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740发布日期:2019-11-12 23:3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油减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繁荣与便利,也相对地制造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每天超量的机动车排放物,已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与人类的生活品质。

为了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现有的改进方法有很多,如:修改燃烧室形状以消除熄火死角,改善进排气阀的启闭时段,控制汽缸内所容许的温度变化范围,重新设计汽缸口径与爆程比率等等,但是,无论汽车工程师再如何努力,就是无法使燃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在汽缸内完全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管监控系统再如何精密先进,内燃机依然会排出可观的未燃碳氢、一氧化碳微碳尘与氮氧化物。

为此,市面上出现有对燃油分子进行细分子化的设备,通过将燃油细分子化,使得燃油与空气中氧分子更好的结合,但是现有的设备对燃油进行细分子化处理时效果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其可大幅度提升对燃油细分子化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节油减排动力提升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左内衬、右内衬及至少一对相互吸引的磁铁,每对磁铁中的两块磁铁分别安装在左壳体和右壳体内,左内衬安装在左壳体内,右内衬安装在右壳体内,左内衬及右内衬皆含有可产生远红外线特性的振荡元素,左壳体及右壳体通过一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左壳体及右壳体之间设置有供管路穿过的通道。

所述左壳体及右壳体沿通道方向投影皆呈半圆环状,左壳体及右壳体合拢后中间形成的圆形空腔即为所述通道,左壳体及右壳体内皆设置有若干安装腔,左内衬及右内衬分别位于左壳体及右壳体内的安装腔,所述磁铁分别安装在左内衬及右内衬相邻的安装腔内。

所述左内衬及右内衬皆包括主体部和压紧部,所述主体部位于安装腔内,所述压紧部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轮廓处设置有两侧板,侧板垂直于主体部,第一通孔可覆盖磁铁的一部分,侧板插设在磁铁与安装腔侧壁之间。

所述左内衬及右内衬皆具有弹性。

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涂有可产生远红外线特性的振荡元素,主体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

所述相邻安装腔通过隔板分离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所述左内衬和右内衬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夹持部,在左壳体和右壳体合拢以后,两夹持部配合形成一渐缩的喇叭口。

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缺口。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于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左壳体上的锁定块和设置有右壳体上的锁定板,锁定板上设置有锁定孔,锁定板延伸到右壳体外。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扎带或卡箍或者铁丝或者绳索,左壳体和右壳体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在左右壳体内设置磁铁、左内衬及右内衬,通过磁铁产生磁场,连接发动机的燃油管路穿过通道,磁场对燃油管路中的燃油作用,将燃油分子团扯散,使其与空气中氧分子更好的结合,大幅度提升燃烧效率;同时通过左内衬及右内衬产生远红外线,经过远红外线照射过的燃油,由于其挥发性增高,可以与氧气均匀混合,而且整个油气的闪点降低,其易燃度大大提升,降低油耗,减少积碳的产生,降低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左内衬3、右内衬4及至少一对相互吸引的磁铁5,每对磁铁5中的两块磁铁5分别安装在左壳体1和右壳体2内,左内衬3安装在左壳体1内,右内衬4 安装在右壳体2内,左内衬3及右内衬4皆含有可产生远红外线特性的振荡元素,左壳体1及右壳体2通过一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左壳体1及右壳体2之间设置有供管路穿过的通道。上述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在左右壳体2内设置磁铁5、左内衬3及右内衬4,通过磁铁5产生磁场,连接发动机的燃油管路穿过通道,磁场对燃油管路中的燃油作用,将燃油分子团扯散,使其与空气中氧分子更好的结合,大幅度提升燃烧效率;同时通过左内衬3及右内衬4产生远红外线,经过远红外线照射过的燃油,由于其挥发性增高,可以与氧气均匀混合,而且整个油气的闪点降低,其易燃度大大提升,降低油耗,减少积碳的产生,降低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此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切断汽车上的燃油管路,安装时只需要将左壳体1和右壳体2从燃油管路两侧靠近,将燃油管路卡在左壳体1和右壳体2之间,且位于通道内,相互靠近后的左壳体1和右壳体2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住,即可完成安装;当左内衬3及右内衬4的振荡元素无法产生远红外线时,可以更换新的左内衬3和右内衬4,以便继续使用。

如图所示,所述左壳体1及右壳体2沿通道方向投影皆呈半圆环状,左壳体1及右壳体2合拢后中间形成的圆形空腔即为所述通道,左壳体1及右壳体2内皆设置有若干安装腔6,左内衬3及右内衬4分别位于左壳体1及右壳体2内的安装腔6,所述磁铁5分别安装在左内衬3及右内衬4相邻的安装腔6内。上述结构的通道可以方便对燃油管路紧贴包裹。

如图所示,所述左内衬3及右内衬4皆包括主体部7和压紧部8,所述主体部7位于安装腔6内,所述压紧部8具有一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轮廓处设置有两侧板10,侧板10垂直于主体部7,第一通孔9可覆盖磁铁5的一部分,侧板10插设在磁铁5与安装腔侧壁之间。通过压紧部8将磁铁5定位在安装腔6内,第一通孔9可以避免压紧部8对磁感线的干扰,使得磁感线可以直接作用在燃油管上,所述左内衬3及右内衬4皆具有弹性,侧板10通过挤压的形式插入到磁铁5与安装腔侧壁之间,起到挤压定位的效果。

如图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所述安装腔6的侧壁上涂有可产生远红外线特性的振荡元素,主体部7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11,以便远红外线穿过第二通孔11作用在燃油管内的燃油上,左壳体1及右壳体2可以阻挡远红外线向外扩散,提高远红外线的利用率。所述相邻安装腔6通过隔板18分离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便于对左内衬3、右内衬4及磁铁5进行定位。

如图所示,所述左内衬3和右内衬4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夹持部12,在左壳体1和右壳体2合拢以后,两夹持部12 配合形成一渐缩的喇叭口;以便对燃油管进行夹紧,防止左壳体1和右壳体2相对燃油管串动。所述夹持部12上设置有缺口13,缺口13可使得喇叭口处弧度增大,提升夹持力度。

如图所示,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于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左壳体1上的锁定块14 和设置有右壳体2上的锁定板15,锁定板15上设置有锁定孔16,锁定板15延伸到右壳体2外,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左壳体1和右壳体2的快速锁定,操作简单,为了进一步保障二者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扎带或卡箍或者铁丝或者绳索,左壳体1和右壳体2外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 17;通过扎带或卡箍或者铁丝或者绳索对左壳体1及右壳体 2进行捆绑锁定,抗震能力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