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23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
众所周知,发动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排气机构及火花塞组成,活塞装在气缸内,连杆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联接并与曲轴联接,火花塞装在气缸盖上,一般都是一个或多个气缸带动一个曲轴转动,如果要使同一设备上的两个曲轴转动就必须要用两套气缸,这就会增加额外损失,使得耗油量增加,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一个气缸带动两个曲轴同步转动的新型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型发动机由一个气缸、两个活塞、两个连杆、两个曲轴、进排气机构及火花塞组成,每个连杆通过活塞销与一个活塞联接并与一个曲轴联接,两个活塞顶对顶装到气缸内,进排气机构设在气缸壁上,火花塞装到气缸中部外壁上,两个曲轴之间联接有使活塞同时到达上、下止点的同步齿轮传动机构。
活塞顶端呈下凹形。以使燃烧室获得理想的形状。
气缸上设有两组进排气机构及两个对称的火花塞。可快速进排气及使混合气燃烧充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两个活塞是顶对顶装到一个气缸内,并且两曲轴之间联接有同步齿轮传动机构,因此点火时,两活塞可同时受压带动两曲轴旋转,两曲轴又可使活塞同时升到上止点。与用两套气缸带动两个曲轴相比,本实用新型省去了气缸的气缸盖,使燃烧室结构紧凑,无死角。燃烧室容积可以比两个气缸燃烧室之和小就可输出同样的功率,可以节约油耗,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气缸的端面视图。
图3为
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两曲轴之间同步齿轮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中两曲轴之间同步齿轮传动机构示意图。
其中1、19.左曲轴2、20.左连杆3.气缸左部 4、21.左活塞5、11.进气门 6、12、23、29.火花塞7、25.右曲轴8、26.右连杆 9.气缸右部 10、27.右活塞13.进气孔14.排气孔 15.螺纹孔 16.活塞孔17、31.左齿轮18、32.右齿轮 22.二冲程排气孔 24.气缸 28、扫气孔30.二冲程进气孔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四冲程发动机,其结构如
图1所示。其气缸由气缸左部3和气缸右部9通过螺钉联接在一起而形成,从图2给出的这两部分的端面视图可看出每个部分都有进气孔13、排气孔14和螺纹孔15,装有进气门5、11,和排气门(未画出),以及火花塞6、12。左活塞4和右活塞10顶对顶分别装到气缸左部3及气缸右部9的气缸孔16内,左连杆2分别与左活塞4及左曲轴1联接,右连杆8分别与右活塞10和右曲轴7联接。两个活塞顶端为下凹形,可使燃烧室的形状比较理想提高效率。图3给出的同步齿轮传动机构中,左齿轮17装到左曲轴1上,右齿轮18装到右曲轴7上,这两个齿轮参数相同,两个齿轮通过它们中间的小齿轮使两曲轴同向旋转并带动两活塞同时到达上止点和下止点。本实施例中装有两套进排气机构和两个火花塞可快速进排气并使混和气燃烧充分。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二冲程发动机其结构如图4所示,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排气上。实施例1的进排气是通过气缸上的进排气孔中的气门完成,而本实施例的进排气是直接靠气缸上的扫气孔28、进气孔30和排气孔22来完成的,混和气由进气孔30到扫气孔28进入气缸点火后从排气孔22排出。其同步齿轮传动机构从图6可知,由四个齿轮组成,这样两个曲轴的转向就相反,但也可使两个活塞同时到达上止点和下止点。本实施例由于将扫气孔和排气孔由传统的安排在气缸同一端改成扫气孔和排气孔分别位于气缸两端,减少了混合气从排气孔无效逸出量,提高了燃烧利用率。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发动机,由一个气缸、两个活塞、两个连杆、两个曲轴、进排气机构及火花塞组成,每个连杆通过活塞销与一个活塞联接并与一个曲轴联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塞顶对顶装到气缸内,进排气机构设在气缸壁上,火花塞装到气缸中部外壁上,两个曲轴之间联接有使活塞同时到达上、下止点的同步齿轮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顶端呈下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设有两组进排气机构及两个对称的火花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由一个气缸、两个活塞、两个连杆、两个曲轴、进排气机构及火花塞组成,每个连杆通过活塞销与一个活塞联接并与一个曲轴联接,两个活塞顶对顶装到气缸内,进排气机构设在气缸壁上,火花塞装到气缸中部外壁上,两个曲轴之间联接有使活塞同时到达上、下止点的同步齿轮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使装到一个气缸内的两个活塞带动两个曲轴旋转,并使燃烧室结构紧凑。
文档编号F02B75/00GK2310862SQ9723415
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5日
发明者王延辉 申请人:王延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