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5191发布日期:2023-07-20 15:2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尾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


背景技术:

1、机动车所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污染环境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目前环境保护法规明令限制车辆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在一般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催化器,催化器主要作用是将车辆排放尾气内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还原,达到控制有害物质排放的目的。

2、在催化器对尾气进行氧化的过程中,原本经过内燃机燃烧后所排放的尾气内,所含的氧气已经燃烧殆尽,尾气内无法向催化器提供所需的氧气让催化器进行转化,因此需由尾气排放管道外部向内部提供额外的氧气,以辅助催化器进行转化。

3、目前催化器所使用的补气阀源自二行程内燃机进气系统上的单向进气阀,其优点在于对气体流道内气体压力变化反应灵敏且进气流量大,主要功能是应对二行程发动机燃烧进气系统所设计,而在车辆尾气排放系统需要补入新鲜空气的需求下,进而沿用了二行程进气系统的单向阀设计。机动车发动机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其尾气会发生不连续的间断性排气现象,并发出“突-突-突”的声音,也就是在排气管中发生排一段尾气,暂停一段,排一段尾气,暂停一段的脉冲效应,从而在暂停区出现短暂的负压区,而单向进气阀正是利用这个负压区实现将外部大气倒吸入进气管的目的,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缺陷,由于排气管是一直在排气的,因此这个负压区处于移动状态,当负压区移动到补气管单向进气阀的位置时,负压区的负压经由连通管将负压传递到进气阀,进气阀受到大气压强的压力而打开阀门(簧片),大气进入到单向进气阀中,然而当大气准备从单向进气阀进入排气管中时,恰巧遇到了负压区后方的高压废气,由于高压废气的存在,使得空气无法顺利前进,最终只有少量空气能够进入排气管中,因此这类单向进气阀在车辆尾气排放系统需要补入新鲜空气的需求下的使用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其能够使得大气顺利进入排气管中,提高催化器的催化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簧片,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内空腔,阀内空腔一侧为进气口,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簧片设置在进气口处。

4、在出气管和阀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存区,缓存区的内腔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与出气管截面的圆相切,并且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大于或者等于簧片的宽。

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进气窗口,簧片设置在进气窗口靠近阀体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簧片底部设置限位片,限位片与簧片同向设置,限位片的一端和簧片的一端共同连接在安装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簧片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朝向出气管的方向设置。

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9、本发明通过在阀体内增加缓存区,使其内部空间增加2cm3-10 cm3,从而在正压波到来时以缓存区的气体体积弹性吸收空气压力,待到下一个负压区到来时释放空气,实现对排气管高效补充氧气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包括阀体(2),阀体(2)上设置有簧片(3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内设置有阀内空腔(21),阀内空腔(21)一侧为进气口(22),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23),所述出气管(23)的延伸方向和进气口(22)的进气方向垂直,簧片(32)设置在进气口(2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处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设置有进气窗口(31),簧片(32)设置在进气窗口(31)靠近阀体(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32)底部设置限位片(33),限位片(33)与簧片(32)同向设置,限位片(33)的一端和簧片(3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安装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32)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朝向出气管(23)的方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尾气排放管补气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簧片,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内空腔,阀内空腔一侧为进气口,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簧片设置在进气口处。在出气管和阀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存区,缓存区的内腔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与出气管截面的圆相切,并且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大于或者等于簧片的宽。本技术能够使得大气顺利进入排气管中,提高催化器的催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委,杨启超,江文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德普瑞克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