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设备、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与电镀方法

文档序号:528886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镀设备、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与电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镀设备、该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与电镀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同时实施电镀及解离一被镀金属的电镀设备、该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及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工艺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让一被镀金属附着在一被镀物上,使该被镀物上均勻的布满该被镀金属。无论是何种电镀设备,或是何种被镀金属,其原理均是利用一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及一正、负电极来实施电镀。实施电镀时,该正电极会置于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该负电极会与被镀物接触,再将该被镀物置于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一般而言,为了工艺上的方便,通常会以一挂架或置物架充当负电极,用于固定该被镀物;所以该挂架或置物架会同时具有固定与导电的功能。然而,一旦开始实施电镀后, 该挂架上也会被镀上被镀金属。如此,不但浪费水溶液中的被镀金属离子,还会改变被镀物上的电流特性,影响被镀物的电镀效果;这在精密电镀的领域上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传统作法上,会在实施电镀一段时间后,将该电镀工艺中断,取下该挂架或置物架,再利用额外的剥离(或解离)手段或机具来对该挂架实施被镀金属的剥离(或解离)。然而,这种方式必须使工艺中断,增加工时,还需浪费成本来解离该挂架上的被镀金属,十分不方便。因此,如何使电镀工艺连续不中断,且在实施电镀时可以同时解离被镀金属,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电镀工艺连续不中断,且在实施电镀时可以同时解离被镀的被镀金属,以降低工时,节省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设备,其用于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该电镀设备包括有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至少一第三电极、至少一第四电极及至少一带动轮单元,每一带动轮单元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该些第一导电体分布在该带动轮单元旋转轴心的周边且环绕该旋转轴心而旋转,该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且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的该第一导电体会与该被镀物相导通,与该被镀物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周边设置有至少一第三电极或一第四电极。由此,当该第一电极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二电极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端、该第三电极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四电极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端时,与该被镀物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会吸引被镀金属离子,另一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可将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电镀设备,其用于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该电镀设备包括有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至少二第三电极、至少二第四电极及至少一带动轮单元,每一带动轮单元均包括有一第一轮状结构、一第二轮状结构、一转轴体及至少二导线装置,该第一轮状结构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该些第一导电体分布在该转轴体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旋转,该第二轮状结构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二导电体,该些第二导电体分布在该转轴体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旋转,该转轴体连接并固定该第一轮状结构与该第二轮状结构,使该第一轮状结构与该第二轮状结构同时以该转轴体转动,每一导线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导电体与一第二导电体,使相导通的该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以相同的角速度环绕该转轴体转动;该第二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二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且相对应与该第一电极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会与该被镀物相导通,该第一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一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被镀物相导通,与该被镀物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周边设置有至少一第三电极或一第四电极。由此,当该第一电极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二电极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端、该第三电极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四电极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端时,与该被镀物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可吸引被镀金属离子,另一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可将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方法,其通过上述的电镀设备来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该电镀方法的步骤包括以该第一直流电源对该被镀物实施电镀; 转动该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该被镀物与该第一电极及其中一第一导电体相导通;通过该第三电极使另一未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上的被镀金属解离;通过该第四电极使另一未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上的被镀金属解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其通过一第三直流电源与一板状体来对上述的电镀设备实施保养,该保养方法的步骤包括使该板状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相导通;使该第一电极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负端;使该第三电极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正端;由此,当开启该第三直流电源时,即可使该第三电极上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镀设备与电镀方法可在不中断电镀工艺的前提下,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且同时解离带动轮单元上的被镀金属,解决传统使用挂架所产生的缺点。 且,当实施电镀一段时间后,还可对该电镀设备实施保养。因此,可以得到降低工时与节省成本的效果。


图I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示意图; 图IB是图IA中带动轮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前视图; 图3C是图;3B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镀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1、2、3、4 电镀设备
11、21、31 第一电极12、22、32 第二电极13、23、33 第三电极14、24、34 第四电极15、25、35、45 带动轮单元35A、45A 第一轮状结构35B 第二轮状结构151A、151B、151C、251A、251B、251C、351 第一导电体352:第二导电体355 导线装置356 转轴体357:固定轮159.359A.359B 绝缘结构91 第一直流电源92 第二直流电源93 被镀物96 滚轮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及其效果,以下以一常见的 “镀铜工艺”为例来介绍本发明。镀铜工艺一般采用硫酸铜溶液实现。当硫酸铜颗粒溶解在水中时,带有正电荷的铜离子(Cu2+)会游离在水中。镀铜工艺的基本化学式为Cu e Cu2++2e-0因为该化学式为一可逆反应,故可通过电压来控制该化学式的反应方向。其中,被镀金属即为铜(Cu)金属, 被镀金属离子即为铜离子(Cu2+),被镀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即为硫酸铜水溶液。参见图1A,图I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示意图。如图IA所示,一电镀设备1,用于对一被镀物93实施电镀,该电镀设备1包括有一第一电极11、二第二电极12、一第三电极13、一第四电极14、一带动轮单元15及一滚轮结构96。其中,该第一电极11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91的负端,两第二电极12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正端,该第三电极13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92的负端,该第四电极14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92的正端。该带动轮单元15与该滚轮结构96分别位于该被镀物93的左右两侧而将该被镀物93 夹持,通过该带动轮单元15的转动,即可使该被镀物93被带往图的上方移动。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带动轮单元15可通过齿轮、皮带、转动螺杆或其他型式机械结构的带动而转动,而该滚轮结构96可被动地支撑并抵住在该被镀物93的右侧。当然,该滚轮结构96的转动方式也可通过齿轮、皮带、转动螺杆或其他型式机械结构,而相对应地配合该被镀物93的移动速度而转动。该带动轮单元15包括有三个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及
6第一导电体151C,该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及第一导电体151C分布在该带动轮单元15旋转轴心(未编号)的周边且环绕该旋转轴心而旋转。该带动轮单元15的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及第一导电体151C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11相导通。当该带动轮单元15旋转时,与该第一电极11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A同时也会与该被镀物93相导通,与该被镀物93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B周边设置有一第三电极13及一第四电极14。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带动轮单元15的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及第一导电体151C之间通过一绝缘结构159而隔绝,以使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 及第一导电体151C间彼此不相导通,并通过该绝缘结构159而固定。该绝缘结构159的材质可为橡胶、塑料、树脂、压克力、陶瓷、聚合物或其他任何绝缘体,而该绝缘结构159的形状可为任意的外形。还有,电镀时所需的硫酸铜水溶液分布在三个第一导电体的外部,使该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被镀物93及该带动轮单元15的外部均与该硫酸铜水溶液接触;该带动轮单元15的内部及该第一电极11则被隔绝,未与该硫酸铜水溶液接触。同时参见图IA与图1B,图IB是图IA中带动轮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IB 所示,当开启该第一直流电源91及该第二直流电源92时,该第三电极13上会不断地补充负电荷(即电子e_),该第四电极14上会不断地补充正电荷;该被镀物93及该第一导电体 151A则因为通过该第一电极11而与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负端相耦接,所以该被镀物93及该第一导电体151A在与硫酸铜水溶液接触之处也会有负电荷不断地补充进来。该第一导电体151B及第一导电体151C则因为未与该第一电极11接触,所以呈电中性。此时,在被镀物93的左右两侧,水溶液中的被镀金属离子(Cu2+)受到被镀物93上的负电荷吸引,便会附着并沉积在该被镀物93的两侧表面上;该些沉积的被镀金属离子(Cu2+)会获得负电荷 (即电子e_)而形成被镀金属(Cu)元素;由此,即可在该被镀物93的表面镀上一层被镀金属(Cu)元素。然而,在该第一导电体151A的外侧之处,被镀金属离子(Cu2+)也因为负电荷的吸引而附着沉积在该第一导电体151A的外侧表面,形成被镀金属(Cu)元素。因此,在电镀过程中,只要是与负电源端相导通之处,均无可避免地会吸引水溶液中的被镀金属离子(Cu2+)沉积,然后形成被镀金属(Cu)元素。当该第一导电体151A外部累积的被镀金属 (Cu)元素越多时,其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及电阻就会改变,影响电镀的质量,这在精密电镀的领域中是不可接受的。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镀设备1即利用该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 14及旋转式的带动轮单元15来解决这种问题。在此,以图IB左上角放大图的第一导电体 151B来说明。如图IB所示,该第三电极13会由该第二直流电源92不断地补充负电荷,该第四电极14会由该第二直流电源92不断地补充正电荷。该第一导电体151B呈电中性,且在外侧附着有被镀金属(Cu)元素。当该第二直流电源92开启后,水溶液中的被镀金属离子(Cu2+)受到第三电极13的吸力及第四电极14的斥力,会全部往该第三电极13的方向移动。此时,在该第一导电体151B外侧的被镀金属(Cu)元素,也会同时受该第三电极13的负电压与第四电极14的正电压所吸引,而解离成为被镀金属离子(Cu2+)与电子。此即是利用上述的化学平衡方程式的原理,通过电压的正负变化而改变化学平衡方程式的行进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电极13及第四电极14的作用均是在于促使铜元素解离成为一个铜离子及两个电子。
由此,当该带动轮单元15不断地旋转时,与第一电极11、被镀物93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A会吸引被镀金属离子(Cu2+),并沉积而形成被镀金属(Cu)元素。当该第一导电体旋转至第三电极13及第四电极14周边时,该第一导电体151B与该被镀物93、该第一电极11形成不导通的状态,此时即会受到该第三电极13及第四电极14的影响而将沉积的被镀金属(Cu)元素解离。如此,该带动轮单元15上多个第一导电体的表面便不会持续地累积被镀金属(Cu)元素,也就不会影响电镀的质量。因此,传统使用挂架来实施电镀所产生的工艺中断、额外的剥铜程序、工时较长、成本较高等这些缺点便不再发生。另外,本实施例该带动轮单元15的第一导电体的数目为三个,因此每一第一导电体所分布的角度为1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第一导电体的数目变更为二个、四个、五个、六个,如此,每一第一导电体的角度则分别为180度、90度、72度、60度。接下来介绍其他实施例。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电镀设备2包括有二第一电极21、二第二电极22、二第三电极23、二第四电极M及二带动轮单元25。在本实施例中,两带动轮单元25分别位于该被镀物93的两侧, 且两带动轮单元25的第一导电体251A、第一导电体251B及第一导电体251C的设置方式以被镀物93为中心呈左右相对称,即,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体251A相对称,两第一导电体 25IB相对称,两第一导电体25IC相对称。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2维O-Dimension)的电镀设备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上述2维的实施例延伸至3维(3-Dimension)。同时参见图3A、图3B,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立体图,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前视图。如图3A与图 3B所示,该电镀设备3用于对一被镀物93实施电镀,该电镀设备3包括有一第一电极31、 二第二电极32、二第三电极33、二第四电极34及两带动轮单元35。该第一电极31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91的负端,两第二电极32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正端,两第三电极 33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92的负端,两第四电极34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92的正端。每一带动轮单元35均包括有一第一轮状结构35A、一第二轮状结构35B、一转轴体356、一固定轮357及四导线装置355(仅绘示2个)。该固定轮357设置在该转轴体356上。该第一轮状结构35A包括有四个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351,该些第一导电体351分别以90 度角的方式分布在该转轴体356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356旋转。该第二轮状结构35B包括有四个互不相导通的第二导电体352,该些第二导电体352分别以90度角的方式分布在该转轴体356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356旋转。该转轴体356连接并固定该第一轮状结构 35A与该第二轮状结构35B,使该第一轮状结构35A与该第二轮状结构35B同时以该转轴体 356转动。该些导线装置355设置在该转轴体356内部而与外部隔绝,且每一导线装置355 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导电体351与一第二导电体352,使相导通的该第一导电体351及第二导电体352以相同的角速度环绕该转轴体356转动。在较佳实施例中,同一带动轮单元 35的第一轮状结构35A与第二轮状结构35B上下相对应,使每一导线装置355两端的第一导电体351与第二导电体352也因此而上下相对应,因此,该导线装置355两端的第一导电体351与第二导电体352位于该转轴体356的相同幅角上;即,从该带动轮单元35的正上方观之,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351与第二导电体352会上下重叠。因此,该导线装置355以垂直设置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体351与第二导电体352。该两带动轮单元35分别位于该被镀物93的左右两侧而呈相对称设置,使其中一带动轮单元35的第一轮状结构35A、第二轮状结构35B、转轴体356、固定轮357分别与另一带动轮单元35的第一轮状结构35A、第二轮状结构35B、转轴体356、固定轮357左右相对称。两带动轮单元35的固定轮357位于该被镀物93的左右两侧而与该被镀物93相抵接,当两固定轮357随同其转轴体356转动时,可用于左右夹持该被镀物93,使该被镀物93 不会晃动。每一第二轮状结构35B的多个第二导电体352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 31相接触而导通,且相对应与该第一电极31导通的第一导电体351会与该被镀物93相接触而导通。每一第一轮状结构35A的多个第一导电体351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被镀物93 相接触而导通,与该被镀物93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351周边设置有一第三电极33及一第四电极;34。在该第二轮状结构35B之中,四个第二导电体352通过一绝缘结构359A与另一绝缘结构359B而隔绝与固定;该绝缘结构359A可为设置在四个第二导电体352之间的橡胶, 其目的在于绝缘;该绝缘结构359B可为设置在四个第二导电体352上方的环状物,其目的在于固定与绝缘。同理,第一轮状结构35A的四个第一导电体351也可利用相同方法而绝缘与固定。请同时参见图3A 图3C,图3C是图;3B的A-A剖面图。如图3C所示,该电镀设备3的带动轮单元35可两两相对称在被镀物93的左右两侧设置,且可视该被镀物93的长度而增加该带动轮单元35的数目。此外,两带动轮单元35的多个第一导电体351的设置方式以被镀物93为中心呈左右相对称。该些导线装置355均设置在该带动轮单元35的内部,并与该带动轮单元35外部的水溶液隔绝;每一导线装置355与一第一导电体351接触, 并通过该带动轮单元35的旋转而依次轮流与该被镀物93相导通。还有,在较佳实施例中, 该被镀物93通过两相对称第一轮状结构35A的带动而移动。如图;3B所示,当开启该第一直流电源91及该第二直流电源92开始电镀时,负电荷会由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负端,依次经过第一电极31、第二导电体352、导线装置355、第一导电体351后,而流动至该被镀物93上,使该被镀物93上不断地补充负电荷。另外,该第三电极33上会不断地补充负电荷,该第二电极32与该第四电极34上则会不断地补充正电荷。接下来,利用图1A、图IB相同的原理,通过该第一轮状结构35A不断地旋转,使其第一导电体351轮流与该第一电极31导通;如此,与该第一电极31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351与被镀物93即可吸引被镀金属离子(Cu2+)附着,并沉积而形成被镀金属(Cu)元素;由此,即可在该被镀物93的表面镀上一层被镀金属(Cu)元素。另外,其他与第一电极31不相导通而靠近该第三电极33、第四电极34的该些第一导电体351,即可将已沉积的被镀金属(Cu) 元素解离。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以两带动轮单元将被镀物夹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只以一带动轮单元来实现。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立体图。如图4所示,该电镀设备4利用一带动轮单元45的第一轮状结构45A与一滚轮结构96而将该被镀物93夹住,并利用该带动轮单元45的转动而带动该被镀物93。该滚轮结构96可为被动式或主动式的转动。接下来进一步揭露上述电镀设备所使用的电镀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镀方法可应用于上述所有实施例,然而为了说明的方便,以下以图IA 图IB的实施例来说明。参见图5,该电镀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Pl 以该第一直流电源91对该被镀物93实施电镀,电镀时,该第一电极11与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负端相耦接,该第二电极12与该第一直流电源91的正端相耦接。步骤P2 转动该带动轮单元15的第一导电体151A、第一导电体151B及第一导电体151C,使该些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环绕该旋转轴心而旋转。步骤P3 当旋转时,该被镀物93与该第一电极11及其中一第一导电体相导通,此一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A及该被镀物93上均会有被镀金属(Cu)的沉积。步骤P41 因为该第三电极13与该第二直流电源92的负端相耦接,所以通过该第三电极13即可使另一未导通且与该第三电极13相邻的第一导电体 151B上的被镀金属(Cu)解离。步骤P42:因为该第四电极14与该第二直流电源92的正端相耦接,所以通过该第四电极14即可使另一未导通且与该第四电极14相邻的第一导电体 151B上的被镀金属(Cu)解离。在较佳实施例中,可同时实施步骤P41及步骤P42,使第三电极13及第四电极14同时以电压来影响上述化学平衡方程式的行进方向,即可使另一未导通的第一导电体151B上的被镀金属(Cu)解离。上述的电镀设备1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第三电极13上会不断沉积被镀金属(Cu), 且因为该第三电极13邻近该第一导电体151B设置,所以越来越厚的该第三电极13迟早会与该第一导电体151B碰触而导通,如此即会失去该电镀设备1的功能。因此,每当使用一段时间,该电镀设备1即需实施保养,使该第三电极13上的被镀金属(Cu)解离。其保养方法为通过一第三直流电源与一金属材质的板状体来对上述的电镀设备1实施保养;保养时,该板状体置于上述被镀物93的位置,使该板状体与该第一导电体151A相导通。同时, 将该第一电极11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三电极13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正端。如此,当开启该第三直流电源时,该第三电极13会不断地补充正电荷,再通过电压的驱动,即可使该第三电极13上沉积的被镀金属(Cu)元素解离,成为被镀金属离子(Cu2+)而溶入硫酸铜水溶液中。最后,上述实施例虽然是以铜的电镀工艺来解说,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镀设备及电镀方法应用于任何金属元素的电镀,其适用的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招、铅、锌、锡、镉、银、镍、铬、钴、锰、钼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镀设备与电镀方法可在不中断电镀工艺的前提下, 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且同时解离带动轮单元上的被镀金属,解决传统使用挂架所产生的缺点。且,当实施电镀一段时间后,还可对该电镀设备实施保养,使第三电极上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成为被镀金属离子,再次进入水溶液之中重复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镀设备,用于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其特征在于,该电镀设备包括 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 至少一第三电极; 至少一第四电极;至少一带动轮单元,每一带动轮单元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该些第一导电体分布在该带动轮单元旋转轴心的周边且环绕该旋转轴心而旋转,该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且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的该第一导电体会与该被镀物相导通,与该被镀物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周边设置有至少一第三电极或一第四电极;当该第一电极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二电极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端、该第三电极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四电极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端时,与该被镀物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会吸引被镀金属离子,另一邻近第三电极或第四电极的第一导电体可将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间通过至少一绝缘结构而隔绝与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带动轮单元的数目为二,两带动轮单元分别位于该被镀物的两侧,且两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的设置方式以被镀物为中心呈左右相对称。
4.一种电镀设备,用于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其特征在于,该电镀设备包括 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 至少二第三电极; 至少二第四电极;至少一带动轮单元,每一带动轮单元均包括有一第一轮状结构、一第二轮状结构、一转轴体及至少二导线装置,该第一轮状结构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该些第一导电体分布在该转轴体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旋转,该第二轮状结构包括有至少二互不相导通的第二导电体,该些第二导电体分布在该转轴体周边且环绕该转轴体旋转,该转轴体连接并固定该第一轮状结构与该第二轮状结构,使该第一轮状结构与该第二轮状结构同时以该转轴体转动,每一导线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导电体与一第二导电体,使相导通的该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以相同的角速度环绕该转轴体转动;该第二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二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第一电极相导通,且相对应与该第一电极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会与该被镀物相导通,该第一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一导电体可通过旋转而轮流与该被镀物相导通,与该被镀物不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周边设置有至少一第三电极或一第四电极;当该第一电极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二电极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端、该第三电极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四电极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端时,与该被镀物相导通的第一导电体可吸引被镀金属离子,另一邻近于第三电极或第四电极的第一导电体可将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一导电体间或该第二轮状结构的多个第二导电体间通过至少一绝缘结构而隔绝与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导线装置两端的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位于该转轴体的相同幅角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带动轮单元的数目为二,两带动轮单元分别位于该被镀物的两侧而呈相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带动轮单元还包括有至少一设置于该转轴体上的固定轮,两相对称的带动轮单元上的固定轮互相对应,且分别与该被镀物相抵接。
9.一种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一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镀设备来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该电镀方法的步骤包括以该第一直流电源对该被镀物实施电镀; 转动该带动轮单元的多个第一导电体; 该被镀物与该第一电极及其中一第一导电体相导通; 通过该第三电极使另一未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上的被镀金属解离; 通过该第四电极使另一未导通的第一导电体上的被镀金属解离。
10.一种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一第三直流电源与一板状体来对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镀设备实施保养,该保养方法的步骤包括使该板状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相导通;使该第一电极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负端;使该第三电极耦接至该第三直流电源的正端;当开启该第三直流电源时,可使该第三电极上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镀设备、电镀设备的保养方法与电镀方法。该电镀设备用于对一被镀物实施电镀,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三电极、一第四电极及至少一带动轮单元;当该第一电极耦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二电极耦接至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端、该第三电极耦接至一第二直流电源的负端、该第四电极耦接至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端时,可利用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实施电镀,同时并利用该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将沉积的被镀金属解离。因此,可以得到降低工时与节省成本的效果。
文档编号C25D21/00GK102234831SQ2010101592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吴得清 申请人:鸿吉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