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28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用燃油雾化器,特别是一种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
现有技术中有关节油器、燃油雾化器的报到有不少,如磁化节油器、九孔雾化器等。磁化节油器的原理是在油路中增加一个磁芯,通过磁场的作用将燃油分子链节分离,从面使燃油粒子变得更为细小,从而达到燃油雾化效果更好,燃烧充分的目的。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节油效果不佳,未能有效推广应用;九孔雾化器是在汽化器底部增加一个将圆分割成九个大小不等的小孔的金属框架,以改变油流正常流向,提高燃油雾化效果,但据了解其节油率只有3%,效果也不明显,故同样难以全面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油雾化效果显著改善、燃油燃烧效率高、节油率高、污染小的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架、外喉管、内喉管、风叶构成,支架中部设有圆柱通孔,该通孔内壁固连外喉管,内喉管设置于通孔中轴线处的油流入口一端,内、外喉管径向之间固定设置风叶,内、外喉管内侧设有向中轴线凸起的曲面,形成内喉管颈和外喉管颈,两个管颈位置居于油流入口方向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从化油器引入的燃油气流从本实用新型的一端进入外喉管和内喉管中间的空腔中,进入外喉管的燃油气流还须先通过带有一定倾角的固定不动的风叶,由于内外喉管内壁均设有管颈,这样,燃油气流在经过时,一方面受喉管管颈的作用向中心挤压,随后向外膨胀,同时,受风叶的强制作用,燃油气流形成绕轴线的旋转,在多重交互作用力作用下,形成燃油气流的湍动和涡流,分子之间形成激烈撞击,从而使燃油颗粒变得越来越小,达到充分雾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结构特别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燃油雾化效果好,节油率达到20%以上,动力增加约10%;废气排放量降低50%;由于雾化效果好,从而使油、气比例达到1∶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结合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由支架(1)、外喉管(2)、内喉管(3)、风叶(4)构成,支架上设有圆柱通孔(5),外喉管固连于通孔内壁,上端有一曲面形成的外喉管颈(7),内喉管(3)设置于通孔上端中心处,在油流入口方向一侧设有由曲面形成的内喉管颈(6),在内、外喉管之间,固连有风叶(4),共4片,倾角为40,内喉管长20mm,外喉管长50mm,通孔直径60mm,内喉管外径20mm。
权利要求1.一种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架[1]、外喉管[2]、内喉管[3]、风叶[4]构成,支架中部设有圆柱通孔[5],该通孔内壁固连外喉管[2],内喉管[3]设置于通孔的中轴线处的油流入口一端,内、外喉管径向之间设置风叶[4],内、外喉管内侧设有向中轴线凸起的曲面,形成内喉管颈[6]和外喉管颈[7],两个管颈的位置均居于油流入口方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风叶[4]的叶片数为2-6片,倾角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内喉管与外喉管长度之比为1∶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喉管风叶式燃油雾化器,它由支架、内喉管、外喉管、风叶构成,风叶固连于内喉管外喉管径向之间,并位于支架通孔内的油流入口方向一侧。本实用新型利用风叶及内外喉管对燃油气流的动力学作用,充分改变燃油气流的雾化效果,节油率提高约20%,动力增加达10%,且结构十分简单。本实用新型适于应用在各种车用发动机上。
文档编号F02M11/06GK2302343SQ97236248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9日
发明者胡志祥 申请人:胡志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