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3175发布日期:2020-12-04 13:4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成套机械设备,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消音系统、减震系统、排气系统组成,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输出到用电设备上使用,发电机组在工作时,内部转轮高速转动往往会产生巨大噪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会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传统发电机组在工作时,剧烈震动也会产生一些噪音。

因此,发明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通过设置真空箱来阻断发电机组产生的噪音向外传播,同时设置风机不断吹入空气给发电机组进行散热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达到降噪目的,同时可以高效的对发电机组进行散热,改善了工作环境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外侧设有隔音组件,所述支撑框底部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位于隔音组件底部;

所述隔音组件包括支板,所述支板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组外侧,所述支板外侧固定连接有真空箱,所述真空箱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出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管,所述真空箱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一端均贯穿真空箱并延伸入真空箱内部;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真空箱底部,所述真空箱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底部内壁上,所述真空箱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座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箱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为真空,所述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部固定连接在外板底部内壁上,所述支撑块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板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在发电机组外侧,所述支板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箱前侧镶嵌有箱门,所述箱门通过铰链与真空箱活动连接,所述箱门位置与发电机组相对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板与外板均设置由吸音板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包括滑动块和滑动套,所述滑动块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所述滑动块截面形状设置为c形,所述滑动套位于滑动套外侧,所述滑动套与滑动块相匹配,所述滑动块与滑动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簧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底座底部水平面高于发电机组重心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真空箱来阻断发电机组产生的噪音向外传播,同时设置风机不断吹入空气给发电机组进行散热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达到降噪目的,同时可以高效的对发电机组进行散热,改善了工作环境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缓冲发电机组工作时震动的纵向冲击力和横向冲击力,极大减小发电机组的震动,从而降低由于发电机组震动而发出的噪音,与现有技术相比,减缓发电机组的震动的导致的噪音,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降噪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板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块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支撑框、2支板、3真空箱、31内板、32外板、33支撑块、4风机、5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底座、8第一弹簧、9滑块、91滑动块、92滑动套、93第二弹簧、1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包括支撑框1,所述本体外侧设有隔音组件;

所述隔音组件包括支板2,所述支板2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组外侧,所述支板2外侧固定连接有真空箱3,所述真空箱3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机4,所述风机4出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管5,所述真空箱3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6一端均贯穿真空箱3并延伸入真空箱3内部;

所述真空箱3包括内板31和外板32,所述内板31与外板32之间设置为真空,所述内板3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3,所述支撑块33底部固定连接在外板32底部内壁上,所述支撑块33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有益于阻断噪音传播;

所述支板2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在发电机组外侧,所述支板2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有益于分散气流,减小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

所述真空箱3前侧镶嵌有箱门,所述箱门通过铰链与真空箱3活动连接,所述箱门位置与发电机组相对应,有益于方便对于发电机组进行维修保养;

所述内板31与外板32均设置由吸音板制成,有益于进一步提升真空箱3的隔音效果。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时,可将发电机组安装在支撑框1内部,发电机组工作时,会发出噪音,噪音通过与发电机组接触的空气和支撑框1会将震动传递至真空箱3的内板31,由于内板31与外板32之间是真空,没有气体,噪音将无法继续传播至外板32,从而将使得大量噪音隔在真空箱3内部,极少量的噪音会通过支板2和支撑块33传递至真空箱3外侧,同时发电机组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散发在真空箱3内板31与发电机组之间,接通电源启动风机4后,风机4工作将通过第一支管5吹入大量外界空气,气流穿过多个支板2并被支板2上的导流孔分散,最终从第二支管6排出,导流孔将气流分散更加均匀从而减小气流流动所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达到降噪目的,同时可以高效的对发电机组进行散热,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电机组工作时噪音巨大污染环境,长期处于巨大噪音环境下,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的一种超静音柴油发电机组消声机构,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位于隔音组件底部;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位于真空箱3底部,所述真空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7底部内壁上,所述真空箱3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9,所述底座7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块9与滑槽10相匹配;

所述滑块9包括滑动块91和滑动套92,所述滑动块91截面形状设置为t形,所述滑动块91截面形状设置为c形,所述滑动套92位于滑动套92外侧,所述滑动套92与滑动块91相匹配,所述滑动块91与滑动套9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3;

所述第一弹簧8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均匀状分布,有益于更加稳定的进行支撑;

所述底座7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底座7底部水平面高于发电机组重心水平面。

实施方式具体为:发电机组进行工作时,会发生震动,震动首先通过支撑框1、支板2和真空箱3传递至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将收缩缓冲震动纵向的冲击力,同时震动也将传递至滑块9的滑动块91和滑动套92,第二弹簧93也将收缩,从而缓冲震动的横向冲击力,通过设置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3,分别缓冲发电机组工作时震动的纵向冲击力和横向冲击力,极大减小发电机组的震动,从而降低由于发电机组震动而发出的噪音,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电机组工作时会发生震动从而产生噪音,无法有效对其缓解抑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3和图4,发电机组工作时,会发出噪音,噪音通过与发电机组接触的空气和支撑框1会将震动传递至真空箱3的内板31,由于内板31与外板32之间是真空,没有气体,噪音将无法继续传播至外板32,从而将使得大量噪音隔在真空箱3内部,极少量的噪音会通过支板2和支撑块33传递至真空箱3外侧,同时发电机组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散发在真空箱3内板31与发电机组之间,接通电源启动风机4后,风机4工作将通过第一支管5吹入大量外界空气,气流穿过多个支板2并被支板2上的导流孔分散,最终从第二支管6排出;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5,发电机组进行工作时,会发生震动,震动首先通过支板2和真空箱3传递至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将收缩缓冲震动纵向的冲击力,同时震动也将传递至滑块9的滑动块91和滑动套92,第二弹簧93也将收缩,从而缓冲震动的横向冲击力。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