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611发布日期:2020-09-04 13:3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发动机趋势是小型化、增压化。涡轮增压器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和扭矩之余,也产生了一定的高频宽频噪声。现在各主机厂和进气系统供应商针对该高频宽频噪声采取的措施是在测得噪声数据后,通过大量的主客观分析,判断问题频率,之后再在压气机前的干净侧进气管和压气机后的增压管专门设计和安装相对应频段的宽频消声器,但这种降低高频宽频噪声的方法存在响应慢、周期长、成本较高的缺点。

专利cn205318844u公开了管路轴向焊接高效宽频段可变通用消音器,由设置在管路轴向内的至少两个内插管组成,各内插管与管路的主管焊接连接保证密封,利用管路空间进行消音器设计,通过更换双内插管,工艺和结构可以更加自由,另外通过不同内插管的选取,消音频率可以覆盖高达10000hz以上。

然而,针对1200hz到5000hz的噪音,其不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且由于采用两个内插管,在工艺设计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不便于针对不同频率段的噪音进行针对性的内插管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对1200hz到5000hz的噪音具有较好的降噪作用,且通过对单个内插管的结构设置,可以针对不同频率段的噪音进行消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的内插管,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匹配连接,所述内插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内插管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若干消音腔室结构,所述内插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内插管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之间环形间隙的距离对应不同频率范围的噪声,当对应的腔室容积一定,环形间隙的距离越大,消除的噪音频率越高,频率范围越宽,通过改变环形间隙的距离可以调整不同的消音频率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容积为0.05-0.1l,所述环形间隙的距离为1-3mm,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1500~2000hz。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容积为0.05-0.1l,所述环形间隙的距离为3-5mm,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2000~4000hz。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容积为0.05-0.1l,所述环形间隙的距离为8-12mm,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3000~5500hz。

进一步地,所述内插管管壁上的通孔为圆形和/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阶梯式管路,由外侧端向内侧连接端逐渐增大;所述内插管外部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限位隔板,所述环形限位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不同段阶梯管路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内插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所述内插管由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夹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内插管与所述环形限位隔板及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独立的消音腔室,所述内插管管壁上设有与消音腔室相通的若干消音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间隙与所述内插管端部形成的消音腔室相通。

进一步地,壳体和内插管可根据物料特性进行选材,可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等。

本实用新型消声器的同一主管管径的壳体尺寸不变,使用不同长度的内插管可消除不同频率范围的噪声,不需要专门进行设计,调音时,通过试装不同内插管,可以快速判断出现问题的高频宽频噪声的频率区间,确认高频宽频噪声的频段时,可以快速选用相对应的内插管。

增压器产生的高频宽频噪声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消声器主管,根据确定的噪声频段,快速选取对应的内插管安装在壳体内,通过内插管与壳体形成的消声结构将相对应频段的噪声能量消散,产生降低高频宽频噪声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一种主管管径使用同一种壳体尺寸,可适用多种车型和平台,降低壳体开发成本。

2、可快速选用不同规格的内插管解决相应的噪声,缩短解决增压器高频宽频噪声的周期。

3、使用范围广,由于壳体和内插管可根据物料特性进行选材,可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因此特别对耐温耐压性要求高等特殊场合尤为适用。

4、可以用于研发前期调音快速确认噪声频段。

5、可以用于研发后期直接解决高频宽频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消声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消声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消声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内插管;31-通孔;32-环形限位隔板;33-环形间隙;34-消音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快速应用的多频段宽频消声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内的内插管3,如图1、2、3,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为阶梯式管路,由外侧端向内侧连接端逐渐增大,即两端细中间粗,内插管3外部管壁上设有两个环形限位隔板32,环形限位隔板32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的不同段阶梯管路相匹配。

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匹配连接,内插管3的管壁上设有通孔31,通孔31为圆形或方形,本实施例,内插管上有7个8mm直径的圆孔,开孔率为8%,4个12mm*2mm的方孔,开孔率为的3%,对应的两个腔室均为0.029l。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内插管3同轴设置,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内插管3由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夹紧固定,内插管3与环形限位隔板32及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三个独立的消音腔室34,内插管3管壁上设有与消音腔室相通的若干消音通孔31,最上部的消音腔室的通孔31为圆形,中间的消音腔室的通孔31为长方形。

内插管3的下端部与第二壳体2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间隙33,环形间隙33与内插管3端部形成的消音腔室相通,本实施例环形间隙33的距离为2mm,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可知在1500~2000hz范围内声传递损失最大,消音效果较好。

实施例2

如图6、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内插管3管壁上设有与消音腔室34相通的若干消音通孔31,通孔31为长方形,本实施例,内插管上有4个25mm*6.5mm的方孔,开孔率为14%,4个25mm*3.7mm的方孔,开孔率为的11.7%,对应的两个腔室均为0.029l,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2000~4000hz。

此外,内插管3的下端部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环形间隙33的距离大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环形间隙33的距离为4mm,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2000~3000hz,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可知在2000~4000hz范围内声传递损失最大,消音效果较好。

实施例3

如图9、10、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内插管3管壁上设有与消音腔室34相通的若干消音通孔31,通孔31为长方形,通孔31的开孔比实施例2要大,本实施例,内插管上有4个28mm*12.5mm的方孔,开孔率为31.8%,4个28mm*9mm的方孔,开孔率为的34%,对应的两个腔室均为0.029l,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3000~5500hz。此外,内插管3的下端部与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环形间隙33的距离也要大,本实施例环形间隙33的距离为10mm,消除的噪声频率范围为3000~5500hz,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可知在3000~5500hz范围内声传递损失最大,消音效果较好。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