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尘装置及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0491发布日期:2021-02-18 22: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尘装置及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尘装置及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去除空气中灰尘、水分等杂质,保护发动机的长期稳定运行;而空气滤清器是进气系统中一核心部件,为了更好地延长空气滤清器使用寿命,大部分空气滤清器都会在其内部设置预过滤装置,如旋流片、切向进气结构等,并通过在空气滤清器排尘口处设置排尘阀或外接废气引射装置,将预过滤装置分离出的灰尘排出空气滤清器。
[0003]
但不论是采用排尘阀,还是外接废气引射装置都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排尘阀一般为橡胶材质,由于其通过空气滤清器内部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差实现排尘阀的开闭,而空气滤清器内部压力受发动机运行负荷的直接影响,因此排尘阀的排尘效率并不稳定;其次,由于橡胶材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老化,其塑性变形能力、弹性等均会出现衰减,导致排尘阀密封性能下降,从而导致其排尘功能失效。另外,长时间使用后,排尘阀内会积蓄较多灰尘杂质,易产生灰尘堵塞的问题,需要进行手动清除。废气引射装置是利用整车排气管内部压力,引导空气滤清器排尘口处积攒灰尘至排气管,与车辆尾气一同排出。由于其需要在空气滤清器与整车排气管之间设置较长的连接管路和单向阀,且排气管内部还需设计特殊的“文丘里管”结构,造成该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整车布置,且其成本很高。另外,受限于排放法规对于尾气中固体颗粒物含量的严苛要求,也限制了废气引射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该排尘装置结构简单、利于整车布置,且成本低。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能够自动储尘和排尘,工作效率高。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排尘装置,其中包括:
[0008]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相对设置;
[0009]
阀体,所述阀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阀体在所述壳体内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密封部能够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面,以使所述进口端和所述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储尘腔;所述第二密封部能够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面,以使所述第二密封面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形成排尘腔。
[0010]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阀体移动。
[0011]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线圈绕组和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绕组通电与所述铁芯吸合,所述阀体向上运动,形成所述排尘
腔;所述线圈绕组断电与所述铁芯分离,所述阀体向下运动,形成所述储尘腔。
[0012]
可选地,所述电磁铁还包括弹簧,所述铁芯上设置有挡板,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挡板之间。
[0013]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均为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阀体的中心向下延伸。
[0014]
可选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壳体抵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面。
[0015]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抵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面。
[0016]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空气接入口,所述空气接入口用于接入压缩空气;或通过所述空气接入口向所述排尘腔内吹风。
[0017]
可选地,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空气接入口连接。
[0018]
一种空气滤清器,其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排尘装置。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尘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阀体,阀体能够在壳体内移动,第一密封部能够与壳体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面,以使进口端和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储尘腔;第二密封部能够与壳体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面,以使第二密封面与出口端之间形成排尘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尘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储尘和排尘,结构简单,且壳体的尺寸可以控制在较小的空间内,有利于整车布置,成本低。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尘装置,在壳体上设置空气接入口,通过空气接入口接入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促使排尘腔内的灰尘或者杂质从出口端快速排出,提高了灰尘或杂质的排出效率。
[00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滤清器,应用上述的排尘装置,能够自动储尘和排尘,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的第一密封部与壳体配合形成储尘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的第二密封部与壳体配合形成排尘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记:
[0026]
1、壳体;2、阀体;3、电磁铁;4、电磁阀;5、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控制器;8、塑料盖;
[0027]
11、进口端;12、出口端;13、空气接入口;14、第二密封槽;21、第一密封部;22、第二密封部;23、第一密封槽;31、线圈绕组;32、铁芯;33、弹簧;
[0028]
32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1]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尘装置,其包括壳体1和阀体2,壳体1上设置有进口端11和出口端12,进口端11和出口端12相对设置;阀体2设置于壳体1内,阀体2包括第一密封部21和第二密封部22,阀体2在壳体1内能够移动,第一密封部21能够与壳体1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面,以使进口端11和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储尘腔;第二密封部22能够与壳体1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面,以使第二密封面与出口端12之间形成排尘腔。
[0035]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阀体2,阀体2能够在壳体1内移动,第一密封部21能够与壳体1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面,以使进口端11和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储尘腔;第二密封部22能够与壳体1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面,以使第二密封面与出口端12之间形成排尘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尘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储尘和排尘,结构简单,且壳体1的尺寸可以控制在较小的空间内,有利于整车布置,成本低。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分体结构的连接处需密封连接,可采用密封件密封,螺钉或卡扣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密封固定。将出口端12的上方设置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面,以便灰尘或杂质排出。
[0037]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阀体2固定连接,以驱动阀体2移动。具体地,驱动组件为电磁铁3,电磁铁3包括线圈绕组31和铁芯32,铁芯32与阀体2固定连接,线圈绕组31通电与铁芯32吸合,阀体2向上运动,形成排尘腔;线圈绕组31断电与铁芯32分离,阀体2向下运动,形成储尘腔。在本实施例中,阀体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铁芯的一端设置有连
接槽。连接柱插入连接槽中通过连接螺栓将二者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或者液压缸。
[0038]
可选地,电磁体3还包括弹簧33,铁芯32上设置有挡板321,弹簧33设置于线圈绕组31与挡板321之间。当线圈绕组31断电时,铁芯3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密封部21与壳体1抵接,在弹簧3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密封部21与壳体1的抵接更紧密,从而使得第一密封面的密封性更好。
[0039]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电磁体3靠近进口端11的一端设置有塑料盖8,塑料盖设置为锥形,防止进入壳体1内的灰尘在电磁体3的上端形成集聚。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排尘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设置于壳体1内。控制器7内存储有设定程序。电磁铁3与控制器7电连接,以控制阀体2上下移动。控制器7上设置有多个档位,多个档位设置不同的工作频率,可手动调整排尘装置的档位,以适应不同工况。
[0041]
可选地,第一密封部21和第二密封部22均为斜面,斜面自阀体2的中心向下延伸。向下倾斜的斜面设置,便于堆积在第一密封部21和第二密封部22上的灰尘或杂质向下滑落。在本实施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不作限定,只需满足能够与壳体1的结构配合以形成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21和第二密封部22也可以设置为平面。
[0042]
可选地,阀体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3,第一密封槽2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第一密封件5与壳体1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23设置于第一密封部21的下侧,第一密封件5与第一密封槽23过盈配合。与第一密封部21配合的壳体1结构设置为表面光滑的斜面,以便于与第一密封件5配合形成密封。当阀体2向下运动时,第一密封件5与壳体1抵接,使得从进口端11进入壳体1的灰尘或杂质储存在进口端11和第一密封面之间的腔体内。
[0043]
可选地,壳体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4,第二密封槽14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第二密封部22与第二密封件6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6固定在第二密封槽14内,可通过螺钉、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从壳体1的进口端11进入的灰尘或者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第一密封面上。在控制面板设定的程序在灰尘的堆积量将到达第二密封部22时,控制电磁铁3驱动阀体2向上移动,以将储存的灰尘通过出口端12排出。
[00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均为橡胶密封圈。
[0045]
优选地,壳体1上还设置有空气接入口13,空气接入口13用于接入压缩空气;或通过空气接入口13向排尘腔内吹风。空气接入口1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接入口13设置在第二密封面的下方,当阀体2向上移动,与第二密封件6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后,接入压缩空气,以使储存的灰尘或杂质快速排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外接鼓风机通过空气接入口吹风,以使灰尘快速排出。
[0046]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在壳体1上设置空气接入口13,空气接入口13用于接入压缩空气;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促使排尘腔内的灰尘或者杂质从出口端12快速排出,提高了灰尘或杂质的排出效率。
[0047]
可选地,还包括电磁阀4,电磁阀4与空气接入口13连接。具体地,电磁阀4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与压缩空气的输送管路连接,出口与空气接入口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压缩
空气的输送管路与车辆的气源连接,使得排尘效率为95%~100%。
[0048]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4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控制面板控制空气接入口13的开启和关闭。当电磁阀4通电时,电磁阀4阀门打开,允许压缩空气进入;当电磁阀4断电时,电磁阀4阀门关闭,阻隔压缩空气进入。
[0049]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的工作过程为:电磁铁3的线圈绕组31断电,阀体2的第一密封部21与壳体1形成第一密封面,灰尘或者杂质从壳体1的进口端11进入,掉落在第一密封面上堆积;当灰尘或者杂质堆积到接近第二密封部22时,电磁铁3的线圈绕组31通电,驱动阀体2向上移动,第二密封部22与壳体1形成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部21与壳体1之间形成间隙,堆积的灰尘或者杂质开始从出口端12排出,同时,电磁阀4通电,允许压缩空气从空气接入口13进入排尘腔,以将灰尘或者杂质快速排出。
[005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上述的排尘装置,排尘装置通过连接管路与空气滤清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滤清器,应用上述的排尘装置,能够自动储尘和排尘,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005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装置也可应用于其他过滤器中。
[0052]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