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525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包括两个成镜像设置的塑料装配座,在塑料装配座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的正极巢槽以及用于安装负电极板的负极巢槽,正极巢槽与负极巢槽在垂直方向上呈间隔分布,在正极巢槽上连接有第一接触弹片,负极巢槽上设有第二接触弹片,正电极板通过第一接触弹片插设于该正极巢槽内,负电极板通过第二接触弹片插设于负极巢槽内,在正极巢槽的槽口位置固设有与正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负极巢槽的槽口位置亦设有与负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上均设置有等量、位置匹配的金字塔凸起。本实用新型达到用以增加导电效率及尖端放电后,加强产生氢气及氧气的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氧产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

【背景技术】
[0002]全球经济及工业快速发展,石油能源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必要能源,尤其是每天代步的机动车辆更是不能一天没有石油能源,以至于国际油价节节飙高,给大众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不但如此,这些以石油作为动能的机动车辆却又排放大量的污染废气,严重破坏地球的自然生态及大气层,人们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之下,不但危害健康,更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许多相关业者便极力研发各种替代能源,以寻求解决石油对人类所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更希望藉此拯救地球环境,为下一代保留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于是才研发出氢氧产生机以制造氢氧燃气,但是作为未来清洁能源选项之一的氢气跟氧气的电解产生方法,目前现有之工艺结构,损耗电能而产生之氢气及氧气产量尚未达到经济量产之工艺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包括两个成镜像设置的塑料装配座,在所述塑料装配座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的正极巢槽以及用于安装负电极板的负极巢槽,所述正极巢槽与负极巢槽在垂直方向上呈间隔分布,在所述正极巢槽上连接有第一接触弹片,所述负极巢槽上设有第二接触弹片,所述正电极板板插设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第一接触弹片插设于该正极巢槽内,所述负电极板通过第二接触弹片插设于负极巢槽内,在所述正极巢槽的槽口位置固设有与正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所述负极巢槽的槽口位置亦设有与负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所述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上均设置有等量、位置匹配的金字塔凸起。
[0005]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装配座包括第一塑料装配座和第二塑料装配座,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的右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负极巢槽,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正极巢槽,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的左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负极巢槽,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的右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正极巢槽,所述正极巢槽的位置处于两个负极巢槽之间的中间位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为二接头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的上下两端为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接触弹片的中间设有第一中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与第一中端部之间均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正极巢槽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中端部的长度与所述正极巢槽之间的间距匹配。
[0007]进一步的,第二接触弹片为三接头弹片,第二接触弹片的上下两端为第二固定部,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中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中端部、第二中端部与第二中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与负极巢槽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二中端部与所述负极巢槽之间的间距匹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的左右两侧翼的任意两个对角位置设有装配凸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螺丝的下端部的两侧面为平整面,所述平整面通过固定片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固定连接,导电螺丝的上端为螺纹连接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装配座相对于装配导电螺丝的另一侧通过塑料件锁定正电极板/负电极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金字塔凸起的顶端点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
[0012]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字塔型有利于尖端放电原理,并且采用加粗的导电螺丝增加电流通过流量,及导电弹片的设计借由凹巢式设计双边包夹导电板也是用于增加导电接触面积,并于在弹片与导电螺丝接处点采用平面设计,种种发明设计皆是用于增加电流通过流量降底电阻设计,进而达到用以增加导电效率及尖端放电后,加强产生氢气及氧气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塑料装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第一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第一接触片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5为图1中第二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1中第二接触片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7为图1中导电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图1中正电极板或者负电极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图1中正电极板或者负电极版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至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成镜像设置的塑料装配座10,如图2所示在所述塑料装配座1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20的正极巢槽11以及用于安装负电极板30的负极巢槽12,所述正极巢槽11与负极巢槽12在垂直方向上呈间隔分布,具体的是,所述塑料装配座10包括第一塑料装配座13和第二塑料装配座14,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13的右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负极巢槽12,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13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正极巢槽11,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14的左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负极巢槽12,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14的右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正极巢槽11,所述正极巢槽11的位置处于两个负极巢槽12之间的中间位置;
[0025]在所述正极巢槽11上连接有第一接触弹片40,所述负极巢槽12上设有第二接触弹片5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接触弹片40为二接头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40的上下两端为第一固定部41,该第一接触弹片40的中间设有第一中端部42,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41与第一中端部42之间均设有第一装配槽43,所述第一装配槽43与正极巢槽11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中端部42的长度与所述正极巢槽11之间的间距匹配,在装配时直接将第一装配槽43插入正极巢槽11内,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接触弹片50为三接头弹片,第二接触弹片50的上下两端为第二固定部51,在两个第二固定部5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中端部52,所述第二固定部51与第二中端部52、第二中端部52与第二中端部52之间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二装配槽53,所述第一装配槽43与负极巢槽12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二中端部52与所述负极巢槽12之间的间距匹配,在装配时直接将第二装配槽53插入负极巢槽12内;
[0026]所述正电极板20以及负电极板30的左右两侧翼的任意两个对角位置设有装配凸起21,所述正电极板20的装配凸起21插设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40的第一装配槽43内,所述负电极板30的装配凸起21插设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50的第二装配槽53内,在所述正极巢槽11的槽口位置固设有与正电极板20导通的导电螺丝60,在所述负极巢槽12的槽口位置亦设有与负电极板30导通的导电螺丝60,如图7所示,所述导电螺丝60的下端部的两侧面为平整面61,导电螺丝的上端为螺纹连接部62,所述平整面61通过固定片80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40/第二接触弹片50固定连接,所述塑料装配座10相对于装配导电螺丝60的另一侧通过塑料件70锁定正电极板20/负电极板30,如图8和图9所示,在所述正电极板20以及负电极板30上均设置有等量、位置匹配的金字塔凸起22,所述金字塔凸起22的顶端点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
[0027]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原理:本电极结构改善电极组共分为七个零配件,分别为导电螺丝60其主要功能为导电作用,金字塔形正负极电极板其功能分别作为正电流与负电流之电流导通功能,第二接触弹片50作为负电极板30导电功能,第一接触弹片40作为正电极板20导电功能,固定件则是做为固定整座电极组之间的固定功能,固定片80作为固定螺丝导电柱与正负电极板30及塑料件70之间的连结固定的作用。
[0028]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结构流程:将金字塔型正电极板20两片分别插入二个第一装配槽43之中,金字塔型负极板三片分别插入三个第二装配槽53之中,然后安装于塑料装配座10上,之后再将导电螺丝60分别经固定片80固定于第一接触弹片40及第二接触弹片50的第一中端部42和第二中端部52,借由螺丝锁附方式与塑料固定件件固定连接。
[0029]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字塔型有利于尖端放电原理,并且采用加粗的导电螺丝60增加电流通过流量,及导电弹片的设计借由凹巢式设计双边包夹导电板也是用于增加导电接触面积,并于在弹片与导电螺丝60接处点采用平面设计,种种发明设计皆是用于增加电流通过流量降底电阻设计,进而达到用以增加导电效率及尖端放电后,加强产生氢气及氧气的效率。
[00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成镜像设置的塑料装配座,在所述塑料装配座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正电极板的正极巢槽以及用于安装负电极板的负极巢槽,所述正极巢槽与负极巢槽在垂直方向上呈间隔分布,在所述正极巢槽上连接有第一接触弹片,所述负极巢槽上设有第二接触弹片,所述正电极板通过第一接触弹片插设于该正极巢槽内,所述负电极板通过第二接触弹片插设于负极巢槽内,在所述正极巢槽的槽口位置固设有与正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所述负极巢槽的槽口位置亦设有与负电极板导通的导电螺丝,在所述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上均设置有等量、位置匹配的金字塔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装配座包括第一塑料装配座和第二塑料装配座,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的右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负极巢槽,在所述第一塑料装配座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内凹的正极巢槽,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的左侧设置有三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负极巢槽,在所述第二塑料装配座的右侧设置有两个垂直方向等距设置的正极巢槽,所述正极巢槽的位置处于两个负极巢槽之间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为二接头弹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的上下两端为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接触弹片的中间设有第一中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与第一中端部之间均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正极巢槽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一中端部的长度与所述正极巢槽之间的间距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第二接触弹片为三接头弹片,第二接触弹片的上下两端为第二固定部,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中端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中端部、第二中端部与第二中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与负极巢槽的大小匹配,所述第二中端部与所述负极巢槽之间的间距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的左右两侧翼的任意两个对角位置设有装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螺丝的下端部的两侧面为平整面,所述平整面通过固定片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固定连接,导电螺丝的上端为螺纹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装配座相对于装配导电螺丝的另一侧通过塑料件锁定正电极板/负电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氢氧产生机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字塔凸起的顶端点之间的间距为23毫米。
【文档编号】C25B1/06GK204162800SQ20142060646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邓贺云 申请人:邓贺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