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96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或向发动机舱中发生变形,则该变形区域用于容纳发动机罩。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行人保护,有必要保持变形区域不具有部件。但是由于根据前述实施形式的空气吸入管道的简单的可变形性,也可以将其放置在变形区域中而不妨碍机动车的行人保护。在此空气吸入管道根据前述实施形式可以设计为多部件式。
[0023]本发明的一种有利设计方案规定,空气吸入管道至少局部区域地集成到发动机罩中。前面已经描述过,空气吸入管道可以固定在发动机罩处。此外在此还设置了集成到发动机罩中,从而空气吸入管道至少局部区域地存在于该发动机罩中。
[0024]在此可以设置,发动机罩具有承载结构和在外侧布置在所述承载结构上的外壳,其中空气吸入管道至少局部区域地布置在承载结构中和/或由外壳和/或发动机罩的安装件形成。外壳固定在承载结构上并且用于覆盖发动机罩,从而获得机动车的令人满意的视觉印象。承载结构具有例如一框架和优选至少一个加强支柱并用于保持外壳以便可靠地确保外壳的形状稳定。但是外壳和承载结构也都优选这样构成,使得这二者在出现例如由事故导致的外力时可以变形。在此例如设置,承载结构和/或外壳可以避开到前述的变形区域中。
[0025]在前述将空气吸入管道集成到发动机罩中的范围内,空气吸入管道至少局部区域地布置在承载结构中。附加或替代地,空气吸入管道也可以局部区域地由外壳或安装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内腔例如至少在一侧上由外壳或安装件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纤维复合材料直接连接至外壳或安装件,以便(在关于纵向中轴线的横截面中观察)界定内腔的其它侧。安装件可以理解为固定在承载结构处并且优选与外壳间隔开的部件。
[0026]最后可以规定,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热塑性材料作为基质,特别是作为LWRT材料存在。前面已经描述过,基本上各种不同的材料都适用于基质。但是特别优选的是使用热塑性材料。在基质中嵌入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在此该纤维可以以任意形式存在,例如作为无纺布。该纤维可以由任意材料构成。但是优选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聚芳基酰胺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等。
[0027]例如使用LWRT材料作为纤维复合材料,其中LWRT表示Light-Weight ReinforcedThermoplastics,即轻质增强热塑性塑料。
【附图说明】
[0028]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中:
[0029]图1示出一种机动车的剖视图,其中示出发动机舱以及用于其闭锁的发动机罩,和
[0030]图2示出发动机罩的承载结构的从下方看的视图,其中可以看出一至少局部地布置在承载结构中的空气吸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示出机动车I的一个区域的侧面剖视图。在此,特别示出了发动机舱2以及向上邻接发动机舱的发动机罩3。例如在发动机舱2中布置有冷却器4。机动车I的其它总成也可以设置在发动机舱2中。特别是在发动机舱2中设置有此处未示出的驱动总成、例如内燃机。为了给内燃机提供空气、特别是新鲜空气,设置有空气输入装置5,该空气输入装置具有带有此处被遮住的连接件7的空气过滤器6。
[0032]此外空气输入装置5还具有空气吸入管道8。这个空气吸入管道具有入口9和出口
10。在此规定了,在发动机罩3的闭合位置上出口 10这样抵靠在连接件7上,使得空气吸入管道8的内腔和连接件7的流动通道之间存在密封的流动连接。入口 9例如在机动车I的行驶方向或纵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布置在冷却器4前面。
[0033]发动机罩3具有此处未特别示出的承载结构11以及外壳12。在发动机舱2中存在变形区域13,只要由外部施加的力(箭头14)作用在发动机罩3上,则承载结构11和/或外壳12就可以回撤至该变形区域中。这种力例如可以由于事故、特别是与行人的事故而出现。变形区域13在此用于行人保护,因为其允许发动机罩3的变形。界线15表示其上方优选不布置刚性元件的区域,从而允许这种至变形区域13中的变形。
[0034]然而在此规定了,空气吸入管道8至少局部区域地布置在这个变形区域13中。这通过空气吸入管道8的特殊设计方案而实现。即规定了,这个空气吸入管道具有由透气的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纤维复合元件16并且就此而言是柔性的。纤维复合元件16优选包围或围绕空气吸入管道8的引导空气的内腔。此外在纤维复合元件16的朝向内腔的侧上设置有此处不能看到的内部涂层,借助该内部涂层可以调整空气吸入管道8的透气性或渗透率。
[0035]此外内部涂层通常还具有比较平滑的表面作为纤维复合材料,从而额外还可以减小穿过空气吸入管道8的流动阻力。相应地减少空气吸入管道8的压力损耗。优选内部涂层完全敷设在纤维复合元件16的内表面上。另选的是自然也可以使纤维复合元件16作为纤维复合布置结构的核心存在,该纤维复合布置结构例如构成为夹层式纤维复合布置结构。特别优选设置热塑性材料作为纤维复合材料的基质。
[0036]在此图2示出发动机罩3的承载结构11的从下方看的视图。明显可见的是空气吸入管道借助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7(在此为两个固定元件17)固定在发动机罩3或其承载结构11上。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在此优选设计为减振元件或具有这样的减振元件。该减振元件设计成,使得空气吸入管道8的振动不传递或仅以大幅度弱化的形式传递到发动机罩3或机动车I上。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明显改善了机动车I的声学效果。
[0037]此外还可以看到,空气吸入管道8在其下侧上具有入口9和出口 10。通过这样定向的出口 10确保了,在发动机罩3的闭合位置上实现了与例如分配给空气过滤器6的连接件7的流动连接。
[0038]附图标记列表:
[0039]I 机动车
[0040]2发动机舱[0041 ] 3发动机罩
[0042]4冷却器
[0043]5空气输入装置
[0044]6空气过滤器
[0045]7连接件
[0046]8空气吸入管道
[0047]9 入口
[0048]10 出口
[0049]11承载结构
[0050]12 外壳[0051 ] 13变形区域
[0052]14 箭头
[0053]15 界线
[0054]16纤维复合元件
[0055] 17固定元件
【主权项】
1.一种机动车(I),具有能够借助发动机罩(3)闭锁的发动机舱(2),在所述发动机舱中布置有空气吸入管道(8),所述空气吸入管道通过空气过滤器(6)间接地以流体技术方式连接至内燃机的进气管,所述空气吸入管道由入口一直延伸到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具有由透气的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纤维复合元件(16),其中,沿着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空气能够穿过所述纤维复合元件(16)进入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的引导空气的内腔中,从而即使在入口堵塞的情况下空气也能够通过出口出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元件(16)在朝向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的引导空气的内腔的侧上具有内部涂层,和/或所述纤维复合元件在背对所述内腔的侧上具有外部涂层。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涂层和/或所述外部涂层作为薄膜存在。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元件(16)作为纤维复合布置结构的核心存在。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罩(3)上。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为固定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而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元件。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罩(3)的、用于行人保护的变形区域(13)中。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至少局部区域地集成到所述发动机罩(3)中。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3)具有承载结构(11)和在外侧布置在所述承载结构(11)上的外壳(12),其中,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至少局部区域地布置在所述承载结构(11)中,和/或所述空气吸入管道至少局部区域地由所述发动机罩(3)的安装件和/或所述外壳(12)形成。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热塑性材料作为基质,特别是所述纤维复合材料作为LWRT材料存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1),其具有可以借助发动机罩(3)闭锁的发动机舱(2),在该发动机舱中布置有可以流体技术地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到内燃机进气管的空气吸入管道(8)。在此规定,所述空气吸入管道(8)具有由透气的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的纤维复合元件(16)。
【IPC分类】F02M35/12, B60R21/34, F02M35/16, F02M35/10, B60K13/02
【公开号】CN105593505
【申请号】CN201480054615
【发明人】G·卡劳克
【申请人】奥迪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3日
【公告号】DE102013016578A1, WO201504903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