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9135发布日期:2021-04-06 12:3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属于尾气后处理封装消音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在能源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解决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尾气排放问题刻不容缓,针对尾气排放的各项法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满足排放标准,尾气后处理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改进。

碳氢化合物燃料在内燃机燃烧室因不完全燃烧,排气时会出现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在高温环境下氮气和氧气会反应生成nox,此外还会产生碳烟粒子等污染物,后处理器则是通过多种理化作用降低排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的装置。同时后处理器与排气消音也紧密相连,尾气因间歇特性排出过程中会引起排气压力的脉动,产生一定的噪音,为满足环境和生活需求,降低气流噪声极为重要。

现阶段后处理消声结构:1、独立的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外壳、内壳、内外隔板和进、出口管等安装在催化转换器与排气尾管中间,以降低噪声;2、部分后处理器无消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包括进气组件、外箱体、催化净化模块、出气组件、左端盖及右端盖,所述外箱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外箱体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净化模块,催化净化模块的一端连通第三腔室,所述催化净化模块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其位置开设在第二腔室中;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消音管与第二消音管,第二消音管分别和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连接并焊接密封;所述第一消音管的一端与第一隔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连通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消音管与第二消音管的管体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位置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消音包,所述消音包的一端与第二消音管相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出气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音包包括连接管、消音棉及保护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所述消音棉包裹在第三通气孔外,消音棉的外部焊接保护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净化模块穿过第一隔板,其端口处设置有通气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四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后处理催化转化器中增加消音结构,提升性能。

(2)此结构设计紧凑,不影响整体后处理器边界需求,空间利用率高。

(3)相对于传统结构,本结构设计简单,且可借用性强,类似产品可改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中d-d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端盖;2、外箱体;3、进气组件;4、右端盖;5、出气组件;6、催化净化模块;7、第一消声管;8、第二消声管;9、消音包;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第三腔室;15、第一通气孔;16、第二通气孔;17、第三通气孔;18、连接管;19、消音棉;20、保护壳;21、通气滤网;22、第四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包括进气组件3、外箱体2、催化净化模块6、出气组件5、左端盖1及右端盖4,所述外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10及第二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0及第二隔板11将外箱体2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及第三腔室14,所述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催化净化模块6,催化净化模块6的一端连通第三腔室14,所述催化净化模块6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6,其位置开设在第二腔室13中;所述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第一消音管7与第二消音管8,第二消音管8分别和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11连接并焊接密封;所述第一消音管7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0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11连通第三腔室14;所述第一消音管7与第二消音管8的管体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5,所述第一通气孔15的位置设置在第二腔室13内,所述第三腔室14内设置有消音包9,所述消音包9的一端与第二消音管8相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出气组件5。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包9包括连接管18、消音棉19及保护壳20。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18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17,所述消音棉19包裹在第三通气孔17外,消音棉19的外部焊接保护壳20。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净化模块6穿过第一隔板10,其端口处设置有通气滤网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10上设置有第四通气孔22,用来平衡气压和给隔板减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尾气通过进气组件3进入箱体腔内,进气气流被与箱体满焊的催化净化模块6隔板挡住,气流仅能通过催化净化模块6的圆形筒体向前传递,经过筒体内部固定的催化净化模块6,发生理化反应后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等排放物生成无害的氮气(n2)和水(h2o),实现催化净化功能;

低污染气流沿第四通气孔22继续流动,气流在两隔板腔内继续沿第一消声管7流动,一消声管7与第二消声管8结构类似,轴向方向开设第一通气孔15排数进一步增加,保证气流均匀进入管内,利用管上一通气孔15起到与一消声管7流动同样的作用,第一次完成排气噪声的消减;

大部分气流进入第二消声管8,第二消声管8设有轴向多排沿圆周方向布满的第一通气孔15,排气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可通过开设的小孔不断改变方向,逐渐降低和衰减其压力和压力脉动,消耗能量,第二次完成排气噪声的消减;

经过第二消声管8二次消减噪声的气流通过出气组件5排出,在出气组件5前端的连接管18开设轴向多排沿圆周方向布满的第三通气孔17,其原理同第一消声管7及第二消声管8,使气流不断改变方向,逐渐降低和衰减其压力和压力脉动,消耗能量,同时为保证气体密封性,设有小孔的直管部分上满焊消音包,内部塞入消音棉19,两方面共同作用实现第三次达到消声降噪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包括进气组件(3)、外箱体(2)、催化净化模块(6)、出气组件(5)、左端盖(1)及右端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2)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10)及第二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0)及第二隔板(11)将外箱体(2)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及第三腔室(14),所述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催化净化模块(6),催化净化模块(6)的一端连通第三腔室(14),所述催化净化模块(6)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6),其位置开设在第二腔室(13)中;所述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第一消音管(7)与第二消音管(8),第二消音管(8)分别和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11)连接并焊接密封;所述第一消音管(7)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0)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隔板(11)连通第三腔室(14);所述第一消音管(7)与第二消音管(8)的管体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5),所述第一通气孔(15)的位置设置在第二腔室(13)内,所述第三腔室(14)内设置有消音包(9),所述消音包(9)的一端与第二消音管(8)相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出气组件(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包(9)包括连接管(18)、消音棉(19)及保护壳(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8)上设置有第三通气孔(17),所述消音棉(19)包裹在第三通气孔(17)外,消音棉(19)的外部焊接保护壳(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净化模块(6)穿过第一隔板(10),其端口处设置有通气滤网(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0)上设置有第四通气孔(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属于尾气后处理封装消音结构领域,其包括进气组件、外箱体、催化净化模块、出气组件、左端盖及右端盖,所述外箱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外箱体内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净化模块,所述催化净化模块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其位置开设在第二腔室中;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消音管与第二消音管;所述第一消音管与第二消音管的管体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消音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升性能;设计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菊;徐浩兴;郭一博;惠志君;宗培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