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546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能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将风能转变为机械动力的风能动力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斜形风叶风能动力机的效率较低,2L01239676.1公开了一种能开合的风叶板式风能动力机,其效率较高,但其缺点是,开合式叶板的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不能长期稳定地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风能动力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机架、风轮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与立柱转动配合的空心轴上均布有截面为弧形扇叶的风轮,风轮的下端板连接一空心轴与立柱转动配合,该空心轴上有一伞齿轮与输出轴的伞齿轮相啮合,在风轮轴心一侧的壳体上设有一主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的另一侧为弧形,该弧形壳体连接有一辅进风管,风轮壳体的上端板与立柱转动配合,下端板与风轮下端板的空心轴转动配合,在风轮壳体的上端板的立柱中心处固定有一个与进风口方向相一致的箭形风向稳定板。在主进风口和辅进风管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调节板,该调节板上的螺钉过孔与上述侧壁上的长孔相对,螺钉穿于调节板与侧壁的孔内,螺钉上配有螺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风轮轴心一侧为主进风口和另一侧的辅进风管,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风能利用效率高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图中,1.立柱 2.输出轴 3.伞齿轮 4.轴承 5.风轮壳体6.空心传动轴 7.轴承 8.风轮 9.风向稳定板 10.机架 11.调节板 12.调节板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机架10,该机架由与地相固定的立柱1和其四周的立柱及各立柱之间的连接板构成,与立柱1转动配合的空心轴上均布有四个截面为弧形扇叶的风轮8,风轮的下端板连接一个与立柱转动配合的空心轴6,该空心轴上有一伞齿轮3与输出轴2上的伞齿轮3相啮合,在风轮轴与立柱1之间设有压力轴承7,在风轮轴心一侧的壳体5上设有一主进风口和出风口,风轮壳体的另一侧为弧形,该弧形壳体上连接有一辅进风管,在风轮壳体上端板的立柱1中心处固定有一个与进风口方向相一致的箭形风向稳定板9,在风轮壳体的下端板上均有四个轴承4与风轮下端板上的空心轴表面接触。风轮壳体的主、辅进风口在风向稳定的条件下应当能保持其位置稳定,这就对设计和制造的精度要求很高,为了降低设计和制造的精度要求,在主进风口和辅进风管的侧壁上各加工两个平行的长孔,在两个调节板11、12上分别设有两个孔距与侧壁上两个长孔距离相同的螺纹过孔,用螺钉将该调节板11、12固定在主辅进风口的侧壁上。通过调节调节板伸出的长度,达到风轮壳体稳定不摆动的要求。
权利要求1.风能动力机,它包括机架、风轮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与立柱转动配合的空心轴上均布有截面为弧形扇叶的风轮,风轮的下端板连接一空心轴与立柱转动配合,该空心轴上有一伞齿轮与输出轴的伞齿轮相啮合,在风轮轴心一侧的壳体上设有一主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的另一侧为弧形,该弧形壳体连接有一辅进风管,风轮壳体的上端板与立柱转动配合,下端板与风轮下端板的空心轴转动配合,在风轮壳体的上端板的立柱中心处固定有一个与进风口方向相一致的箭形风向稳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在主进风口和辅进风管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调节板,该调节板上的螺钉过孔与上述侧壁上的长孔相对,螺钉穿于调节板与侧壁的孔内,螺钉上配有螺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能动力机,它包括机架、风轮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与立柱转动配合的空心轴上均布有截面为弧形扇叶的风轮,风轮的下端板连接一空心轴与立柱转动配合,该空心轴上有一伞齿轮与输出轴的伞齿轮相啮合,在风轮轴心一侧的壳体上设有一主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的另一侧为弧形,该弧形壳体连接有一辅进风管,风轮壳体的上端板与立柱转动配合,下端板与风轮下端板的空心轴转动配合,在风轮壳体的上端板的立柱中心处固定有一个与进风口方向相一致的箭形风向稳定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风轮轴心一侧为主进风口和另一侧的辅进风管,因而具有风能利用效率高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H1/14GK2556382SQ0222964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1日
发明者孟庆先, 孟凡超, 孟凡鑫 申请人:孟庆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