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10661发布日期:2024-03-13 20:5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尾气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汽车排气系统通常设置有scr反应器对尾气进行处理,scr技术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反应器具有特定的高效温度窗口,高效温度窗口即催化还原反应对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较高时所对应的温度区间,例如,目前柴油机铜基scr的高效温度窗口一般为250℃~450℃。然而,随着发动机工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排气管路中的废气到达scr反应器时的温度经常超出上述高效温度窗口,无论是温度过高还是温度过低,都将导致scr转化效率变低。因此,如何使汽车排气系统维持较高的scr转化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包括:

3、步骤a,回收涡轮旁通废气的部分热量并储存至目标储能单元;

4、步骤b,所述目标储能单元释放能量加热scr反应器上游附近的废气,使所述scr反应器工作在目标温度范围。

5、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包括:

6、将回收自所述涡轮旁通废气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储存所述电能至所述目标储能单元。

7、可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包括:

8、检测所述scr反应器上游附近的废气温度值,当所述废气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执行所述步骤a;当所述废气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执行所述步骤b;

9、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0、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系统中,包括:

11、热量回收装置,包括供工质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蒸发器和膨胀器,所述蒸发器同时还布置于汽车排气系统的涡轮旁通管路;

12、发电机,与所述膨胀器传动连接;

13、蓄电池,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14、电加热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布置于scr反应器的上游。

15、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汽车排气系统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scr反应器上游的氧化催化器和颗粒过滤器,所述颗粒过滤器位于所述氧化催化器和所述scr反应器之间,所述电加热器布置于所述氧化催化器的上游。

16、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scr反应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scr反应器的废气的温度。

17、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

18、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储液罐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泵。

19、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膨胀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膨胀器的工质的温度;且/或,所述膨胀器的输入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膨胀器的工质的流量。

20、可选地,在上述系统中,所述发电机还与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将涡轮旁通废气的热能回收利用,实现对scr反应器上游附近废气的加热,这样,有利于确保废气到达scr反应器时的温度位于scr反应器的高效温度窗口,从而使汽车排气系统能够维持较高的scr转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排气系统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scr反应器上游的氧化催化器和颗粒过滤器,所述颗粒过滤器位于所述氧化催化器和所述scr反应器之间,所述电加热器布置于所述氧化催化器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cr反应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scr反应器的废气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储液罐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泵。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膨胀器的工质的温度;且/或,

10.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还与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维持高SCR转化效率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回收涡轮旁通废气的部分热量并储存至目标储能单元;目标储能单元释放能量加热SCR反应器上游附近的废气,使SCR反应器工作在目标温度范围。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系统有利于汽车排气系统维持较高的SCR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娟,刘俊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