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矢量喷管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20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1-5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两个扇形组合而成的类平行四边形的垂直平板,上侧壁为矩形的上凸弧形板,下侧壁为矩形的下凸弧形板。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上侧壁的后边缘的内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上限位条。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下侧壁的前边缘的内侧也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下限位条。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上侧壁的前边缘处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即连接左右侧壁上部前端的上活页。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下侧壁的后边缘处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即连接左右侧壁下部后端的下活页。
[0054]第一后扇形套管1-6的开口呈正方形环状,且第一后扇形套管1-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扇形的垂直平板,上侧壁为矩形的上凸弧形板,下侧壁为连接左右侧壁底端的下活页。第一后扇形套管1-6的上侧壁的前边缘的外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上限位条。
[0055]第一后接套管1-7为呈正方形的套管。
[0056]第一前扇形套管1-4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前边缘紧密套入第一前接套管
1-3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并固接在一起,即第一前接套管1-3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前扇形套管1-4的外径,第一前扇形套管1-4的上活页与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上活页相互配合,并安装在一起,第一前扇形套管1-4内嵌在第一平行套管1-5的前部。第一后扇形套管1-6的下活页与第一平行套管1-5的下活页相互配合,并安装在一起,第一后扇形套管1-6内嵌在第一平行套管1-5的后部。第一后扇形套管1-6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与第一后接套管1-7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前边缘固接在一起。即两套管口径相等。2个第一前液压作动筒1-1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前接套管1-3的左右侧壁的下部,2个第一前液压作动筒1-1的后端则分别固定在第一平行套管1-5的左右侧壁的前上部。2个第一后液压作动筒1-2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平行套管1-5的左右侧壁的后下部,2个第一后液压作动筒1-2的后端则分别固定在第二前接套管2-3的左右侧壁的上部。
[0057]第二功能组件2为实现上下偏转功能套管。该第二节套管承接在第一功能组件I的后方。第二功能组件2与第一功能组件I的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将第一功能组件I旋转90°便形成了第二功能组件2。也就是说第二功能组件2也由2个第二前液压作动筒
2-1,2个第二后液压作动筒2-2和5节套管组成,其中5节套管从前至后依次为:位于最前部的第二前接套管2-3、位于中部前侧的第二前扇形套管2-4、位于正中部的第二平行套管2-5、位于中部后侧的第二后扇形套管2-6、以及位于后部的第二后接套管2-7。上述每节套管均由金属薄壁板制成。
[0058]第二前接套管2-3为呈正方形的套管。第二前接套管2-3的开口孔径略大于第一功能组件I的第一后接套管1-7的孔径。即第二前接套管2-3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后接套管1-7的外径,以实现两套管的紧密套接,第二前接套管2-3的套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螺杆孔,这样螺杆孔沿第二前接套管2-3的圆周方向环绕,并呈等距分布。每个螺杆孔的内部各带有一锁紧螺杆。锁紧螺杆的前端位于套管壁的内侧,后端朝外位于套管壁的外侧。
[0059]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开口呈正方形环状,且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扇形的水平平板,左侧壁为矩形的左凸弧形板,右侧壁为连接左右侧壁底端的右活页。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左侧壁的后边缘的外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左限位条。
[0060]第二平行套管2-5的开口呈正方形环状,且第二平行套管2-5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两个扇形组合而成的类平行四边形的水平平板,右侧壁为矩形的右凸弧形板,左侧壁为矩形的左凸弧形板。第二平行套管2-5的右侧壁的后边缘的内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右限位条。第二平行套管2-5的左侧壁的前边缘的内侧也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左限位条。第二平行套管2-5的右侧壁的前边缘处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即连接上下侧壁右部前端的右活页。第二平行套管2-5的左侧壁的后边缘处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即连接上下侧壁左部后端的左活页。
[0061]第二后扇形套管2-6的开口呈正方形环状,且第二后扇形套管2-6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扇形的水平平板,右侧壁为矩形的右凸弧形板,左侧壁为连接左右侧壁底端的左活页。第二后扇形套管2-6的右侧壁的前边缘的外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右限位条。
[0062]第二后接套管2-7为呈正方形的套管。
[0063]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前边缘紧密套入第二前接套管
2-3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并固接在一起。即第二前接套管2-3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外径,第二前扇形套管2-4的右活页与第二平行套管2-5的右活页相互配合,并安装在一起,第二前扇形套管2-4内嵌在第二平行套管2-5的前部。第二后扇形套管2-6的左活页与第二平行套管2-5的左活页相互配合,并安装在一起,第二后扇形套管2-6内嵌在第二平行套管2-5的后部。第二后扇形套管2-6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与第二后接套管2-7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前边缘固接在一起,即两套管口径相等。2个第二前液压作动筒2-1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前接套管2-3的上下侧壁的下部,2个第二前液压作动筒2-1的后端则分别固定在第二平行套管2-5的上下侧壁的前上部。2个第二后液压作动筒2-2的前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平行套管2-5的上下侧壁的后下部,2个第二后液压作动筒2-2的后端则分别固定在第三功能组件3之前接套件3-2左右侧壁的上部。
[0064]第三功能组件3实现垂直向下偏转功能套管。第三功能组件3承接在第二功能组件2的后方。第三功能组件3主要由2个液压马达3-1-1作动齿条3-1-2总成和至少5节的套件组成,其中5节套件分别为I个前接套件3-2、I个后接套件3-3、以及至少3个扇形套件3-4。上述每节套件均由金属薄壁板制成。
[0065]前接套件3-2为呈正方形的套管;前接套件3-2的开口孔径略大于第二功能组件2的第二后接套管2-7的孔径以实现两者的紧密套接;并通过锁紧螺杆固定;前接套件3-2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与最内侧的扇形套件3-4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套接在一起并固接,即前者口径略大于后者口径。
[0066]3个或3个以上的扇形套件3-4的形状大体相同,即每个扇形套件3_4的开口呈正方形环状,且每个扇形套件3-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均为扇形的垂直平板,上侧壁为矩形的上凸弧形板,下侧壁为连接左右侧壁顶端的嵌连活页。这些扇形套件3-4的左右侧壁的扇形夹角由里向外逐渐增大,多个扇形套件3-4共用一个嵌连活页相互嵌套安装在一起。位于最内侧的扇形套件3-4的上侧壁的后边缘的外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外限位条。位于最外侧的扇形套件3-4的上侧壁的前边缘的内侧设有沿该边缘走向延伸的内限位条。位于最外侧和最内侧之间的至少一个扇形套件3-4的上侧壁的前边缘的内侧设有内限位条,上侧壁的后边缘的外侧设有外限位条。由最内层扇形套件3-4至最外层扇形套件3-4,每层扇形套件3-4的弧长逐渐增加5°。
[0067]后接套件3-3的前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前边缘与最外侧的扇形套件3-4的后端即左右和上下侧壁的后边缘固接在一起,其开口呈正方形。
[0068]2个液压马达3-1-1作动齿条3-1-2总成分别位于至少5节套件的左右两侧。每个液压马达3-1-1作动齿条3-1-2总成各由一液压马达3-1-1和扇形厚壁板所组成。所述扇形厚壁板直立于最外侧的扇形套件3-4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其扇形厚壁板的顶点固定于嵌连活页的轴线左或右延长线上,扇形厚壁板的左边线垂直固定在前接套件3-2上。该扇形厚壁板的弧形边上设有齿条3-1-2。所述液压马达3-1-1安装在最外侧的扇形套件3-4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液压马达3-1-1的输出端上带有传动齿轮。液压马达3-1-1上的传动齿轮与扇形厚壁板上的齿条3-1-2相啮合。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扇形厚壁板左右两边线之间的夹角达到115°度。当液压马达3-1-1的传动齿轮处于齿条3-1-2左端时,第三功能组件3的套件就处于水平状态。而当液压马达3-1-1的传动齿轮沿着齿条3-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