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13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利用熔盐电解法提炼高纯度钛晶体,生产得到的附着在电极棒上的钛晶体直径为750~800毫米,高度为700~800毫米,其中电极棒的直径为180~200毫米。电极棒上沿径向由外向内,钛晶体由蓬松的枝晶状逐渐变为致密的块状结构。

处于最内层即附着面上的钛晶体,杂质含量相对较高,而在附着面以外的钛晶体纯度较高,在剥离非附着面上的钛晶体后,留下的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越薄,相应的,得到的高纯度钛晶体的体量越大,剥离高纯度钛晶体越彻底。

现有技术方案中,剥离电极棒外的全部钛晶体,使用的工具为钛耙和钛端电镐。钛耙用于剥离蓬松的外层钛晶体,其余的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则使用钛端电镐剥离。钛耙具有多个齿,钛耙稍微施力,钛靶的齿扒过的外层钛晶体即可大面积的剥离。随着钛晶体径向由外向内逐渐呈致密的块状结构,使用钛耙扒落钛晶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剥离至距电极棒表面2~3cm处时,由于钛晶体过于致密,钛靶无法将其扒落。其余的含附着面的2~3cm厚的内层致密钛晶体则使用钛端电镐剥离,钛端电镐的挖掘端有尖头、弯曲或者铲状结构,钛端电镐的挖掘端置于钛晶体的附着面与电极棒之间的缝隙,顺着电极棒高度方向施力,内层致密钛晶体连带着附着面在挖掘端推进下呈片状剥离。由于施力点不容易寻找,钛端电镐难以将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与其余部分分开剥离。

按照现有技术方案剥离电极棒外的钛晶体,得到的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2~3cm厚,厚度较大,所述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以外的部分也属于高纯度钛晶体,但未被剥离下来,高纯度钛晶体剥离的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利用熔盐电解法提炼高纯度钛晶体结束后,使用钛耙和钛端电镐剥离电极棒外的钛晶体,得到的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的厚度较大,高纯度钛晶体剥离的不彻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包括:电机;多个齿轮片;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齿轮片的中心孔,所述齿轮片固定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轴带动所述齿轮片转动。

可选的,所述齿轮片在所述齿轮轴上按相同间距平行排列。

可选的,所述齿轮片的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齿轮片的齿顶圆直径为85~95mm,齿根圆直径为65~75mm,轴向厚度为2~4mm。

可选的,所述齿轮片的齿为斜齿。

可选的,所述齿轮片的个数大于或等于5。

可选的,所述固定套设方式为键连接或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上的防护罩,所述齿轮片处于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有开口,所述齿轮片的部分边缘从所述开口中伸出。

可选的,所述防护罩为棱柱形,所述防护罩具有缺失的侧面,作为所述开口。

可选的,所述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电机和防护罩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防护罩的开口背向所述固定支架。

可选的,所述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把手,所述把手在所述防护罩开口方向的背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设置方式为螺连、焊接或插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为板状或块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的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多个齿轮片固定套设在齿轮轴上,电机驱动齿轮片共同转动,齿轮片的边缘持续快速击打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以外的部分,所述部分的钛晶体在较大范围内受到频繁的较有力的击打,容易破碎,逐渐从电极棒上剥离,使得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更薄,高纯度钛晶体剥离的更加彻底。

进一步的,防护罩为棱柱形,齿轮片的部分边缘从防护罩的开口中伸出。迸溅的钛晶碎屑被防护罩阻挡住后容易顺着防护罩的侧面下滑至下方钛晶体的收集容器中,减少了钛晶体碎屑四处迸溅造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齿轮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另一种齿轮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防护罩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的另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所述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包括电机10、多个齿轮片20以及齿轮轴30,所述齿轮轴30穿过齿轮片20的中心孔23,齿轮片20固定套设在齿轮轴30上,电机10通过齿轮轴30带动齿轮片20转动。操作过程中,高速转动的多个齿轮片20击打电极棒上内层致密钛晶体附着面以外的部分,在多个齿轮片20的频繁的较大作用力的击打下,所述部分的钛晶体容易破碎,逐渐从电极棒上剥离,使得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更薄,高纯度钛晶体剥离的更加彻底。

在使用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剥离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以外的部分前,对于较为蓬松的外层钛晶体,可使用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或者钛耙剥离。在使用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剥离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以外的部分后,使用挖掘端为铲状结构的钛端电镐剥离含附着面的内层致密钛晶体,钛端电镐的挖掘端置于内层致密钛晶体与电极棒的交接处,钛端电镐顺着电极棒方向,将内层致密钛晶体连带附着面呈片状的剥离,从而完成电极棒外全部钛晶体的剥离。

参照图2和图3,齿轮片20包括片体21和齿头22,片体21呈圆饼状,有中心孔23,齿头22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片体21的外缘,所述齿轮片20的齿为斜齿,即齿头22为斜齿,包括齿面221和齿背222,齿面221迎向钛晶体,为平面,呈矩形或梯形,齿轮片20的中心轴线在齿面221所在平面上,齿背222为平面或圆弧面,齿背222为平面时,呈矩形或梯形,相邻齿头22间具有排屑槽223。齿轮轴30上的各齿轮片20的大小相同,齿顶圆直径D1为85~95mm,齿根圆直径D2为65~75mm,轴向厚度为2~4mm,即片体21厚度为2~4mm,齿头22厚度H1为2~4mm。

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齿轮片20的齿顶圆直径D1为90mm,齿根圆直径D2为70mm,中心孔23的直径D3为17mm,齿轮片20的片体21的厚度与齿头22的厚度H1相同,其中H1=3mm。齿轮片20具有36个齿头22,齿头22为斜三角齿形,齿头22的齿面221和齿背222为矩形,齿轮片20的中心轴线在齿面221所在平面上,齿背222以θ1夹角偏向齿面221的同一侧,其中θ1=30°,相邻的齿头22之间的排屑槽223呈θ2夹角,其中θ2=40°。操作时,参照图2,齿轮片2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齿面221迎向钛晶体。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齿轮片20的齿顶圆直径D1为90mm,齿根圆直径D2为70mm,中心孔23的直径D3为17mm。齿轮片20具有24个齿头22,齿头22的齿面221为矩形,齿面221的侧边长度D4为8mm,齿背222及排屑槽223为圆弧面。齿轮片20的齿头22采用倾斜的构型便于齿轮片20向钛晶体施加作用力,钛晶体更容易松动,而且利于保护齿头22,避免发生齿头22崩落情况。

参照图1,所述齿轮片20在齿轮轴30上按相同间距平行排列,齿轮片20固定套设在齿轮轴30上。齿轮轴30上的齿轮片20的个数大于或等于5个,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齿轮片20的个数为15个,较多的齿轮片20共同转动击打内层致密钛晶体的附着面以外的部分,钛晶体的受力范围较大,更容易破碎,剥离速度较快。

齿轮片20与齿轮轴30的固定方式采用键连接或过盈配合,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齿轮片20与齿轮轴30采用键连接,齿轮轴30上具有两段沿轴向分布的键槽,分别为第一键槽31和第二键槽32。齿轮片20套设在齿轮轴30的第一键槽31位置处,齿轮片20的中心孔23一侧开有键槽,齿轮片20的键槽与第一键槽31相对应,插入键后即可固定连接。齿轮片20与齿轮轴30的固定方式也可采用过盈配合,采用方式有热装法、冷装法、锤击法或压入法,需要根据齿轮片和齿轮轴的材料性质决定。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为防止齿轮片20在高速转动时沿轴向移动,齿轮片20两侧设有卡圈21,卡圈21的厚度与相邻齿轮片20之间的空隙宽度相同,卡圈21的内孔与齿轮片20的中心孔23形状相同,卡圈21采用键连接固定套设在齿轮轴30上。该实施例中,齿轮轴30与电机轴11采用联轴器7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为键连接。齿轮轴30的第二键槽32插入联轴器70的内腔,电机轴11从另一侧插入联轴器70的内腔,电机轴11上有键槽,插入键后即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方法,电机10能够通过齿轮轴30带动齿轮片20转动,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0的转速来调节齿轮片20的转速,从而调节齿轮片20对钛晶体的作用力,操作方便。

参照图1和图4,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钛晶体迸溅引发意外,所述剥离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齿轮轴30上的防护罩40,所述齿轮片20处于防护罩40内。所述防护罩40有开口,齿轮片20的部分边缘从所述开口中伸出。所述防护罩40为棱柱形,缺失的侧面作为开口。

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防护罩40为不规则六棱柱构型,防护罩40的六个侧面依次为第一侧面41、第二侧面42、第三侧面43、第四侧面44、第五侧面45、第六侧面46,防护罩40的两个底面分别为第一底面47和第二底面48。其中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的夹角α1为165°;第二侧面42和第三侧面43的夹角α2为160°;第三侧面43和第四侧面44的夹角α3为50°;第四侧面44和第五侧面45的夹角α4为150°;第五侧面45和第六侧面46的夹角α5为120°;第六侧面46和第一侧面41的夹角α6为75°。防护罩40的第一侧面41、第二侧面42、第三侧面43缺失构成开口,参照图5,防护罩40的第一侧面41与第二侧面42之间的第一侧棱411消失,防护罩40的第二侧面42与第三侧面43之间的第二侧棱422消失,防护罩40的其他侧棱保留,防护罩40的第四侧面44、第五侧面45、第六侧面46以及两个底面保留,齿轮轴30从第一底面47和第二底面48穿过,并与防护罩40的侧棱平行。操作状态下,齿轮片20垂直于水平面,防护罩40的第五侧面45也垂直于水平面,防护罩40的第六侧面46位于齿轮片20的顶部,倾斜度较为平缓,防护罩40的第四侧面44位于齿轮片20的底部,倾斜度较为陡峭。溅落的钛晶颗粒被防护罩40的第一底面47和第二底面48和三个保留的侧面阻挡住后将掉落至防护罩40的第四侧面44,并沿着第四侧面44下滑至下方的钛晶收集容器内,避免浪费。

参照图1和图4,为了便于人员操作,所述电动钛晶体剥离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50以及把手60。电机10、防护罩40以及把手60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50,防护罩40的开口背向固定支架50,固定设置方式为螺连、焊接或插接。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固定支架50为固定板,电机10和防护罩40被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0的一侧,其中,防护罩40的第五侧面45与固定支架50贴合,把手60被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0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把手60包括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为具有折边的管状构造,折角为90°。第一把手61固定在电机10的背面,第二把手62固定在防护罩40的背面,在操作过程中,左右手分别抓握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把手60呈棒状,平行于齿轮轴30方向,把手60的两端从固定支架50的两侧伸出,供左右手分别抓握。把手60包括分别供左右手抓握的部分有利于工作人员掌控剥离装置,避免在齿轮片20高速转动及电机10震动过程中,工作人员抓握不稳造成意外。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