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5618发布日期:2020-02-22 03:3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液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属于化成生产设备设计附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阳极化成箔是铝电解电容器关键原材料,改革开放后,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电容器的质量要求日益提升,阳极化成箔作为关键原材料,品质要求严格,阳极箔生产为连续性生产模式,化成电解液稳定性对质量有决定性因素,稳定的原液供应是确保电解液的关键。现使用的供液系统,不能提供稳定、连续供液,直接影响品质质量。现运行的供液系统,集配置、供液为一体,单一罐体供液在配置时必须中断原液供液,在配置完成后,需要循环检测合格后方能供液,长时间的供应中断严重影响产线电解液更替,在供液过程,随着原液使用供液罐液位下降直接影响产线出液量,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增大不良品产生,现有的供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稳定的对电解槽进行电解液供给的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包括配液罐,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平衡供液组件,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连通,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平衡供液组件包括供液罐、高位平衡罐和输液装置,所述的供液罐和所述的高位平衡罐通过所述的输液装置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供液罐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连通,所述高位平衡罐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输液装置为一台包含有连接管的供液磁力泵,所述供液磁力泵的两端通过所述的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的供液罐和所述的高位平衡罐连通。

进一步的是,在供液磁力泵液体输入端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供液罐与高位平衡罐之间还设置有平衡溢流管,在所述的平衡溢流管上串接开关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配液循环装置,所述配液循环装置的液体输入端与配液罐的下部连接,所述配液循环装置的液体输出端与配液罐的上部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配液循环装置的另一个液体输出端与供液罐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配液循环装置包括一台含有连接管的循环磁力泵,所述循环磁力泵的液体输入端与配液罐的下部连接,所述循环磁力泵的液体输出端分别与配液罐和供液罐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循环磁力泵的每一个液体输出端和每一个液体输入端的内侧均布置有开关阀。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控制柜,在所述的控制柜内设置有循环磁力泵开关、供液磁力泵开关、空气开关、断路保护器和总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现有配液罐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一组平衡供液组件构成本申请所述的供液系统,并将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连通,将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采用本申请的供液系统后,由于配液是由独立存在的配液罐完成的,待液体配质合格后再输入平衡供液组件通过平衡供液组件不间断的输入化成电解槽中,这样,就再需要在配液时中断原液供液,从而始终保持化成电解液的供给,进而能稳定的对电解槽进行电解液供给,既不会影响电解液的更替,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达到防止不良品产生或增加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配液罐1、平衡供液组件2、供液罐3、高位平衡罐4、输液装置5、供液磁力泵7、开关阀8、平衡溢流管9、配液循环装置10、循环磁力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稳定的对电解槽进行电解液供给的用于阳极化成箔化成电解液的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包括配液罐1,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平衡供液组件2,所述平衡供液组件2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1连通,所述平衡供液组件2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本申请通过在现有配液罐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一组平衡供液组件构成本申请所述的供液系统,并将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连通,将所述平衡供液组件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采用本申请的供液系统后,由于配液是由独立存在的配液罐完成的,待液体配质合格后再输入平衡供液组件通过平衡供液组件不间断的输入化成电解槽中,这样,就再需要在配液时中断原液供液,从而始终保持化成电解液的供给,进而能稳定的对电解槽进行电解液供给,既不会影响电解液的更替,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达到防止不良品产生或增加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本申请所述平衡供液组件2的结构,方便制作、安装,同时又能尽可能有效的保证化成电解液的持续供给,所述的平衡供液组件2包括供液罐3、高位平衡罐4和输液装置5,所述的供液罐3和所述的高位平衡罐4通过所述的输液装置5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供液罐3的液体输入端与所述的配液罐1连通,所述高位平衡罐4的液体输出端与外部的化成电解槽连通。此时,所述的输液装置5优选为一台包含有连接管的供液磁力泵7,所述供液磁力泵7的两端通过所述的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的供液罐3和所述的高位平衡罐4连通。当然,此时的平衡供液组件2也可以是仅包括一个高位平衡罐4和一台供液磁力泵的结构,只是保持压力平衡的效果相对较差一些。同时,为了方便在需要时切断液体,在供液磁力泵7液体输入端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开关阀8;在供液罐3与高位平衡罐4之间还设置有平衡溢流管9,在所述的平衡溢流管9上串接开关阀8。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配液的质量,同时又方便将配制合格的液体输入供液槽中,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配液循环装置10,所述配液循环装置10的液体输入端与配液罐1的下部连接,所述配液循环装置10的液体输出端与配液罐1的上部连接。所述配液循环装置10的另一个液体输出端与供液罐3的上部连接。此时,所述的配液循环装置10优选为包括一台含有连接管的循环磁力泵11的结构,所述循环磁力泵11的液体输入端与配液罐3的下部连接,所述循环磁力泵11的液体输出端分别与配液罐1和供液罐3的上部连接。当然,在所述循环磁力泵11的每一个液体输出端和每一个液体输入端的内侧同样均布置有开关阀8。上述的供液磁力泵7与循环磁力泵11均为现有的磁力泵中的一种,在前面配以供液和循环只是为了对两个磁力泵的位置进行区别。

当然,为了方便控制,尽可能的实现供液系统配液、供液的自动化生产,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控制柜,在所述的控制柜内设置有循环磁力泵开关、供液磁力泵开关、空气开关、断路保护器和总开关。上述的控制柜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供液系统为化成电解槽供液还具有以下优点,

将现有技术中配置、供液一体的系统分别进行独立分离出来,在第一道配制程序中可独立配置,不会出现供液中断过久,影响品质的问题。独立的供液系统,采用高位供液方式,可持续性保证原液压力稳定一致性,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全解决了配液过程中断液及过去工业生产过程中压力不稳定的问题,确保了流量持续、稳定供应,更好的保证产品品质量。

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的一套高位供液的系统即上述的供液系,使用独立罐体对原液按比例标准进行配置,单罐体配有独立循环系统,循环充分后配置罐体原液,通过管路使用磁力泵送至供液罐,供液罐包含独立的循环系统,使用磁力泵输送至高位罐,高位罐置于7m以上的钢结构平台上,高位罐液高度位置恒定,利用地心引力,通过自压方式向化成生产线输送原液,高位供液系统通过自循环、液位恒定来达到供液压力一致,稳定生产需求的流量,稳定品质质量。

具体来说,配置罐采用聚乙烯pp材质,独立罐体体积15m3,配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连接管采用upvc管件连接,配有独立循环磁力泵;循环系统涵盖的循环泵配有一套独立开关控制系统;供液罐采用聚乙烯pp材质,独立罐体体积10m3,也配有循环系统;高位罐用聚乙烯pp材质,独立罐体体积1m3,自压方式给予产线供应原液;开关控制系统配有控制柜,各泵控制开关、空气开关、断路保护器、总开关。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套高位供液系统,包括独立的配置罐、安装在配制罐配置罐的循环供液系统、包括管路、磁力泵,供液罐、安装在配置罐的供液系统、包括管路,磁力泵,高位罐、自压供液管路、开关阀门控制,所述高位罐需高架7米,采用钢结构焊接高架;所述配置罐,体积为15m3,原液配置完成后,优先自身循环系统对原液进行充分循环,检测合格后,通过图1中的磁力泵,所述磁力泵采用扬程15米、流量6.3m3/h,循环管路调节阀门转输送至供液罐体,所述循环管路为φ50upvc材质管道、管件连接;所述供液罐,罐体体积为10m3,由配置罐供应合格原液,通过磁力泵24小时不间歇供应至高位罐,考虑双磁力泵交替工作模式,所述磁力泵采用扬程20米、流量5m3/h,所述循环管路为φ50upvc材质管道、管件连接;所述高位罐体体积1m3,原液来自供液罐,高位罐包括溢流回液管路、自压供液管路,所述溢流回液管路,为供液罐连续性供液达特定液位高度后回流至供液罐,一个循环过程,目的稳定高位供液罐的标准高度不变化,所述高位罐自压供液管路,在罐体液位高度恒定情况下,通过自压方式的供液管路,所述供液管路均使用φ50upvc材质管道、管件连接。

高位供液系统,主要利用地心引力,通过恒定液体高度差,达到稳定的供液压力,保持化成生产线流量的稳定性能,将原液配置独立可确保原液准确、不间断性;本申请的供液系统可保证化成原液供应的稳定性,从而维持化成箔品质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技术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的新型构思加以同等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