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2748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摆动臂I 35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气缸
I2的上进气口 I 7和下排气口 I 13分别设置在气缸I 2缸壁同一圆周的上下两侧,且上进气口 I 7和下排气口 I 13位于气缸I 2靠中部的位置,上汽配摇臂杆I通过固定在气缸I 2外壁上的支架I 28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上进气口 I 7与汽配凸轮23之间,下汽配摇臂杆I通过固定在气缸I 2外壁上的支架II 34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下排气口
I13与汽配凸轮23之间。
[0017]其中上汽配摇臂杆I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外侧圆周上的上摆动臂II 22及突出设置在上摆动臂II 22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I 3上进气口 II 8的上锥塞
II30,上摆动臂II 22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下汽配摇臂杆I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外侧圆周上的下摆动臂II 32及突出设置在下摆动臂II 32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I 3下排气口 II 14的下锥塞II 31,下摆动臂II 32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所述气缸II 3的上进气口 II 8和下排气口 II 14分别设置在气缸II 3缸壁同一圆周的上下两侦牝且上进气口 II 8和下排气口 II 14位于气缸II 3靠中部的位置,上汽配摇臂杆II通过固定在气缸II 3外壁上的支架III 29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上进气口 II 8与汽配凸轮23之间,下汽配摇臂杆II通过固定在气缸II 3外壁上的支架IV 33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下排气口 II 14与汽配凸轮23之间。
[0018]气缸I 2和气缸II 3上还分别设置有火花塞15及燃油喷嘴6,气缸I 2的火花塞15及燃油喷嘴6设置在气缸I 2靠中部的位置,气缸II 3的火花塞15及燃油喷嘴6设置在气缸II 3靠中部的位置。工作时,气缸I 2中的活塞I 4、活塞II 9相互压缩经燃油喷嘴6喷出的可燃气通过火花塞15点火做功,燃气燃烧膨胀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推动活塞I 4、活塞II 9,活塞I 4、活塞II 9把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I 16和动力输出轴II 12 ;气缸II 3中的活塞III 5、活塞IV 10相互压缩经燃油喷嘴6喷出的可燃气通过火花塞15点火做功,燃气燃烧膨胀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推活塞1115、活塞IV 10,活塞1115、活塞IV 10也把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I 16和动力输出轴II 12,由动力输出轴I 16和动力输出轴II 12将动力输出,往复循环做功。动力输出轴I 16和动力输出轴II 12带动同步连杆21转动,同步连杆21再带动汽配凸轮23转动,汽配凸轮23推动上汽配摇臂杆1、下汽配摇臂杆1、上汽配摇臂杆I1、下汽配摇臂杆II摆动使得气缸I 2、气缸II 3实现循环进气和排气。同步连杆21的设置使得气缸I 2中的活塞I 4、活塞II 9始终同步运动,气缸II 3中的活塞III 5、活塞IV 10也始终同步运动。
[0019]本发明双力发动机应用广泛,可用在船舶动力部分、发电机动力部分、汽车动力部分等,在发动机油耗相同的基础上比其他发动机在功率、效率及省油方面均可以提高50%,例如运用在船舶上可以多带动一组叶轮,实现双力推动船舶。在带动发电机时两个动力输出轴可带两台发电机发电,(比现有的发动机多带一台),如果运用在汽车的四驱动力部分明显可以提高发动机前后轮动力平衡及降低整体油耗。
[0020]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如在同步连杆上可同时增加安装两个汽配凸轮,一个汽配凸轮用于推动一组上汽配摇臂杆1、下汽配摇臂杆I循环摆动,另一个汽配凸轮用于推动一组上汽配摇臂杆I1、下汽配摇臂杆II循环摆动,(如需增加输出马力,只要增加双数缸体)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力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曲轴箱、动力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并排设置的气缸I (2)和气缸II (3),所述活塞包括活塞I (4)、活塞II (9)、活塞111(5)、活塞IV (10),活塞I (4)、活塞II (9)相对设置在气缸I (2)中,活塞111(5)、活塞IV (10)相对设置在气缸II (3)中,所述曲轴箱包括曲轴箱I (I)和曲轴箱II (11),曲轴箱I (I)和曲轴箱II (11)分别连接在气缸I (2)和气缸II (3)的两端,所述动力输出轴包括设置在曲轴箱I (I)中的动力输出轴I (16)和设置在曲轴箱II (11)中的动力输出轴II (12),活塞I (4)、活塞111(5)的推杆分别延伸至曲轴箱I (I)内并分别与动力输出轴I (16)连接,活塞II (9)和活塞IV(1)的推杆分别延伸至曲轴箱II (11)内并分别与动力输出轴II (12)连接,所述双力发动机还包括同步连杆(21)、汽配凸轮(23)、汽配摇臂杆,同步连杆(21)设置在的气缸I (2)和气缸II (3)之间,且同步连杆(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曲轴箱I (I)和曲轴箱II(11)的内侧,同步连杆(21)延伸至曲轴箱I (I)内侧的一端套装有伞形同步齿轮I (25),同步连杆(21)延伸至曲轴箱II (11)内侧的一端套装有伞形同步齿轮II (20),曲轴箱I (I)中的动力输出轴I (16)上套装有与伞形齿轮I (25)相啮合的伞形同步齿轮111(26),曲轴箱II (11)中的动力输出轴II (12)上套装有与伞形同步齿轮II (20)相啮合的伞形同步齿轮IV (19),所述汽配凸轮(23)套装在同步连杆(21)靠中部的位置,所述汽配摇臂杆包括上汽配摇臂杆1、下汽配摇臂杆1、上汽配摇臂杆I1、下汽配摇臂杆II,上汽配摇臂杆I和下汽配摇臂杆I分别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的外圆周上,上汽配摇臂杆I1、下汽配摇臂杆II分别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的外圆周上,上汽配摇臂杆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外侧圆周上的上摆动臂I (17)及突出设置在上摆动臂I (17)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 (2)上进气口 I (7)的上锥塞I (27),上摆动臂I (17)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下汽配摇臂杆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外侧圆周上的下摆动臂I (35)及突出设置在下摆动臂I (35)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 (2)下排气口 I (13)的下锥塞I (36),下摆动臂I (35)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上汽配摇臂杆I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外侧圆周上的上摆动臂II (22)及突出设置在上摆动臂II (22)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I (3)上进气口 II (8)的上锥塞II (30),上摆动臂II (22)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下汽配摇臂杆II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外侧圆周上的下摆动臂II (32)及突出设置在下摆动臂II (32)外侧末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缸II (3)下排气口 II(14)的下锥塞II (31),下摆动臂II (32)内侧末端抵在汽配凸轮(23)上,动力输出轴I (16)和动力输出轴II (12)带动同步连杆(21)转动,同步连杆(21)再带动汽配凸轮(23)转动,汽配凸轮(23)推动上汽配摇臂杆1、下汽配摇臂杆1、上汽配摇臂杆I1、下汽配摇臂杆II摆动使得气缸I (2)、气缸II (3)实现循环进气和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I(2)的上进气口 I (7)和下排气口 I (13)分别设置在气缸I (2)缸壁同一圆周的上下两侧,上汽配摇臂杆I通过固定在气缸I (2)外壁上的支架I (28)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上进气口 I (7)与汽配凸轮(23)之间,下汽配摇臂杆I通过固定在气缸I (2)外壁上的支架II (34)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 (2)下排气口 I (13)与汽配凸轮(23)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II(3)的上进气口 II (8)和下排气口 II (14)分别设置在气缸II (3)缸壁同一圆周的上下两侧,上汽配摇臂杆II通过固定在气缸II (3)外壁上的支架III (29)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上进气口 II (8)与汽配凸轮(23)之间,下汽配摇臂杆II通过固定在气缸II (3)外壁上的支架IV (33)可摆动的设置在气缸II (3)下排气口 II (14)与汽配凸轮(23)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轴I (16)在伞形同步齿轮111(26)两端分别设有沿相反方向弯折的连接部I (24),活塞I (4)、活塞111(5)的推杆分别连接在动力输出轴I (16)的两个连接部I (24)上,所述动力输出轴II (12)在伞形同步齿轮IV(19)两端也分别设有沿相反方向弯折的连接部II (18),活塞II (9)和活塞IV(10)的推杆分别连接在动力输出轴II (12)的两个连接部II (18)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双力发动机,涉及一种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曲轴箱、动力输出轴、同步连杆、汽配凸轮、汽配摇臂杆,气缸包括并排设置两气缸,每个气缸中设有相对设置两个活塞,两个曲轴箱分别连接在两个气缸两端,动力输出轴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曲轴箱中的两条动力输出轴,两气缸内活塞的推杆分别延伸至对应曲轴箱内并分别与动力输出轴连接,两个气缸中的活塞相互压缩经燃油喷嘴喷出的可燃气,通过火花塞点火做功,产生两个相反的力推动每个气缸中的两个活塞而把动力传递给两个曲轴箱内的动力输出轴。本发明双力发动机能够同时利用在燃烧膨胀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做功,在发动机油耗相同的基础上比其它现有发动机在功率可以提高50%。
【IPC分类】F02B75-28, F02F1-00
【公开号】CN104747287
【申请号】CN201510132534
【发明人】甘秋珑
【申请人】甘秋珑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