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863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回油道是发动机机体上一种提供给气缸盖润滑油回流到油底壳的通道,随发动机机体外轮廓从机体顶面贯通至机体底面。传统发动机机体包括原曲轴箱2和原气缸体I,如图1所示。原回油道4位于发动机机体进气侧或排气侧,且原回油道下端出口位于两原曲轴主轴承座3之间的区域,如图2所示。由于原回油道截面积较大,因此传统发动机机体的回油道会在发动机机体的进气侧或排气侧形成较大凸起5,尤其在曲轴箱部位,凸起的高度会使机体在进气侧或排气侧方向上的宽度增加,这样既增加了曲轴箱的尺寸,同时也增加了重量和制造成本。CN201255041公开的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回油道,其特征在于回油道是通过铸造成型,同时该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铸造成型的回油道的发动机汽缸体;由于回油道是通过铸造成型,降低了缸体毛坯重量,同时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刀具消耗,节约了成本,缸盖回油孔和缸体回油孔位置错位时,可以铸造成异形孔,这样解决了加工难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但不能很好地减轻发动机本体重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在保证回油量和曲柄连杆机构运动间隙的前提下,减小发动机机体体积、有效的减轻发动机机体重量、减少制造成本,使发动机结构紧凑、性能可靠。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由曲轴箱和气缸体构成,在发动机机体内设有贯通机体顶面与主轴承轴座的回油道,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道的下端出口位于曲轴主轴承座上。
[0005]进一步,所述回油道为一个或者多个。
[0006]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
[0007]由于将发动机机体曲轴箱上的回油道设计在到曲轴主轴承座上,消除了发动机机体曲轴箱部位进气侧或排气侧的凸起,减小了发动机机体的体积和重量,同时,减少了制造成本,使得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传统发动机机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09]图2是传统发动机机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原气缸体,2-原曲轴箱,3-原曲轴主轴承座,4-原回油道,5-凸起;
[0013]6-曲轴箱,7-气缸体,8-曲轴主轴承座,9-回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5]参见图3或图4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由曲轴箱6和气缸体7构成,在发动机机体内设有贯通机体顶面与主轴承座的回油道9,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道9的下端出口位于曲轴主轴承座8。
[0016]参见图3,所述回油道9为两个(如果一个回油道的横截面积等于或大于原回油道的横截面积时,可设一个回油道;也可以设三个、四个回油道,即构成另外的实施例)。
[0017]所述两个回油道9的横截面积等于或者大于原回油道的横截面积。
[0018]参见图2,原回油道4沿发动机机体前后端方向上的长度为a,沿发动机机体进气侧或排气侧方向上的宽度为b,原回油道4在原曲轴箱2进气侧或排气侧形成的凸起5的高度为c;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曲轴主轴承座宽度为d。
[0019]在保证曲柄连杆机构运动间隙的前提下,将长度a减小至al,al小于宽度d,再根据回油道截面积设计回油道宽度bl。若宽度bl影响了轴盖的安装定位,则需在曲轴主轴承座上设多个回油道。必须保证回油道的横截面积不减少。
[0020]最终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机体,消除了发动机机体上的凸起5,即原回油道在进气侧或排气侧形成的凸起高度c为15.67mm,而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凸起高度为0mm,从而减小了发动机集体的体积和重量,同时,减少了制造成本,使得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能可靠。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由曲轴箱(6)和气缸体(7)构成,在发动机机体内设有贯通机体顶面与主轴承轴座的回油道(9),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道(9)的下端出口位于曲轴主轴承座(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道(9)为一个或者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机体回油道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由曲轴箱和气缸体构成,在发动机机体内设有贯通机体顶面与主轴承轴座的回油道,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道的下端出口位于曲轴主轴承座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发动机机体体积、有效的减轻发动机机体重量、减少制造成本,使发动机结构紧凑、性能可靠。
【IPC分类】F02F1/20, F02F7/00
【公开号】CN205370780
【申请号】CN201620144727
【发明人】马骏鹏, 秦亮, 王亚鹏, 徐勇, 李久林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