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0284发布日期:2022-03-12 12:2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机领域,尤其涉及水电站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轴流式水轮机受油器设置在发电机顶罩上部,为保证转动环与油盆见的相对转动,只能设置较小间隙密封,受油器的间隙密封无法完全封闭。由于发电机顶罩内散热造成空气流动,轴流式水轮机受油器下油盆内油雾会有少量随空气从间隙密封溢出,冷凝积聚后会影响发电机集电环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可以阻挡受油器内的油雾向顶罩内溢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受油器油盆内侧设有立圈,与转环形成间隙密封,多块风扇板均匀固定在转环下部,机组运行时,风扇板随转环同步转动,形成风扇效应,控制转环和油盆(1)间隙密封内的空气流动,阻挡油雾向内侧间隙密封处流动,控制受油器油雾向下部溢出。
4.在上述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中,所述的风扇板材料为碳钢钢板。
5.在上述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中,所述的风扇板为l形平板。
6.在上述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中,所述的风扇板为多块均布固定在转环下部。
7.在上述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中,所述的风扇板为多块均布固定在转环下部。
8.在上述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中,所述的风扇板与向心线成45度角焊接固定。
9.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受油器转环下部设置风扇板,在机组运行时,风扇板随转环转动,形成风扇效应,从而改变受油器间隙密封的气流方向,达到阻挡受油器油雾向发电机护罩下部溢出的效果,进而保护发电机集电环不受油雾影响,能长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标号说明:
13.1-受油器油盆;2-转环;3-风扇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所示,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由受油器油盆1与转环2形成间隙密封,多块风扇板3均匀固定在转环2下部,机组运行时,风扇板3随转环2同步转动,形成风扇
效应,控制转环2和油盆1的间隙密封内的空气流动,阻挡油雾向内侧间隙密封处流动,控制受油器油雾向下部溢出。
15.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风扇板3材料为碳钢钢板。
16.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风扇板3为l形平板。
1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风扇板3为多块均布固定在转环2下部。
18.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风扇板3采用与向心线成45度角焊接固定方式。
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风扇效应控制空气流动方向,有效阻挡油雾溢出,保护间隙密封;本实用新型利用转环转动模拟风扇功能,解决间隙密封无法阻隔空气流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其特征是:受油器油盆(1)内侧设有立圈,与转环(2)形成间隙密封,多块风扇板(3)均匀固定在转环(2)下部,机组运行时,风扇板(3)随转环(2)同步转动,形成风扇效应,控制转环(2)和油盆(1)的间隙密封内的空气流动,阻挡油雾向内侧间隙密封处流动,控制受油器油雾向下部溢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板(3)材料为碳钢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板(3)为l形平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板(3)为多块均布固定在转环(2)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板(3)与向心线成45度角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受油器风扇式间隙密封结构,应用于转桨式水轮机受油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受油器油盆与转环为间隙密封,风扇板随转环同步转动,形成风扇效应,控制间隙密封内的空气流动,阻挡油雾向内侧间隙密封处流动,控制受油器油雾向下部溢出,保护发电机集电环不受油雾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阻挡油雾;本实用新型利用转环转动模拟风扇功能,解决间隙密封无法阻隔空气流动的问题。法阻隔空气流动的问题。法阻隔空气流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光 孙旺 张涛 田维新 苏树昕 王鉴 李爱慧 孙文 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