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0622发布日期:2021-12-12 20:5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节温器大多数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水位置,但这样零件种类较多,管路将占用较大空间,整体布置不够紧凑,且密封性也不好,容易造成冷却液泄露。
3.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推广,整车厂加大了对混动发动机,尤其是插电式混动发动机的研发投入。为了使发动机能较为容易的进入最高效率工作区间,需要辅以精确的发动机节温器进行配合。但节温器的对接动力系统的对手零件较多,整体布置空间也非常紧凑,非常容易发生冷却液泄露的问题。
4.原有的a136t5b型号节温器壳体层多次收到售后反馈,在壳体内表面外圈附近存在一定几率发生冷却液渗漏的现象,并且一级供应商在紧固总成零件过程中也多次存在壳体发生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7.若干个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底座法兰孔,所述底座法兰孔都分布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上,所述底座法兰孔的外圈都设置有一圈台阶;
8.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一侧的节温器安装腔,所述节温器安装腔的周圈设置有流动槽,流动槽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流动槽外圈;
9.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另一侧的冷却液容纳腔,所述冷却液容纳腔的周圈设置有容纳腔密封圈;翻边沿着外壳的内表面的外圈设置,进一步增强外壳边缘的结构强度;
10.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所述第一冷却液接头与所述节温器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容腔连通,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上还分别有设置有管路密封圈;
11.若干节温器安装孔设置在节温器安装腔的外侧,所述若干节温器安装孔在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结构,用于加强节温器安装腔外侧接口密封性。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方中央,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最左侧所述底座法兰孔的下方,所述第三定位点设置在右侧两个底座法兰孔之间,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呈向上凸起的圆台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的外径范围为5.8

6.0mm,第三定位点距离第二定位点侧向距离为159mm,纵向距离为26.5mm,第一定位点距离第二定位点的侧向距离为102.5mm,纵向距离为57.6mm。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节温器安装孔包括第一节温器安装孔、第二节温器安装孔和第三节温器安装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28.74mm,纵向距离为11.61mm,所述第二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31.75mm,纵向距离为7.12mm,所述第三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49.68mm,纵向距离为35.12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通过在壳体外圈增设翻边和法兰孔外圈增设台阶,达到加强壳体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23.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包括6个贯穿于壳体1的内表面1a和外表面1b的底座法兰孔11,底座法兰孔11都分布在壳体1的边缘上。节温器安装腔12设置在壳体1的内表面1a上一侧,节温器安装腔12的周圈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流动槽14,流动槽14的外圈设置有流动槽密封圈15a。冷却液容纳腔13设置在壳体1内表面1a上的另一侧,可容纳部分小流量的冷却液从中通过,在冷却液容纳腔13的周圈也设置有容纳腔密封圈15b。冷却液容纳腔13和节温器安装腔12分别被流动槽密封圈15a和容纳腔密封圈15b隔离开来,形成独立的空腔。所有底座法兰孔11的外圈都设置有一圈凸起的台阶11a,使得壳体1被安装至对手件上时,允许紧固件通过更大的扭力对壳体1进行固定而不会对可以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其密封性。内表面1a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点1aa、第二定位点1ab和第三定位点1ac。第一定位点1aa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中央,第二定位点1ab设置在最左侧底座法兰孔11的下方,第三定位点1ac设置在右侧两个底座法兰孔11之间。第二定位点1ab和第三定位点1ac呈向上凸起的圆台状,其外径范围为5.8

6.0mm。以第二定位点1ab为起始,第三定位点1ac距离第二定位点的侧向距离为159mm,纵向距离为26.5mm,第一定位点1aa距离第二定位点的侧向距离为102.5mm,纵向距离为57.6mm。翻遍1ad沿着外壳1的内表面1a的外圈设置,进一步增强外壳1边缘的结构强度。
24.结合参考图2,壳体1的外表面1b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液接头16和第二冷却液接头17,第一冷却液接头16与节温器安装腔12连通,第二冷却液接头17与冷却液容腔13连
通,第一冷却液接头16和第二冷却液接头17上还分别有管路密封圈18嵌套在管路外表面1b。在节温器安装腔12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节温器安装孔19a、第二节温器安装孔19b和第三节温器安装孔19c,其中第一节温器安装孔19a距离节温器安装腔12的圆心侧向距离为28.74mm,纵向距离为11.61mm;第二节温器安装孔19b距离节温器安装腔12的圆心侧向距离为31.75mm,纵向距离为7.12mm;第三节温器安装孔19b距离节温器安装腔12的圆心侧向距离为49.68mm,纵向距离为35.12mm。三者在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紧固关系,进一步确保密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底座法兰孔,所述底座法兰孔都分布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上,所述底座法兰孔的外圈都设置有一圈台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一侧的节温器安装腔,所述节温器安装腔的周圈设置有流动槽,流动槽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流动槽外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另一侧的冷却液容纳腔,所述冷却液容纳腔的周圈设置有容纳腔密封圈;翻边沿着外壳的内表面的外圈设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所述第一冷却液接头与所述节温器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接头与所述冷却液容腔连通,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上还分别有设置有管路密封圈;若干节温器安装孔设置在节温器安装腔的外侧,所述若干节温器安装孔在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方中央,所述第二定位点设置在最左侧所述底座法兰孔的下方,所述第三定位点设置在右侧两个底座法兰孔之间,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呈向上凸起的圆台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的外径范围为5.8

6.0mm,第三定位点距离第二定位点侧向距离为159mm,纵向距离为26.5mm,第一定位点距离第二定位点的侧向距离为102.5mm,纵向距离为57.6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节温器安装孔包括第一节温器安装孔、第二节温器安装孔和第三节温器安装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28.74mm,纵向距离为11.61mm,所述第二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31.75mm,纵向距离为7.12mm,所述第三节温器安装孔距离节温器安装腔的圆心侧向距离为49.68mm,纵向距离为35.1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底座法兰孔,底座法兰孔都分布在壳体的边缘上,底座法兰孔的外圈都设置有一圈台阶;翻边沿着外壳的内表面的外圈设置,进一步增强外壳边缘的结构强度;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第一冷却液接头与节温器安装腔连通,第二冷却液接头与冷却液容腔连通,第一冷却液接头和第二冷却液接头上还分别有设置有管路密封圈;若干节温器安装孔设置在节温器安装腔的外侧,若干节温器安装孔在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固定结构,用于加强节温器安装腔外侧接口密封性。通过在壳体外圈增设翻边和法兰孔外圈增设台阶,达到加强壳体强度的目的。达到加强壳体强度的目的。达到加强壳体强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沪帆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1
技术公布日:2021/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