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方法及应用_2

文档序号:82964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6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选定的油箱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油箱。该油箱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5%。
[0042]实施例7
[0043]将镍钴合金(镍含量为85 % )微米/纳米粉20g、镍微米/纳米粉2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6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油箱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油箱。该油箱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8%。
[0044]实施例8
[0045]将镲锡合金(镲含量为70% )微米/纳米粉10g、镲微米/纳米粉15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S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油箱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油箱。该油箱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10%。
[0046]实施例9
[0047]将锰酸锂微米/纳米粉15g、镍钴锰酸锂微米/纳米粉10g,碳纳米管纳米粉2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S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 (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油箱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油箱。该油箱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 17% ο
[0048]通过以上实施例所获得的油箱,是按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进行节能测试,先用普通油箱在实验车辆上运行得到对比数据,再将本发明的节能油箱装入实验车辆运行得到油耗数据,将此数据与对比数据比较即得到节油率数据。
[0049]三、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制备汽、柴油机燃油输送管道中的应用
[0050]实施例10
[0051]将铁镲合金微米/纳米粉20g、铁微米/纳米粉2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500ml无水乙醇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6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选定的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7%。
[0052]实施例11
[0053]将锡微米/纳米粉20g、镲微米/纳米粉2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6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8%。
[0054]实施例12
[0055]将钴锰酸锂微米/纳米粉10g、锰酸锂微米/纳米粉15g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Λ 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S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 (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10%。
[0056]实施例13
[0057]将镍钴锰酸锂微米/纳米粉20g、锰酸锂微米/纳米10g,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8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18%。
[0058]实施例14
[0059]将铁镍合金微米/纳米粉25g、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S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15%。
[0060] 实施例15
[0061 ] 将镍钴锰酸锂微米/纳米粉25g加入500ml乙醇/水溶液中(Wt30 % )中,用球磨机预分散2小时,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10ml (含硅烷偶联剂Sg)继续分散I小时后加入高分子粘结剂400g(含聚丙烯酸酯胶黏剂4g),再分散2小时。之后将混合溶液均匀地涂覆在燃油输送管道内壁上,在80°C条件下烘干40分钟,之后在150°C条件下固化50分钟。既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20%。
[0062]实施例16
[0063]将磷酸铁微米/纳米粉50g和磷酸铁镁微米/纳米粉50g加入硅烷偶联剂6g,经研磨机分散一小时,再加入聚乙烯10g分散30分钟,与油管同时挤出时复合在油管的内壁上,即得到具有节能功能的复合燃油输送管道。该燃油输送管道装入实验车辆上经公路路面测试(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其节油率达到17%。
[0064]通过以上实施例所获得的燃油管道,是按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进行节能测试,先用普通燃油管道在实验车辆上运行得到对比数据,再将本发明的节能燃油管道装入实验车辆运行得到油耗数据,将此数据与对比数据比较即得到节油率数据。
【主权项】
1.一种提高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系统部件表面覆合上以下对燃油具有催化作用的微米/纳米级材料: 无机微米/纳米粒子:氧化钛、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镧、氧化钯、铁钴锰酸镁、锰钴酸、镍钴酸、铁镍酸、磷酸铁、磷酸铁镁、镍钴锰酸锂及其它锂金属盐、锂金属碱和碳纳米管; 金属微米/纳米粒子:铁、钴、锡、镍、铑、钯、钌、铂、银、钛或钼中的一种及多种混合物;合金微米/纳米微粒:铁镍合金、钴镍合金、铁钴镍合金、铁铑合金、铁钯合金、镍钯合金、镲铭合金、钴钮合金、钴铭合金; 以及上述合金微米/纳米微粒与金属微米/纳米粒子的混合物。
2.所述的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滤清器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制备滤件: 采用将所述的微米/纳米材料用乙醇/水溶液分散加入偶联剂再加入高分子粘接剂涂覆在过滤材料表面的方式; 或在造纸时将所述的微米/纳米材料加入纸浆中获得含有该粒子材料的复合滤纸; 或在制造毛毡、炭毡纤维滤件时将所述的微米/纳米微粒复合在毛毡、炭毡中; 或将所述的微米/纳米粉混入尼龙等高分子材料中喷丝剪切后放入模具中烧结成型获得滤件。
3.所述的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油箱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微米/纳米粒子材料用乙醇/水溶液分散加入偶联剂再加入高分子粘接剂涂覆在油箱箱体内壁表面上,或将微米/纳米粒子材料混入高分子内衬膜层中再和油箱复合成型。
4.所述的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管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微米/纳米粒子材料用乙醇/水溶液分散加入偶联剂再加入高分子粘接剂覆合在油管内壁上,或在制作油管时将所述微米/纳米粒子用物理共混的方法混入油管材料后再成管。
5.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部件表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剂可以是任意耐水、耐油的有机、无机粘接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新型节能材料领域。本发明将功能性微米/纳米微粒覆合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中的过滤器、输油管路及油箱材料的表面上,通过表面上的微米/纳米微粒对燃油分子的催化作用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节油效率在10~35%之间,在柴油车上的节油效率可达到10~25%,和其它的节能技术相比较其节能效果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节油的同时,增强动力性,并大大降低尾气排放的污染,其环境保护效果非常明显。
【IPC分类】F02M37-22
【公开号】CN104612868
【申请号】CN201410756353
【发明人】田育忠, 崔占臣
【申请人】田育忠, 崔占臣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