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

文档序号:835749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力发电机低风速段的最大风 能捕获控制。
【背景技术】
[0002] 风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因此,风能的捕获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 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风电转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采用 变速恒频的电力电子技术,在原有定桨距定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得到的变桨 距变速风力发电机,成为风电装机的主流类型。变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发电状态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风速段的最大风能捕获阶段和高风速段的恒功率运行阶段。但 是,由于风能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本身是非线性时变的大惯性系统,同时,带来强扰动的风 速,存在测量值不准确且不可用的工程现状,同时并网和室外运行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又是 风力发电控制的另一难题。因此,高性能的控制技术是提高风力发电水平的关键技术,对于 提高风能捕获和并网发电可靠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0003]风力发电机在低风速段运行时,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功率为控制目标。其中,风力 利用系数Cp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力机获得的风能,在0 -定时对于单台的风力发电机来 说,存在着一个对应着最佳功率系数(;_的最佳叶尖速比A _,此时风力发电机转换效率 最高,获得风能最大。也就意味着,对于某一特定的风速V,风力发电机只有运行在一个特定 的转速wMpt下才会有最商的风能转换效率。
[0004] 由于实际中测得的风速是单点风速,而公式中使用的是平均分布在风力发电机桨 叶上的风速的空间平均值,所以工业上设计低风速段控制算法时,一般不使用风速作为控 制器的输入,工业上一般使用的间接转速控制器设计如下:
[0005] 首先,对于风力发电机建模:
【主权项】
1. 一种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提供风力发电机发 电功率的模型,以风力发电机处于低风速段运行获得最大的发电功率为控制目标,在风速 未知的情况下,根据之前若干个周期风力发电机获取功率的情况,对风力发电机最优转速 进行估计并作为控制器的输入,所述控制器以间接转速控制器为基础,以比例控制器修正 当前转速与最优转速的偏差,从而实现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对最优转速的跟踪,以实现 最大风能捕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2n个控制周期,在这2n个控制周期内 风力发电机的转矩Tg是保持不变的,然后比较2n个控制周期中前η个控制周期和后η个 控制周期的产生能量的总和,然后对最优转速进行估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智能模糊算法根据产生能量的不同 获取对应的最优转速的改变量△ ω,步骤如下: (1) 确定输入、输出的量的模糊分布,对产生能量之差AW的模糊子集选取三角形隶属 函数: i. 选定7个模糊子集,分别是负大(NB),负中(NM),负小(NM),零(ZO),正小(PS),正 中(PM),正大(PB)用于涵盖输入量AW的论域[-6000,6000]; ii. 选定7个模糊子集,分别是负大(NB),负中(NM),负小(NM),零(ZO),正小(PS),正 中(PM),正大(PB)涵盖输出量 Λ ω 的论域{-〇· 06, -0· 05, -0· 04, -0· 03, -0· 02, -0· 01,0,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2) 建立模糊规则 根据相关的经验,建立如下7条模糊规则,规则如下:
规则表如下:
(3) 进行近似推理 对于任意输入AW%采用并行法进行推理,即:
最终的输出为
(4)进行解模糊 最后将得到的△ ω?使用加权平均法解模糊,得到最终的△ ω和最优转速的估计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间接转速控制率α_ωπ2 项)为基础,加上以这项反映最优转速估计值变化的部分就构成了我们设计的 用于最大风能捕获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至此,由该公式得到的转矩Tg,就是该基于最优转速估计的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 风能捕获方法的输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低风速段的最大风能捕获,通过先前若干个控制周期内风力发电机捕获风能的情况,估计风力发电机当前的最优转速,作为控制器输入,进而以间接转速控制算法为基础,通过比例控制减小误差,从而实现跟踪风力发电机的最优转速,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本发明无需对风力发电机进行精确建模,也不需要测量风速,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产生能量较工业上常用的间接转速控制方法最大风能捕获方法高,可以削弱环境因素和风力发电机自身结构变化对于产生能量的影响,可以满足大多数风力发电机低于额定风速段的控制目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IPC分类】F03D9-00, G06F17-50
【公开号】CN104675629
【申请号】CN201410728548
【发明人】杨秦敏, 韩超, 孟文超, 罗清顺, 范博, 陈积明, 卢建刚
【申请人】浙江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