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849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
【背景技术】
[0002]CN201334935Y公开了一种缸盖罩油气分离装置,其包括缸盖罩以及设在缸盖罩内的盖板和盖板座,盖板与缸盖罩之间设置有若干组相互错开的迷宫挡板,缸盖罩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管,盖板侧面设置有U形回油管;其采用迷宫式的S形回路来增加窜气(由气体和机油构成)的行程,加大气体与机油分离的概率。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增加增压系统(形成增压发动机)后,由于增压器有窜气且活塞窜气量有所上升,总窜气量是原机型的2倍,窜气流速大,如果仍采用上述缸盖罩油气分离装置,则气体与机油分离的概率较低,气体携带机油从出气管排出,会造成机油消耗大量增加,并使得燃烧室积碳严重、排放超标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以使油气分离效果更好。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由下侧具有长方形空腔的缸罩本体和连接在缸罩本体上且遮住所述长方形空腔的盖板构成,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长方形空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油口,缸罩本体的后侧壁上连接有与长方形空腔相通的出气管,窜气从进气口进入长方形空腔,分离后的气体能从出气管排出,分离后的机油能从出油口流出。所述进气口开设在盖板的前端部,盖板上由前向后(即沿盖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导油槽、与前导油槽相通的集油槽和与集油槽相通的后导油槽,所述出油口开设在集油槽的底部;所述盖板上焊接有位于进气口后侧且截面呈Z形的第一挡油板,该第一挡油板的上侧水平部分位于进气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油板上焊接有位于前导油槽上方且截面呈“」”形的第二挡油板,该第二挡油板的水平部分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盖板上焊接有位于集油槽上方的集油槽挡板,该集油槽挡板上垂直焊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油气分离板,第一油气分离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第二油气分离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相互错开(即第二通气孔的轴线与第三通气孔的轴线不重合)。所述缸罩本体的顶壁对应于进气口的上方设有多根挡油条,所述缸罩本体的顶壁中部垂直设有第三挡油板,该第三挡油板位于第二油气分离板的后方。
[0005]所述挡油条为与长方形空腔的短边垂直的条状凸起。
[0006]所述挡油条为与长方形空腔的短边平行的条状凸起。
[0007]为了增加窜气与第三挡油板的接触面积,使油气分离效果更好,并方便油滴落下,所述第三挡油板靠近第二油气分离板的一侧面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条状凸起,该条状凸起的长度方向与缸罩本体的顶壁垂直。
[0008]为了方便油滴流入集油槽,所述集油槽挡板的中部形成有向上突起,所述第一、第二油气分离板焊接在该突起上,所述集油槽挡板的两侧边开设有回油缺口。
[0009]为了防止窜气从出油口进入长方形空腔,所述集油槽的底部焊接有出油管,该出油管穿过所述出油口且出口端位于长方形空腔之外。
[0010]为了减小分离的机油被气体重新带走的概率,所述前导油槽为设在盖板上的多根相互平行且截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所述集油槽为设在盖板上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后导油槽为设在盖板上的多根相互平行且截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0012](I)采用挡油条、第一挡油板进行油气预分离,采用第二挡油板、第一、第二油气分离板以及第三挡油板进行多孔撞板精分离,其增加了气体与机油分离的概率,油气分离效果好,降低了机油消耗,并且解决了积碳和排放问题。
[0013](2)可适用于铝合金缸罩和塑料缸罩,占用空间小,重量较轻。
[0014](3)第一挡油板的上侧水平部分挡住一部分进气口,使窜气绕过第一挡油板,防止了凸轮轴抛甩的机油直接进入长方形空腔;挡油条增加了窜气与缸罩本体的接触面积,分离了大颗粒较重的油滴。
[0015](4)第三挡油板上的多根相互平行的条状凸起增加了窜气与第三挡油板的接触面积,油气分离更彻底,同时机油滴落方便、顺畅。
[0016](5)集油槽挡板的两侧边开设的回油缺口方便了机油油滴流入集油槽内。
[0017](6)前、后导油槽的结构减小了机油被气体重新带走的概率,减少了机油的损耗。
[0018](7)出油管能防止窜气从出油口进入长方形空腔,避免了对油气分离效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盖板的轴测图。
[0021]图3为缸罩本体的长方形空腔的仰视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23]图中,1-缸罩本体、2-盖板、3-出气管、4-第一挡油板、5-第二挡油板、6_集油槽挡板、7-第一油气分离板、8-第二油气分离板、9-出油管、11-长方形空腔、12-挡油条、13-第三挡油板、21-进气口、22-前导油槽、23-集油槽、24-后导油槽、51-第一通气孔、61-回油缺口、71-第二通气孔、81-第三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的汽车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油气分离腔,由下侧具有长方形空腔11的缸罩本体I和铆接在缸罩本体I上且遮住长方形空腔11的盖板2构成,盖板2的前端部开设有与长方形空腔11相通的进气口 21,缸罩本体I的后侧壁上连接有与长方形空腔11相通的出气管3。盖板2上由前向后(即沿盖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导油槽22、与前导油槽22相通的集油槽23和与集油槽23相通的后导油槽24,前导油槽22为设在盖板2上的三根相互平行且截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集油槽23为设在盖板2上的长方形凹槽,后导油槽24为设在盖板2上的两根相互平行且截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在集油槽23的底部开设有出油口并焊接有出油管9 (内径较小),出油管9穿过出油口且出口端位于长方形空腔11之外(即出口端伸入发动机内)。
[0026]盖板2上焊接有位于进气口 21后侧且截面呈Z形的第一挡油板4,该第一挡油板4的上侧水平部分位于进气口 21的上方;第一挡油板4上焊接有位于前导油槽22上方且截面呈“」”形的第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