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0491发布日期:2020-01-31 15:0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燃油从油箱供给到发动机的燃油泵组件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中,装在油箱中的燃油由燃油泵组件供给到发动机。燃油泵组件通常被设置在油箱内部,但其上部具有从油箱的顶面突出到外部的突出部分。因而,若燃油泵组件的突出部分长期处于能接触到雨水等的状态,则受到雨水等中含有的环境负荷物质等的影响,燃油泵组件的突出部分有可能被腐蚀。为了防止燃油泵组件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通常采用将燃油泵组件的突出部分覆盖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

作为一个例子,图3示出现有技术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的概要结构。该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中,设置在油箱71内部的燃油泵组件72以其上部从油箱71的顶面突出到外部的状态,通过保持器73而组装在油箱71上。并且,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中还设置有将该燃油泵组件72的突出部分的上方覆盖的防水罩74,该防水罩74被固定连接在保持器73上,能防止燃油泵组件72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

另外,油箱71的上方还被构成车辆外形的车身75覆盖,该车身75上形成有进行燃油泵组件72的装卸或维修时使用的操作用开口751,并设置有将该操作用开口751覆盖的操作用开口盖76。

然而,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的情况下,存在防水罩74的形状设定较为困难的问题。详细而言,燃油泵组件72和油箱71的形状因车辆的种类、规格而异,有时会因为燃油泵组件72的形状或油箱71的形状而出现无法将防水罩74安装在保持器73上的问题。

另外,为了不受燃油泵组件72的形状或油箱71的形状的影响地将防水罩74安装在保持器73上,可以考虑充分确保燃油泵组件72或油箱71与防水罩74之间的间隙地设定防水罩74的形状。然而,在此情况下,又无法确保车身75或操作用开口盖76与防水罩74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另外,上述现有技术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中,由于存在防水罩74,所以在燃油泵组件72上连接线束77的操作较为复杂,从而使造价升高。详细而言,将燃油泵组件72组装在油箱71内后,需要在燃油泵组件72上连接从车身75的上方(即,车室侧)延伸过来的线束77。若如图3所示那样设置有将燃油泵组件72的上方覆盖的防水罩74,则首先要在防水罩74上形成线束通过口(未图示),然后将线束77插入该线束通过口中并将其连接在燃油泵组件72上,之后,还要进行将线束通过口与线束77之间的间隙填塞的作业。通过该作业,才能确保被防水罩74覆盖的燃油泵组件72的防水性能。因而,线束77的连接操作较为复杂。

此外,还有未图示的其它方法,例如,使用将防水罩74无间隙地穿通的副线束。在此情况下,将副线束连接在燃油泵组件72上,并将线束77与副线束连接后,将防水罩74安装在保持器73上即可。然而,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除了线束77之外还需要使用副线束,因而仍然会使线束77的连接操作变得复杂,并会使造价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燃油泵组件和油箱的形状如何均能确保燃油泵组件的防水性能,并能使燃油泵组件的线束连接操作简单易行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包括,构成车辆外形并形成有操作用开口的车身;设置在所述操作用开口的下方、用于装放燃油的油箱;设置在所述油箱的内部、且具有从所述油箱的顶面突出到外部的突出部分的燃油泵组件;及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将所述操作用开口覆盖的操作用开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用开口盖上安装有将所述燃油泵组件的所述突出部分包围的裙状的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上端部与所述操作用开口盖固定连接,所述防水罩的下端部与所述油箱的顶面或所述燃油泵组件相接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防水罩被构成为,至少其下端部由可弹性变形的构件构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防水罩的下端部形成有从下端缘向上方延伸的裂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操作用开口盖具有线束插入孔,该线束插入孔用于使与所述燃油泵组件连接的线束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的概要截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中的操作用开口盖及防水罩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的概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进行说明。

<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10的概要截面图。如图1所示,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10包括车身1、油箱2、燃油泵组件3、操作用开口盖4、防水罩5、及线束6。

车身1构成车辆的外形。如图1所示,车身1具有通过将规定部位穿通而形成的操作用开口11、及形成在该操作用开口11的周缘部的台阶状的第一卡扣部12。其中,操作用开口11的大小以及其在车身1上的位置可相应于燃油泵组件3的大小以及其在油箱2上的安装位置等而适宜地设定和变更。

油箱2中装有供给未图示的发动机用的燃油。如图1所示,油箱2具有通过将其顶面穿通而形成的油泵安装用开口21、及从该油泵安装用开口21的周缘部朝着水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安装用凸缘22。另外,在油泵安装用开口21的外围形成有朝着下方凹陷的凹部23。进一步,在凹部23的外围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凸部24。其中,油箱2的顶面形状、凹部23及凸部24的截面形状以及它们的位置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适宜地变更。具有上述结构的油箱2以使油泵安装用开口21位于操作用开口11的正下方的状态配置在车身1的下方。

燃油泵组件3用于将装在油箱2内的燃油送往未图示的发动机。如图1所示,燃油泵组件3具有设在油箱2内部的油泵主体31、与油泵主体31相连接并向车辆的其它部分延伸的多个配管32、从油泵主体31向外侧延伸的安装用盘33。另外,油泵主体31具有从油箱2的顶面突出到油箱2外部的突出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燃油泵组件3以安装用盘33被配置在油箱2的安装用凸缘22上的状态,通过保持器7而组装在油箱2上。采用该燃油泵组件3,油泵主体31将油箱2内部的燃油吸取到配管32中,通过配管32,燃油被送往发动机。

操作用开口盖4用于将车身1的操作用开口11关闭。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用开口盖4及防水罩5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用开口盖4具有俯视时比操作用开口11稍大的杯子形状的杯主体41、将杯主体41的中心部穿通的线束插入孔42、及形成在杯主体41的周缘部的第二卡扣部43。其中,第二卡扣部43被构成为能与车身1的第一卡扣部12相卡扣的台阶状。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操作用开口盖4,通过使操作用开口盖4的第二卡扣部43与车身1的第一卡扣部12相卡扣,能将其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身1上。

防水罩5用于防止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该防水罩5具有防水性能(即,不透水),并且是由可弹性变形的薄片状材料构成的裙状构件。如图2所示,在防水罩5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裂口51,各裂口51是通过从防水罩5的下端缘向上方切入而形成的。多个裂口51在圆周方向上相距规定间隔地排列。如图1所示,具有该结构的防水罩5被配置为,在操作用开口盖4的下端环绕着操作用开口盖4,即,防水罩5的上端部与操作用开口盖4下端部的内侧面通过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的防水铆钉8而固定连接。

如此,在操作用开口盖4被安装在车身1上的状态下,防水罩5的下端部与油箱2的顶面或燃油泵组件3相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防水罩5的下端部与油箱2上形成的凹部23的底面相接触。由此,防水罩5将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包围,并与操作用开口盖4构成一体(帽状体)而将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全部罩住。

线束6用于使车室侧的装置与燃油泵组件3之间实现电连接。未详细图示,但该线束6具有多个电缆、及设置在电缆两端的连接器。具有该结构的线束6能无间隙地穿过操作用开口盖4的线束插入孔42,其一端的连接器与车室侧的装置连接,其另一端的连接器与燃油泵组件3连接。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10,在操作用开口盖4被安装在车身1上的状态下,固定连接在操作用开口盖4上的防水罩5的下端部与油箱2的顶面或燃油泵组件3相接触。因而,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被其上方的操作用开口盖4覆盖的同时,其侧面被具有防水性的防水罩5覆盖。即,操作用开口盖4与防水罩5连接在一起构成帽状体,将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全部罩住。因此,能防止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从而能有效地防止雨水等中含有的环境负荷物质等将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腐蚀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防水罩5是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件)构成的,所以可以相应于燃油泵组件3的形状(包括配管32的形状)和油箱2的形状使防水罩5的下端部弹性变形。从而,无论燃油泵组件3和油箱2的形状如何,都能形成使防水罩5的下端部与油箱2的顶面或燃油泵组件3相接触的状态。由此,能更为有效地防止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另外,将操作用开口盖4安装在车身1上时,防水罩5与油箱2或燃油泵组件3间的接触不会妨碍安装操作。

另外,在防水罩5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的、从防水罩5的下端缘向上方延伸的裂口51。因而,防水罩5更加容易相应于燃油泵组件3的形状和油箱2的形状而产生弹性变形。由此,能更有效地防止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

另外,通过用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的防水铆钉8将防水罩5固定连接在操作用开口盖4上,能有效地防止雨水等从防水罩5与操作用开口盖4固定连接的部位渗入到操作用开口盖4内部而接触到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

另外,将操作用开口盖4安装在车身1上时,只用使操作用开口盖4的第二卡扣部43与车身1的第一卡扣部12相卡扣即可。并且,第二卡扣部43和第一卡扣部12均被形成为台阶状,因而两者的卡扣部位也具有能防止雨水等渗入操作用开口盖4内部的功能。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燃油泵组件3的突出部分接触到雨水等。

另外,由于防水罩5被构成为裙状,其上端部被安装在操作用开口盖4下端部的内侧,所以防水罩5没有将燃油泵组件3的上方覆盖。因而,用线束6将车室侧的装置与燃油泵组件3连接时,将操作用开口盖4从车身1上卸下来后,将线束6插入到其中心部上形成的线束插入孔42中,然后将线束6一端的连接器连接到车室侧的装置上,并将线束6另一端的连接器连接到燃油泵组件3上,最后将操作用开口盖4安装到车身1上即可。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的燃油泵组件防水结构70那样,要进行使线束6从防水罩5穿过的作业,也不需要对线束6设置副线束等。因而,能使燃油泵组件3与线束6连接的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从而能降低造价。

<变形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超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对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以下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罩5整体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件)构成,但是,防水罩5也可以被构成为至少其下端部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件)构成,只要能相应于燃油泵组件3的形状和油箱2的形状而弹性变形即可。例如,防水罩5的上端部,即,与操作用开口盖4固定连接的部分可由硬质的树脂构件等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防水罩5的下端部的整个一周上形成有在周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裂口51。但是,裂口51的长度、个数、及在周方向上的间隔不受限定,可根据情况来适宜地设计和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用防水铆钉8将防水罩5固定连接在操作用开口盖上,但也可以用螺钉或粘合剂等现有技术中公知的连接构件将防水罩5固定连接在操作用开口盖4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