图,且是从内侧观察得到的图。图8是从横向观察图5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a得到的图,且是从背面侧观察得到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0是从上方观察图9中的水冷套间隔件136a得到的图。图11是从横向观察图9中的水冷套间隔件136a得到的图,且是从内侧观察得到的图。图12是从横向观察图9中的水冷套间隔件136a得到的图,且是从背面侧观察得到的图。

如图1~图3所示,在设置有缸孔壁的保温用具的车辆搭载用内燃机的顶面敞开式的缸体11形成有供活塞进行上下动作的孔12和供冷却水流动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并且,将孔12和槽状冷却水流路14分隔开的壁为缸孔壁13。另外,在缸体11形成有用于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1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口15和用于将冷却水从槽状冷却水流路11排出的冷却水排出口16。

在该缸体11以直列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孔12。因此,孔12具有与1个孔相邻的端孔12a1、端孔12a2和被两个孔夹着的中间孔12b1、中间孔12b2(此外,在缸体的孔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只有端孔)。直列排列的孔中的端孔12a1、端孔12a2为两端的孔,另外,中间孔12b1、中间孔12b2是位于一端的端孔12a1和另一端的端孔12a2之间的孔。端孔12a1和中间孔12b1之间的壁、中间孔12b1和中间孔12b2之间的壁、中间孔12b2和端孔12a2之间的壁(孔间壁191)是被两个孔夹着的部分,所以被从两个缸孔传递热,因而与其他壁相比,壁温较高。因此,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孔间壁191的附近的温度最高,因此,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7中的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温度最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靠缸孔13侧的壁面记载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17,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靠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17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记载为壁面18。

另外,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是指,将缸体在缸孔排列的方向上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的一半。因而,在本发明中,全部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是指,将全部缸孔壁在缸孔排列的方向上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的一半的孔壁。例如,在图4中,缸孔排列的方向为z-z方向,在该z-z线上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一半的孔壁分别为全部缸孔的孔壁中的单侧一半的孔壁。也就是说,在图4中,比z-z线靠20a侧的孔壁为全部缸孔的孔壁中的一个单侧一半的孔壁21a,比z-z线靠20b侧的孔壁为全部缸孔的孔壁中的另一个单侧一半的孔壁21b。另外,全部缸孔壁中的单侧是指,单侧一半的孔壁21a和单侧一半的孔壁21b中的任一者。另外,在本发明中,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是指,将全部槽状冷却水流路在缸孔排列的方向上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的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图4中,比z-z线靠20a侧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为全部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比z-z线靠20b侧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为全部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缸孔的孔壁是指与一个一个缸孔相对应的各孔壁部分,在图4中,双箭头22a1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a1的孔壁23a1,双箭头22b1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b1的孔壁23b1,双箭头22b2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b2的孔壁23b2,双箭头22a2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a2的孔壁23a2,双箭头22b3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b1的孔壁23b3,双箭头22b4所示的范围为缸孔12b2的孔壁23b4。也就是说,缸孔12a1的孔壁23a1、缸孔12b1的孔壁23b1、缸孔12b2的孔壁23b2、缸孔12a2的孔壁23a2、缸孔12b1的孔壁23b3以及缸孔12b2的孔壁23b4分别为各缸孔的孔壁。

图5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36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且是设置于图4中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20a侧)的水冷套间隔件。水冷套间隔件36a是如下的实施例,即,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所供给的位置的各孔部除了形成有倾斜壁之外,还形成有冷却水接触面和冷却水流动抑制壁。

水冷套间隔件36a在从上方观察时,成形为4个圆弧连续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形状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一半匹配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a为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也就是说,水冷套间隔件36a利用合成树脂形成。

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形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4个圆弧连接起来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各缸孔侧的各部分为各孔部。也就是说,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圆弧状的部分分别为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在水冷套间隔件36a中,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的一端的端孔12a1侧的各孔部361、呈圆弧状的中间孔12b1侧的各孔部362a、呈圆弧状的中间孔12b2侧的各孔部362b以及呈圆弧状的另一端的端孔12a2侧的各孔部362c连接起来。

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各孔部具有形成有倾斜壁30的各孔部361和未形成倾斜壁30的各孔部362。此外,冷却水53相对于水冷套间隔件36a向图6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供给。

各孔部361为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各孔部。若是图4所示的缸体11的情况,则形成有冷却水供给口15的位置为缸孔12a1侧且是靠单侧20a侧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因此,缸孔12a1侧的各孔部361为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各孔部。

在各孔部361的背面侧形成有冷却水接触面29、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以及倾斜壁30。冷却水接触面29是从缸体的外部供给来的冷却水最初接触的面。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是能够使与冷却水接触面29接触的冷却水不向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52流动且使其向倾斜壁30流动的壁。因此,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形成为包围冷却水接触面29的与冷却水流向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部分。也就是说,在冷却水接触面29的与冷却水流向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部分的上侧、横向侧以及下侧形成有壁。倾斜壁30是用来形成冷却水从冷却水接触面29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的流动的倾斜壁,以使与冷却水接触面29接触之后向冷却水流动方向51流出的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动。因此,倾斜壁30以冷却水接触面29的附近为起点,从冷却水接触面29的附近向上倾斜地延伸。

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25。冷却水通过口25是供水冷套间隔件36a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内侧的通过口。并且,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26。引导壁26是如下的壁,该壁用于以从冷却水接触面29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在引导壁26中,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上侧具有上侧壁261,在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横向侧壁262,因此,上侧壁261和横向侧壁262拦截从冷却水通过口25的斜下方流过来的冷却水,因此,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另外,在引导壁26的横向侧壁262的下端连接有朝向横向侧壁262的下端向上倾斜的导入壁263。导入壁263起到使经过比冷却水通过口25稍靠下的位置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汇聚的作用。此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壁26a的导入壁与倾斜壁30a相连。

水冷套间隔件36a中的相邻的各孔部相连的部位为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的交界48。并且,水冷套间隔件36a中的各孔部的交界48及其附近的部分是与槽状冷却水流路侧的壁面中的相当于孔间壁191的横向侧的壁面相对的部分。在本发明中,将水冷套间隔件中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的交界及其附近的部分,即与槽状冷却水流路侧的壁面中的相当于孔间壁的横向侧的壁面相对的部分称作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

在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内侧形成有纵肋34,该纵肋34形成于各水冷套间隔件的每个孔部。此外,在本发明中,既可以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形成纵肋,也可以不形成纵肋,纵肋的形成、形成位置以及形成的数量根据需要适当选择。

图9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136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实施例,且是设置于图4中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20b侧)的水冷套间隔件。水冷套间隔件136a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都未形成倾斜壁的形态。

水冷套间隔件136a在从上方观察时,成形为4个圆弧连续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形状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一半14b匹配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136a为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也就是说,水冷套间隔件136a利用合成树脂形成。

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形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4个圆弧连接起来的形状。在水冷套间隔件136a中,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的一端的端孔12a1侧的各孔部363d、呈圆弧状的中间孔12b1侧的各孔部363c、呈圆弧状的中间孔12b2侧的各孔部363b以及呈圆弧状的另一端的端孔12a2侧的各孔部363a连接起来。

水冷套间隔件136a不是设置于流入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势头强劲地流动的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而是设置于流经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而流动变缓的冷却水所流动的一侧的单侧一半(在图4的实施例中为单侧一半14b)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因此,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各孔部均未形成倾斜壁。

在水冷套间隔件136a中,在孔间部54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25。冷却水通过口25是供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内侧的通过口。并且,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126。引导壁126是如下的壁,该壁用于以流经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背面侧并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在引导壁126中,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上侧具有上侧壁261,在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横向侧壁262,因此,上侧壁261和横向侧壁262拦截从冷却水通过口25的斜下方流过来的冷却水,因此,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另外,在引导壁126的横向侧壁262的下端连接有朝向横向侧壁262的下端向上倾斜的导入壁263。导入壁263起到使经过比冷却水通过口25靠下的位置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汇聚的作用。

在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内侧形成有纵肋34,该纵肋34形成于各水冷套间隔件的每个孔部。

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例如设置于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如图13所示那样,将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向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插入,如图14所示那样,将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这样,水冷套间隔件36a设置于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水冷套间隔件136a设置于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

参照图15~图19来说明在水冷套间隔件36a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设置于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状态下,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供给冷却水时的冷却水的流动。图15是表示从缸体11的冷却水供给口15供给冷却水53并将该冷却水53从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时的流经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53的流动方向的图,且是从上方观察缸体11得到的图。此外,在图15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用两点划线示出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的轮廓,省略了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其他部分和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记载。如图15所示,由于位于冷却水供给口15的附近的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的存在,从冷却水供给口15供给来的冷却水53首先在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中从冷却水供给口15侧的端朝向相反的那一侧的端流动,接着,流动到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与冷却水供给口15相反的那一侧的端为止,这时,绕到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在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中朝向冷却水排出口16流动,接着,从冷却水排出口16排出。

如图16所示,从冷却水供给口15供给来的冷却水53首先接触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各孔部361的背面侧的冷却水接触面29。并且,在冷却水接触面29的与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由于以包围冷却水接触面29中的与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相反的那一侧这一半左右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因此,与冷却水接触面29接触的冷却水53不会向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52流动,而是沿冷却水流动方向51向倾斜壁30流出。接着,如图17所示,在冷却水接触面29的冷却水流动方向的前方形成有从冷却水接触面29的附近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壁30,因此,朝向倾斜壁30流出的冷却水53被该倾斜壁30改变了流动,而朝向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25流动。也就是说,利用倾斜壁30形成了冷却水朝向形成于孔间部54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25的流动。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水冷套间隔件36a的3处孔间部54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25a、冷却水通过口25b以及冷却水通过口25c,利用倾斜壁30a和倾斜壁30b这两者形成了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a的冷却水流动、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b的冷却水流动以及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c的冷却水流动。接着,如图18所示,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26,该引导壁26以使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53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53在引导壁26的作用下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从水冷套间隔件36a的外侧向内侧流去。冷却水通过口25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因此,在冷却水通过口25的前方具有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上部。并且,从冷却水接触面29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53的温度较低,另外,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上部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因此,利用水冷套间隔件36a,能够使从冷却水接触面29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过来的冷却水53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接触,因此冷却效率较高。

在与流入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势头强劲地流动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图15中为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中,冷却水缓慢地流动。通常,在缸体设有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的上部向缸盖的孔间壁穿过的被称作钻孔路径(日文:ドリルパス)的冷却水的通过孔,因此,在水冷套间隔件136a的背面侧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中,形成了冷却水朝向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的上部的缓慢的流动,也就是说,形成了朝向形成于孔间部54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25f、冷却水通过口25g、冷却水通过口25h的缓慢的流动。并且,如图19所示,在导入壁263f、导入壁263g、导入壁263h的作用下,在冷却水通过口25g的下侧流动的冷却水53与朝向冷却水通过口25f、冷却水通过口25g、冷却水通过口25h流过来的冷却水53一起向冷却水通过口25f、冷却水通过口25g以及冷却水通过口25h处汇聚,并在引导壁126a、引导壁126b、引导壁126c的作用下向冷却水通过口25f、冷却水通过口25g、冷却水通过口25h流入。因此,利用水冷套间隔件136a,能够使在背面侧流动的冷却水汇聚,并能够使冷却水向钻孔路径的入口流入,因此冷却效率较高。

另外,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水冷套间隔件。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1是从上方观察图20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b得到的图。图22是从横向侧观察图20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b得到的图,且是从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图。图23是从横向侧观察图20中的水冷套间隔件36b得到的图,且是从未形成冷却水通过口的一侧观察得到的图。

图20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36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水冷套间隔件,且是图28中的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整个周向的水冷套间隔件。水冷套间隔件36b是如下的实施例,即,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所供给的位置的各孔部形成有倾斜壁,但未形成冷却水接触面和冷却水流动抑制壁。

水冷套间隔件36b在从上方观察时,成形为围绕缸孔壁一周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形状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整周匹配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b为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也就是说,水冷套间隔件36b利用合成树脂形成。

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形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6个圆弧连接起来的形状,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各缸孔侧的各部分为各孔部。也就是说,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圆弧状的部分分别为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在水冷套间隔件36b中,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的一端的端孔侧的各孔部561、呈圆弧状的中间孔侧的各孔部562a、呈圆弧状的中间孔侧的各孔部562b、呈圆弧状的另一端的端孔侧的各孔部562c、呈圆弧状的中间孔侧的各孔部562d以及呈圆弧状的中间孔侧的各孔部562e依次连接起来。

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具有形成有倾斜壁50的各孔部561和未形成倾斜壁50的各孔部562。

各孔部561为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各孔部。若是图28所示的缸体31的情况,则在形成有冷却水供给口35的位置具有各孔部561。

在各孔部561的背面侧形成有倾斜壁50。倾斜壁50是用来形成冷却水从冷却水所流入的位置附近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的流动的倾斜壁,以使从冷却水供给口35供给来的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动。因此,倾斜壁50以如下的位置附近为起点向上倾斜地延伸,即,该位置为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水大部分向水冷套间隔件和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之间流入的位置。

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45。冷却水通过口45是供水冷套间隔件36b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内侧的通过口。并且,在冷却水通过口45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46。引导壁46是如下的壁,该壁用于以从冷却水所流入的位置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过来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在引导壁46中,在冷却水通过口45的上侧具有上侧壁461,在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横向侧壁462,因此,上侧壁461和横向侧壁462拦截从冷却水通过口45的斜下方流过来的冷却水,因此,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入。另外,在引导壁46的横向侧壁462的下端连接有朝向横向侧壁462的下端向上倾斜的导入壁463。导入壁463起到使经过比冷却水通过口45稍靠下的位置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45汇聚的作用。此外,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壁46a的导入壁与倾斜壁50a相连。

在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内侧形成有纵肋55,该纵肋55形成于各水冷套间隔件的每个孔部。另外,在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各孔部中的各孔部561形成有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是用于阻止在槽状冷却水流路中流过来的冷却水的流动,并将冷却水的流动变更为朝上的构件。此外,流动的方向被变更为朝上的冷却水向设置于缸体上的缸盖的冷却水流路流入。

水冷套间隔件36b设置于例如图28所示的缸体3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

参照图25~图28来说明在水冷套间隔件36b设置于图28所示的缸体3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状态下,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供给冷却水时的冷却水的流动。图28是表示从缸体31的冷却水供给口35供给冷却水53并将该冷却水53向设置于缸体31上的缸盖的冷却水流路排出时的流经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53的流动方向的图,且是从上方观察缸体31得到的图。此外,在图28中,为了方便说明,用两点划线仅示出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轮廓,省略了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其他部分的记载。如图28所示,缸体31的构造是如下的构造,即,从冷却水供给口31供给来的冷却水不会强劲地与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接触,而是经过水冷套间隔件和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缸体侧的壁面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之间,向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流去。并且,流入到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一端侧的冷却水首先从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一端侧朝向与流入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流动,接着,流动到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与冷却水流入侧的端相反的那一侧的端为止,这时,绕到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在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中朝向冷却水供给口35流动。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在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冷却水供给口35的近前处,因此,冷却水在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位置将流动变更为朝上,该冷却水被向缸盖的冷却水流路排出。

从图28所示的缸体31的冷却水供给口35供给来的冷却水53首先经过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各孔部561和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之间,而向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流入。接着,在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冷却水流入的一侧具有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各孔部561,如图25所示,在各孔部561的背面侧形成有以位于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入口附近的部分65为起点向上倾斜的倾斜壁50,因此,冷却水53被该倾斜壁50改变了流动,而朝向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45流动。也就是说,利用倾斜壁50形成了冷却水朝向形成于孔间部54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45的流动。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的水冷套间隔件36b中的3处孔间部54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45a、冷却水通过口45b、冷却水通过口45c,倾斜壁50a、倾斜壁50b以及倾斜壁50c这三者形成了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a的冷却水流动、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b的冷却水流动以及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c的冷却水流动。接着,在冷却水通过口45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46,该引导壁46以使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过来的冷却水53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入的方式进行引导,因此,朝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过来的冷却水53在引导壁46的作用下向冷却水通过口45流入,从水冷套间隔件36b的外侧向内侧流去。冷却水通过口45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54的上部,因此,在冷却水通过口45的前方具有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上部。并且,向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各孔部561的背面侧流入的冷却水53的温度较低,另外,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192及其附近的上部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因此,利用水冷套间隔件36b,能够使向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各孔部561的背面侧流入的冷却水53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接触,因此冷却效率较高。

另外,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a的各孔部561、各孔部562a、各孔部562b的背面侧的冷却水中的没有流入到冷却水通过口45的冷却水在各孔部562c的背面侧流动,而向另一个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b流动,如图26所示,在各孔部562d的背面侧和各孔部562e的背面侧流动,流动到形成有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位置为止。如图27所示,流动到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冷却水53与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1接触,将流动方向变更为朝上而流动,并向设置于缸体31上的缸盖的冷却水流路流去。此外,在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形成有包围壁662,为了使冷却水53朝向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1流入且使冷却水不易经过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1和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壁面之间的间隙,该包围壁662向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1的横向侧且是流动方向的近前处伸出。

另外,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的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1也起到如下的作用,即,防止从冷却水供给口35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4供给来的冷却水朝向各孔部562e流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从周向观察时,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孔间部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

在该冷却水通过口附近具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

在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位于冷却水供给到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位置的部分具有向上倾斜地延伸并用来形成冷却水朝向该冷却水通过口的流动的倾斜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设置有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是直列地排列有两个以上缸孔而形成的顶面敞开式的缸体。在缸体是直列地排列有两个缸孔而形成的顶面敞开式的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包括两个端孔的缸孔。另外,在缸体为直列地排列有3个以上缸孔而形成的顶面敞开式的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包括两个端孔和1个以上的中间孔的缸孔。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直列地排列的缸孔中的两端的孔称作端孔,将两侧被其他缸孔夹着的孔称作中间孔。

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是槽状冷却水流路。在许多内燃机中,缸孔的相当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的位置为活塞的速度较快的位置,因此,优选在该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设置间隔件。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最上部9和最下部8的中间附近的位置10,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从该中间附近的位置10靠下侧的部分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此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并不是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最上部和最下部的正中间的位置靠下方的部分的意思,而是从最上部和最下部的中间位置的附近靠下方的部分的意思。另外,在有些内燃机的构造中,也存在活塞的速度较快的位置是与缸孔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相当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设置间隔件。因而,能够适当选择将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最下部到某处的位置设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设置位置,也就是说,能够适当选择将水冷套间隔件的上端的位置设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上下方向的某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在周向上观察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列举例如像图5所示的实施例那样设置于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单侧一半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全部的水冷套间隔件。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列举例如在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一个单侧一半和与该一个单侧一半相连续的另一个单侧一半的局部设置的水冷套间隔件。此外,在本发明中,单侧一半的意思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单侧一半。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多个圆弧连接起来的形状,并具有与设置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匹配的形状。并且,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各缸孔侧的各部分为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圆弧状的部分分别为各孔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例如是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利用例如合成树脂形成。作为形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合成树脂,只要是具有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能够使用的程度上的耐热性和耐llc(长效冷却液)性的合成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制。

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具有在背面侧形成有倾斜壁的各孔部和未形成倾斜壁的各孔部。

在背面侧形成有倾斜壁的各孔部是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各孔部。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具有如下两种形态,一种是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所供给的位置的各孔部除了形成有倾斜壁之外,还形成有冷却水接触面和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形态(以下也记载为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另一种是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所供给的位置的各孔部形成有倾斜壁,但未形成冷却水接触面和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形态(以下也记载为本发明的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

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是设置于如下的缸体的水冷套间隔件,即,该缸体在从冷却水供给口流入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与水冷套间隔件接触的位置,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部分相对于冷却水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流入的方向的倾斜比较大。并且,在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中,从冷却水供给口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流入的冷却水强劲地与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接触面接触,然后,由于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存在,该冷却水向与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方向相反的那一侧流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在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水最初与背面侧形成有倾斜壁的各孔部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冷却水接触面,且以包围该冷却水接触面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

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接触面是从缸体的外部供给来的冷却水最初接触的面。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的位置具有冷却水供给口15,但根据内燃机的种类不同,冷却水供给口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形成有冷却水接触面的位置能够与设置有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的冷却水供给口的形成位置相应地进行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流动抑制壁是能够使与冷却水接触面接触的冷却水不向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且朝向倾斜壁流动的壁。因此,冷却水流动抑制壁形成为包围冷却水接触面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冷却水接触面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部分的上侧、横向侧以及下侧形成有壁。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冷却水接触面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整个横向侧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横向侧部241,在冷却水接触面的整个下侧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下侧部242,在冷却水接触面的上侧的一半左右形成有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上侧部243,但并不限制于此,对于冷却水接触面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部分被冷却水流动抑制壁围绕的程度,在起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选择。另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却水流动抑制壁在从横向侧观察时,各壁部分全部为直线状的形状,但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冷却水接触面29b的与冷却水流去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形成有从横向侧观察时呈大致字母c状的曲线状的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4b。

冷却水流动抑制壁也是能够防止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立即向位于冷却水供给口的附近的冷却水排出口流入的部位。

在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倾斜壁是用来形成冷却水从冷却水接触面朝向冷却水通过口的流动的壁,以使与冷却水接触面接触之后向冷却水流动方向流出的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动。倾斜壁以冷却水接触面的附近为起点,从冷却水接触面的附近向上倾斜延伸。倾斜壁的数量能够与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通过口的数量相应地进行适当选择。倾斜壁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通过口的位置进行适当选择。对于倾斜壁的终点,在起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选择。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倾斜壁30a、倾斜壁30b延伸到孔间部的附近为止,倾斜壁30a与引导壁26a的下端相连。倾斜壁既可以与引导壁相连,也可以不与引导壁相连。此外,在本发明中,向上倾斜是指,随着向冷却水流动的方向去而位置变高。

本发明的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是设置于如下的缸体的水冷套间隔件,即,该缸体是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与水冷套间隔件接触的缸体,且该缸体在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与水冷套间隔件接触的位置,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部分相对于冷却水向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流入的方向的倾斜比较小。并且,在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中,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与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接触,但不是强劲地接触,且从冷却水供给口供给来的冷却水大部分以通过水冷套间隔件和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之间的方式流动。

本发明的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倾斜壁以从冷却水供给口流入的冷却水与水冷套间隔件最初接触的位置附近为起点向上倾斜地延伸。在图2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图28所示的位置具有冷却水供给口35,但根据内燃机的种类不同,冷却水供给口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倾斜壁的起点的位置能够与设置有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的冷却水供给口的形成位置相应地进行适当选择。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倾斜壁是用来形成冷却水从冷却水最初与水冷套间隔件接触的位置附近朝向冷却水通过口的流动的壁,以使从冷却水供给口流入的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动。倾斜壁以从冷却水供给口流入的冷却水与水冷套间隔件最初接触的位置附近为起点向上倾斜地延伸。倾斜壁的数量能够与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通过口的数量相应地适当选择。倾斜壁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形成于水冷套间隔件的冷却水通过口的位置适当选择。对于倾斜壁的终点,在起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选择。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倾斜壁50a、倾斜壁50b、倾斜壁50c延伸到孔间部的附近为止,倾斜壁50a与引导壁46a的下端相连。倾斜壁既可以与引导壁相连,也可以不与引导壁相连。

在本发明的第一(a)实施方式和第一(b)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冷却水通过口是供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通过口。并且,在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引导壁。引导壁是如下的壁,该壁用于以从冷却水的接触面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由于冷却水从斜下方流向冷却水通过口,因此,像图29的(a)所示的引导壁26d那样,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引导壁的话,则能够利用位于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的引导壁来拦截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因此,能够使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流入。因而,引导壁至少在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壁即可。另外,作为引导壁,能够列举如下的实施例,即,像图29的(b)所示的引导壁26e那样,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上侧具有引导壁上侧部261e,在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具有引导壁横向侧部262e。由于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从斜下方流过来,因此,除了位于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流动方向的横向侧的引导壁横向侧部之外,还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上侧具有引导壁上侧部,由此,使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效果得以提高。在此,除了冷却水通过口的横向侧之外还在上侧形成引导壁,这会导致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增大,因此,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中,能够适当选择使引导壁仅形成于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或者使引导壁形成于冷却水通过口的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和上侧。也就是说,在以不使压力损失增大为重的情况下,仅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形成引导壁,另外,在比起压力损失的增大更重视冷却效率的情况下,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和上侧形成引导壁。另外,在从冷却水接触面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中,也有在比冷却水通过口稍微靠下方的位置流动的冷却水。因此,如图29的(c)所示,若存在朝向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横向侧的引导壁横向部262的壁的下端向上倾斜地延伸的导入壁263,则能够使在比冷却水通过口稍微靠下方的位置流动并通过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25汇聚。因而,在能够增多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冷却水的量这一点上,优选的是,引导壁具有朝向冷却水通过口的冷却水流动方向侧的引导壁横向部的下端向上倾斜的导入部。导入壁也可以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若该导入壁延伸到引导壁的下端附近为止,则也可以不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优选的是该导入壁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此外,导入部的有无能够与间隔件的使用目的等相应地适当选择。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状态下,在向槽状冷却水流路供给冷却水时,在形成于各孔部的背面侧的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部分的倾斜壁、形成于各孔间部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以及形成于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的引导壁的作用下,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动,流入冷却水通过口,并且通过冷却水通过口,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接触。从冷却水供给口流经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并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的温度较低,另外,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使从冷却水供给口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接触,因此,冷却效率较高。尤其在形成有被称作钻孔路径的形成于孔间壁内的冷却水的通过孔的情况下,钻孔路径的开口位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因此,在该情况下,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与各缸孔壁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接触,从而不仅能够冷却该部分,而且冷却水还能够高效地流向钻孔路径内,因此,能够利用温度较低的冷却水直接冷却孔间壁。因此,冷却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从周向观察时,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孔间部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

在该冷却水通过口附近具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和朝向该引导壁向上倾斜地延伸的导入壁。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与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同样地,是直列地排列有两个以上缸孔而形成的顶面敞开式的缸体。

设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位置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同样地,当设置有间隔件的内燃机的构造为缸孔的相当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的位置为活塞的速度较快的位置时,优选的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中下部设置间隔件,而且,当设置有间隔件的内燃机的构造为活塞的速度较快的位置为与缸孔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相当的位置时,优选的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设置间隔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在周向上观察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或周向的局部。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列举例如设置于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全部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单侧一半的水冷套间隔件。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列举例如在整个槽状冷却水流路中的一个单侧一半和与该一个单侧一半相连续的另一个单侧一半的局部设置的水冷套间隔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多个圆弧连接起来的形状,并具有与设置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匹配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例如为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体。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利用例如合成树脂形成。作为形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合成树脂,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同样地,只要是具有设置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所能够使用的程度上的耐热性和耐llc(长效冷却液)性的合成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都未形成倾斜壁。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冷却水通过口是供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通过口。在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用于以使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引导壁具有形成于冷却水通过口的上侧的上部壁和形成于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横向侧的横向侧壁。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如下的槽状冷却水流路,该槽状冷却水流路为与流入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强劲地流动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冷却水缓慢地流动。并且,当在缸体设有从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的上部向缸盖的孔间壁穿过的被称作钻孔路径的冷却水的通过孔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中,形成了冷却水朝向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的上部的缓慢的流动,也就是说,形成了朝向形成于孔间部的上部的冷却水通过口的缓慢的流动。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中,形成有朝向引导壁的横向侧壁向上倾斜并朝向引导壁的横向侧壁延伸的导入壁。在导入壁的作用下,在冷却水通过口的下侧流动的冷却水与朝向冷却水通过口流过来的冷却水一起向冷却水通过口处汇聚,并在引导壁的作用下,向冷却水通过口流入。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使在背面侧流动的冷却水汇聚,并能够使冷却水向钻孔路径的入口流入,因此冷却效率较高。导入壁也可以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若该导入壁延伸到引导壁的下端附近为止,则也可以不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优选的是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

此外,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仅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或者可以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仅设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或者也可以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或者也可以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除了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之外的水冷套间隔件或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或者也可以是,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除了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之外的水冷套间隔件或缸孔壁的保温用具,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将后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组合起来的形态的水冷套间隔件。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列举在周向上观察时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周匹配的形状,且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组合起来的水冷套间隔件。图31~图34所示的实施例的水冷套间隔件36c为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周匹配的形状,且在位于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的各孔部561形成有倾斜壁,在设置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45a、冷却水通过口45b、冷却水通过口45c和引导壁46a、引导壁46b、引导壁46c,并形成有根据需要设置的导入壁463,且在设置于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形成有冷却水通过口46d、冷却水通过口46e、冷却水通过口46f、引导壁以及导入壁,其中,该引导壁具有冷却水通过口的上侧的上侧壁和冷却水通过口的作为流动方向的横向侧的横向侧壁。另外,在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供给口的近前侧形成有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66。

作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组合起来的形态,也就是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周匹配的形状,在一个单侧一半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且在另一个单侧一半具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于具有缸孔的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在周向上观察时,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该水冷套间隔件的特征在于,

在冷却水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位置形成有倾斜壁,

在设置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于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在该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至少具有作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横向侧的横向侧壁,根据需要,具有上侧的上侧壁),根据需要,还形成有朝向该引导壁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入壁,

在设置于与冷却水的流动较强劲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孔间部的上部的至少一处,形成有供该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冷却水通向内侧的冷却水通过口,在该冷却水通过口的附近形成有以使冷却水向该冷却水通过口流入的方式来引导冷却水的引导壁(具有上侧的上侧壁和作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横向侧的横向侧壁)和朝向该引导壁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入壁。

导入壁也可以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若该导入壁延伸到引导壁的下端附近为止,则也可以不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优选与引导壁的下端相连。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够在水冷套间隔件的背面侧的上部具有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横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在背面侧的上部具有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横肋,从而能够防止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上部流动的冷却水向中下部流动。形成于背面侧的上部的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横肋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位置、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的形成位置以及长度等能够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也能够为了防止水冷套间隔件向上方偏离而具有形成于各孔部的缸盖抵接部或其他部位、构件。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全部或局部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组合起来的形态的水冷套间隔件中的至少1种水冷套间隔件。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且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另一个单侧一半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

在本发明的内燃机中,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全部或局部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也可以是,在未设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槽状冷却水流路中,设置有除了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之外的水冷套间隔件或缸孔壁的保温用具。

本发明的汽车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本发明的内燃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与各缸孔壁的孔壁的交界及其附近的上部接触,因此冷却效率较高。尤其能够提高发动机与以往相比成为高温的空燃比较大的内燃机的冷却效率。

附图标记说明

6、6c、接触面;8、最下部;9、最上部;10、中间附近的位置;11、31、缸体;12、孔;12a1、12a2、端孔;12b1、12b2、中间孔;13、缸孔壁;14、槽状冷却水流路;14a、14b、单侧一半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5、35、冷却水供给口;16、冷却水排出口;17、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缸孔侧的壁面;18、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与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那一侧的壁面;20a、20b、单侧一半;21a、21b、单侧一半的孔壁;23a1、23a2、23b1、23b2、各缸孔的孔壁;24、24b、冷却水流动抑制壁;25、25a、25b、25c、25d、25e、25f、25g、25h、45a、45b、45c、45d、45e、45f、冷却水通过口;26、26a、26b、26c、26d、26e、46a、46b、46c、46d、46e、46d、126a、126b、126c、引导壁;29、29b、冷却水接触面;30、30a、30b、50a、50b、50c、倾斜壁;34、55、纵肋;36a、36b、36c、136a、水冷套间隔件;48、水冷套间隔件的各孔部的交界;51、冷却水的流动方向;52、与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53、冷却水;54、水冷套间隔件的孔间部;66、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191、孔间壁;192、槽状冷却水流路的缸孔侧的壁面的各缸孔的孔壁的交界;241、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横向侧部;242、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下侧部;243、冷却水流动抑制壁的上侧部;261、261e、引导壁的上侧部;262、262e、引导壁的横向侧部;263、引导壁的导入部;361、361b、561、形成有倾斜壁的各孔部;362、362a、362b、362c、363a、363b、363c、363d、562、562a、562b、562c、562d、562e、未形成倾斜壁的各孔部;661、冷却水流动变更壁;662、包围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