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械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706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机械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械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智能微型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微机电系统(M五MS)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的一个研究趋势是系统级芯
片C^欲m o" a cfe;p, soc),将各种微传感器、微制动器、控制电路、通讯系统以及能源系统
集成在单个芯片上,来提高系统性能、有效降低系统体积和制造成本。其中能源系统至关重 要,为其他组件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变压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压转换元件,在能源系统中有 着广泛应用。
现有的基于MEMS技术的微机械变压器都是电感耦合式的。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主 /次线圈配置结构。线圈既有平面螺旋形的("^ Co"/ o" Micro Jkfec/z朋/ca/
Co< fEC7r」,2005, 7953-7957),也有三维螺线管形的(乂 Mfcroe/ecfTOwec/z. Sj^., ,05, 朋6-W; '/ £/ecfra" Dev/c^ Meering (7五1XM义2卵(5, /取7-4)。然而,电感耦合式的微机械变压 器不仅结构设计复杂、占用较大芯片面积。对于三维螺线管形而言,其制作工艺也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感耦合式微机械变压器在结构设计、体积、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机械变压器及其制作工艺。该变压器采用电容耦合方式,利用静 电感应工作原理。
参阅图l,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三导体3、基底 4和锚点6;第三导体3位于基底4上,与外界地相连;第一导体l与第二导体2均通过锚点 6悬置于基底4上,第一导体1输入电压P^,第二导体2输出感应电压K"&。第一导体l、 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两两之间构成平板电容。
多级变压器,作为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特例,由更多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 上的导体构成,任一悬置导体与第三导体3之间、相邻两悬置导体之间均构成平板电容。
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第三导体3分别通过输入焊盘8、输出焊盘9、接地焊盘7与 外界相连。 '
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的材料为半导体导电材料。
参阅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第一导体1与第三导体3以及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之间的等效电容分别记为C/2、Cu和C力。
则根据基本的电路原理,可知感应电压K,^c和输入电压J^之间的关系如公式(l)所示
L =~^~J7 (1)
Ci2 +^23
其中,系数 Q2 为微机械变压器的电压转换率。
C12 + C23
参阅图3,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l:在基底4的表面生长一层金属薄膜,并刻蚀出图形,形成第三导体3; 步骤2:在结构材料5的一侧刻蚀出锚点6;
步骤3:将由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结构通过锚点6键合在一起,并将结构材料5减薄至所 需厚度;
步骤4:对结构材料5进行刻蚀,得到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形成微机械变压器。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微机械变压器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工艺成熟、体积小等优点,同时很 容易扩展成多级变压器,在设计片上型多输出、复杂能源系统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图l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图
图2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图3本发明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图4实施例1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2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2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图7实施例2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其中1 _第一导体;2 _第二导体;3 —第三导体;4 一基底;5 —结构材料;6 — 锚点;7 —接地焊盘;8 —输入焊盘;9 一输出焊盘;10 —输出焊盘;11 —第四导 体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1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由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第三导体 3、基底4和锚点6组成;第三导体3位于基底4上,通过接地焊盘7与外界地相连;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均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上,第一导体1由输入焊盘8输入电压K ,第 二导体2由输出焊盘9输出感应电压J^^c。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两两之间 构成平板电容;基底4材料为玻璃。
参阅图2,为本实施例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 第一导体1与第三导体3以及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之间的等效电容分别记为Cu、 Cu和 C23。则根据基本的电路原理,可知感应电压K油c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其中,系数 。12 为微机械变压器的电压转换率。 C[2 + C23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l:在玻璃基底4的表面生长一层金膜,并刻蚀出图形,形成第三导体3、接地焊盘7、 输入焊盘8和输出焊盘9;
步骤2:在掺杂硅结构材料5的一侧刻蚀出10pm高的锚点6;
步骤3:将由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结构通过锚点6键合在一起,并将掺杂硅结构材料5减 薄至30)irn厚;
步骤4:对掺杂硅结构材料5进行刻蚀,得到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形成微机械变压器。 实施例2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的微机械变压器为双级结构,由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第四导 体ll、第三导体3、基底4和锚点6组成。第三导体3位于基底4上,通过接地焊盘7与外 界地相连;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与第四导体11均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上,第一导体 1由输入焊盘8输入电压^,第二导体2由输出焊盘9输出感应电压Fw^,第四导体ll由 输出焊盘10输出感应电压K涵c2。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第四导体ll与第三导体3两两 之间构成平板电容。基底4材料为硅。
参阅图6,为本实施例提出的微机械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 第一导体1与第三导体3、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第二导体2与第四导体11以及第四导 体11与第三导体3之间的等效电容分别记为C72、 C/3、 C23、 C2/和C/.3。则根据基本的电路 原理,可知第1级感应电压J^rf^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如公式(3)所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其中,系数 Q2 为微机械变压器的第l级电压转换率。 C12 +c23第2级感应电压F,ww和输入电压F,"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公式(4)所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其中,系数 ^!'为微机械变压器的第2级电压转换率。<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l:在硅基底4的表面生长一层铝膜,并刻蚀出图形,形成第三导体3、接地焊盘7、输 入焊盘8、输出焊盘9和输出焊盘10;
步骤2:在导电砷化镓结构材料5的一侧刻蚀出15pm高的锚点6;
步骤3:将由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结构通过锚点6键合在一起,并将导电砷化镓结构材料5 减薄至5(^m厚;
步骤4:对导电砷化镓结构材料5进行刻蚀,得到第一导体l、第二导体2和第四导体11,
形成两级微机械变压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微机械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三导体(3)、基底(4)和锚点(6);所述的第三导体(3)位于基底(4)上,与外界地相连;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均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上,第一导体(1)输入电压,第二导体(2)输出感应电压;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与第三导体(3)两两之间构成平板电容。
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压器还包括更多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上的导体,任一悬置导体与第三导体(3)之间、相邻 两悬置导体之间均构成平板电容。
3.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1)通过输 入焊盘(8)与外界地相连;所述的第二导体(2)通过输入焊盘(8)输入电压;所 述的第三导体(3)通过接地焊盘(7)输出感应电压。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微机械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的材料为半导体导电材料。
5. —种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变压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步骤l:在基底(4)的表面生长一层金属薄膜,并刻蚀出图形,形成第三导体 (3);步骤2:在结构材料(5)的一侧刻蚀出锚点(6);步骤3:将由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结构通过锚点(6)键合在一起,并将结构材 料(5)减薄至所需厚度;'步骤4:对结构材料(5)进行刻蚀,得到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形成 微机械变压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机械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智能微型器件领域。该微机械变压器的第三导体3位于基底4上,与外界地相连;第一导体1与第二导体2均通过锚点6悬置于基底4上,第一导体1输入电压V<sub>in</sub>,第二导体2输出感应电压V<sub>induc</sub>。各导体两两之间构成平板电容。此外,该变压器还可以通过更多悬置导体的形式得到多级变压器。该微机械变压器可以通过以下工艺过程得到基底上生长薄膜、刻蚀、结构材料上刻蚀锚点、键合、减薄、刻蚀结构材料。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微机械变压器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工艺成熟、体积小等优点,同时很容易扩展成多级变压器,在设计片上型多输出、复杂能源系统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B81B7/02GK101538003SQ20091002202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5日
发明者乔大勇, 苑伟政, 虞益挺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