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147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动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着动力的装置,特别是供家庭、小团体用的热风发电装置。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88101846所述的“用于发电的高空采风方法及其设备”。该专利利用一个伸向高空的筒体,筒体上端有采风口,中部为风力加速道,下部有出风口,利用高空不同速度的气流会聚采风口,经风力加速道加速,在出风口形成所需的工作速度的气流,驱动发电机组或其它工作机械,该专利筒体结构复杂,且需要高空有较强风力时才能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和高空风力着能源,结构简单,供家庭或小团体用的热风动力机。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办法是将筒体设计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管体,管体下端设有进风口和供热口,管体下部外侧涂有一层隔热保温材料,进风口处置一叶轮,叶轮与进风口的口面平行,叶轮是固定在转轴的一端,转轴另一端固定负荷。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管体从供热口接收到余热时,对管体下部的空气加温,下部热空气比重较轻,从管口上端流出,相应在管体下部形成局部负压空间,使得外部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管体内。由于管体下部外侧涂有隔热保温材料,所以管壁散热大部份用于不断加热进入管体下部的冷空气,使得进气口始终形成进气,进气口处形成空气流动,产生风力,推动该处的叶轮转动,使与叶轮固定在一起的转轴转动,带动转轴另一端的负荷工作。同时,在高空有风时,风吹动管体上端管口处空气流动,管口处空气被风吹走一部份时,相应在管口处将形成局部负压,管体内的空气将予以补充,也形成进气口进气,推动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管体上端管口的口径与进气口口径比为31时,进气口产生气流最大,相应输出功率最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锥形管体,管体下端有进风口和供热口,管体下部外层涂有隔热保温材料,当家庭、团体做饭、使用锅炉等的余热传递到管体内时,或高空有风时,在进气口产生风力,相应使进气口处的叶轮转动,带动负荷工作或发电,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高空风力,并节约能源,方便家庭或小团体用电,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可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A方向视图;图3为风罩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
图1所示热风发电机由管体1、管体1下部外层涂的隔热保温材料7,管体1下端的进风口5、供热口6、转轴2、固定在转轴2下端的叶轮3,叶轮3上用轴承9连接在转轴2上的风罩8,转轴2另一端连接的发电机转子10,通过连杆12固定在管体1上与转子10相配合的定子11构成,其中叶轮置于进气口5处且与进气口5口面平行,进气口5四周为一导风板13,风罩8下边缘与导风板13上边缘连接,发电机定子11的颈口处固定一轴承14,转轴2与轴承14的内壁紧配。本实施例中,进气口5四周为一导风板13有利于加大进入进气口5的风力;在风罩8与轴转轴2之间和定子11的颈口与转轴2之间采用轴承(9、14),一方面可使转轴2定位,另一方面防止转轴2与风罩8,定子11颈口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风罩8固定在叶轮3上面,防止较大的杂物进入叶轮3处,产生阻力。
图2中叶轮3在进气口5中间,进气口5四周为导风板13。
图3中中间为轴承9,轴承外面为条辐状,最外面为固定边,转轴2可插在轴承9内壁圆内,与轴承紧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热风动力机,包括伸向高空的管体1、转轴2、固定在转轴2一端的叶轮3和转轴2另一端连接的负荷4,其特征在于管体1为上小下大的锥体,管体1下端有进风口5和供热口6,管体1下部外侧涂有一层隔热保温材料7,叶轮3置于进风口5处且与进风口5的口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管体1上端管口口径与进风口5的口径之比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风动力机,其特征在于转轴2另一端的负荷4为一发电机,在叶轮3上罩有一风罩8,风罩8固定在管体1上,风罩8通过一轴承9与转轴2连接,转轴2插入轴承9内壁紧配,转轴2另一端固定发电机转子10,发电机定子11通过连杆12固定在管体1上且与转子10相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余热和高空风力为动力的热风动力机,其特点是在伸向高空的锥形管体下端设有进气口和供热口,管体下部外侧涂有隔热保温材料,进气口口面有一叶轮,叶轮固定一转轴上,转轴另一端连接负荷或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家庭、小团体做饭或烧锅炉的余热,使进气口处产生风力,叶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供转轴另一端的负荷或发电装置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特别适用家庭、小团体自行发电。
文档编号F03D1/04GK2154920SQ9323834
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8日
发明者唐华堡 申请人:唐华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