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纠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254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升纠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纠倾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物顶升纠倾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的规定,顶升纠倾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的结构托换加固技术(或利用原结构)将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沿某一特定的位置进行分离,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分段托换、形成全封闭的顶升托换梁(柱)体系。由于顶升纠倾是一个动态过程且建筑物本身又呈倾斜状态,在顶升施工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要求整体顶升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和稳定性。习用的顶升结构由基础梁、基础梁预埋铁件、垫块、千斤顶、顶升梁预埋铁件、顶升梁组成,根据顶升高度需用若干块垫块重叠放置于基础梁预埋铁件上,千斤顶置于垫块与顶升梁预埋铁件之间。在顶升过程中,上部顶升梁与下部基础梁之间仅通过千斤顶和垫块支撑连接,而垫块相互之间仅依靠重力作用来连接,垫块之间及整体结构的抗水平力均较低,稳定性较差,当顶升高度较高时,垫块易因水平力作用而发生重力偏移以至倒塌,使顶升纠倾过程失控而形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习用的顶升纠倾结构其最大顶升高度一般为80cm。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抗水平力的稳定性较高的顶升纠倾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基础梁、基础梁预埋铁件、垫块、千斤顶、顶升梁预埋铁件、顶升梁,垫块根据顶升高度需要由一块或若干块按从下至上重叠放置组成,最下面的垫块锁固于基础梁预埋铁件上,千斤顶锁固于最上面的垫块上,千斤顶的顶升平面锁固于顶升梁预埋铁件上,垫块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形成滑行槽,另一面形成与滑行槽垂直的滑行条,该滑行槽与滑行条的外形相适配。
当采用该结构后,相邻垫块之间可通过滑行槽与滑行条相连,由于垫块顶面与底面的滑行槽和滑行条相互垂直,因此相邻垫块的放置方向相互垂直,可牢固地将各个垫块相连为一个整体,抵御各个方向的水平力作用,增加了该顶升结构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顶升纠倾的高度,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
为更好地提高该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可在顶升梁与基础梁之间设置若干数量的活动连接器,该活动连接器由相互套合并可相对位移的上、下两部分组成。这样与习用技术相比,该活动连接器可随顶升梁的顶升而随之加长,从而将顶升梁与基础梁连为一体,保证顶升全过程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抗水平作用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垫块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活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基础梁1、基础梁预埋铁件11、垫块2、千斤顶3、顶升梁预埋铁件41、顶升梁4,垫块2根据顶升高度需要由一块或若干块按从下至上重叠放置组成,最下面的垫块21锁固于基础梁预埋铁件11上,千斤顶3锁固于上垫块22上,千斤顶3的顶升平面31锁固于顶升梁预埋铁件41上。如图2所示,垫块2的顶面201形成滑行槽203,底面202形成与滑行槽203垂直的滑行条204,该滑行槽203与滑行条204相适配;垫块2也可如图3所示,其顶面201形成滑行条204,底面202形成与滑行条204垂直的滑行槽203,该滑行条204与滑行槽203相适配。
当采用该结构后,相邻垫块2之间可通过滑行槽203与滑行条204相连,由于垫块2顶面201与底面202的滑行槽203和滑行条204相互垂直,因此相邻垫块2的放置方向相互垂直,可牢固地将各个垫块2相连为一个整体,抵御各个方向的水平力作用。
在施工中为方便垫块连接,并增强连接稳定性,如图4所示,垫块2的滑行槽203可为燕尾式槽,滑行条204为燕尾式条;亦可如图5所示,垫块2的滑行槽203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反钩,其滑行条204与滑行槽203相适配。
此外,为使垫块2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可将垫块2设计为正方体,这样当垫块相互垂直放置时,其吻合面积一致;为增大最上面的垫块22与顶升梁4、最下面的垫块21与基础梁1的作用面积,可使最下面的垫块21的底面211为平面,最上面的垫块22的顶面221为平面。
为更好地提高该结构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顶升梁4与基础梁1之间设置若干数量的活动连接器5,该活动连接器5由外套管51与内套管52组成,外套管51套合在内套管52外,其顶端511口径稍小于内套管52底端521口径,外套管51底端512锁固于基础梁1上,内套管52顶端522锁固于顶升梁4上。该活动连接器5可随顶升梁4的顶升而随之加长,保证顶升全过程中顶升梁4与基础梁1连成一体。
为使该活动连接器5的分布合理,其数量可与千斤顶3的数量相一致,并放置于该顶升纠倾结构的受力节点处。
权利要求1.一种顶升纠倾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梁、基础梁预埋铁件、垫块、千斤顶、顶升梁预埋铁件、顶升梁,垫块根据顶升高度需要由一块或若干块按从下至上重叠放置组成,最下面的垫块锁固于基础梁预埋铁件上,千斤顶锁固于最上面的垫块上,千斤顶的顶升平面锁固于顶升梁预埋铁件上,其特征在于垫块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形成滑行槽,另一面形成与滑行槽垂直的滑行条,该滑行槽与滑行条的外形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纠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垫块的滑行槽为燕尾式槽,滑行条为燕尾式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纠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垫块的滑行槽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反钩,其滑行条的外形与滑行槽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顶升纠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升梁与基础梁之间设置若干数量的活动连接器,该活动连接器由相互套合并可相对位移的上、下两部分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升纠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连接器由外套管与内套管组成,外套管套合在内套管外,其顶端口径稍小于内套管底端口径,外套管底端锁固于基础梁上,内套管顶端锁固于顶升梁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升纠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连接器的数量与千斤顶的数量相一致,并放置于该顶升纠倾结构的受力节点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升纠倾结构,通过对原有顶升纠倾结构的垫块的顶面与底面形成垂直的滑行槽、滑行条,将各个垫块牢固地相连为一个整体,抵御各个向的水平力作用,增加了该顶升结构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顶升纠倾的高度,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E02D35/00GK2510545SQ0124545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侯伟生 申请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