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160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的井口配件,特别是用于抽油井的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抽油井经常采用的是普通式盘根盒,当出现抽油机驴头中心与井口中心偏离较大时,也采用调心式盘根盒,它主要包括压帽、压块、垫圈、盒体、外壳、下接头等部件。但使用中也经常发生光杆偏磨盘根及压帽泄露原油现象和造成光杆及压帽不应有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光杆偏磨目前盘根盒中的盘根及压帽泄露原油和光杆及压帽不应有的磨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可防止光杆偏磨盘根及压帽泄露原油,又可防止光杆及压帽不应有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盒体内设置有圆腔、小圆通孔及下端外壁设置有圆形球,在外壳上端内设置有斜圆腔及中间内设置有圆槽。且将盒体下端外壁下球面装进下接头上端球座里,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将外壳及该内圆槽装的密封座、密封套、压环、压盖套装在盒体下端外壁上球面及中部外壁圆柱处,而外壳上下扣连接压盖和下接头,再将盘根、垫圈、压块顺装在盒体内圆腔里,之后将压帽扣连接盒体上端而成,呈上下细中间粗圆柱形状。其特征是在盒体下端外壁上球面与外壳中间内圆槽之间装有密封座,在盒体中部外壁圆柱处与外壳上端内斜圆腔和压环下边之间装有密封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抽油井密封光杆和油管头,具有很好的防光杆偏磨性,长时间工作不泄露原油,可在各类抽油井上使用。工作可靠,成本费用低,结构简单。


图1是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1中1.压帽,2.压块,3.垫圈,4.盘根,5.盒体,6.压盖,7.压环,8.密封套,9.外壳,10.密封座,11.下接头。
图2是图1中的5.盒体纵剖面零件图。图3是图1中的9.外壳纵剖面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且将盒体5下端外壁下球面装进下接头11上端球座里,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将外壳9及该内圆槽装的密封座10、密封套8、压环7、压盖6套装在盒体5下端外壁上球面及中部外壁圆柱处,而外壳9上下扣连接压盖6和下接头11,再将盘根4、垫圈3、压块2顺装在盒体5内圆腔里,之后将压帽1扣连接盒体5上端而成,呈上下细中间粗圆柱形状。其特征是在盒体5下端外壁上球面与外壳9中间内圆槽之间装有密封座10,在盒体5中部外壁圆柱处与外壳9上端内斜圆腔和压环7下边之间装有密封套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方法是将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所有部件自下而上使光杆从中间穿过,安装在抽油井油管头处,使盒体5随光杆任意转动某个角度位置,抽油机驴头中心对中盒体5及压帽1的中心,这时把各部件适当固定好。然后启动抽油机生产,光杆在抽油机驴头的带动下上下往复运行,抽油机驴头中心始终对中盒体5及压帽1的中心,盒体5内圆腔里的盘根4密封光杆,外壳9上端内斜圆槽里装的密封套8,密封盒体5中部外壁圆柱面和外壳9上端内斜圆腔面,外壳9中间内圆槽里装的密封座10密封盒体5下端外壁上球面,下接头11扣连接油管头上端密封油管头。从而避免了抽油机驴头中心偏离井口中心较大时光杆偏磨盘根4及压帽1和光杆本身的磨损,并且保证了长时间工作不会造成泄露原油。
权利要求1.一种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油田抽油井用的井口配件,在盒体内设置有圆腔、小圆通孔及下端外壁设置有圆形球,在外壳上端内设置有斜圆腔及中间内设置有圆槽,且将盒体下端外壁下球面装进下接头上端球座里,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将外壳及该内圆槽装的密封座、密封套、压环、压盖套装在盒体下端外壁上球面及中部外壁圆柱处,而外壳上下扣连接压盖和下接头,再将盘根、垫圈、压块顺装在盒体内圆腔里,之后将压帽扣连接盒体上端而成,呈上下端细中间粗圆柱形状,其特征是在盒体下端外壁上球面与外壳中间内圆槽之间装有密封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其特征是在盒体中部外壁圆柱处与外壳上端内圆斜圆腔和压环下边之间装有密封套。
专利摘要一种多转向防偏磨盘根盒,油田抽油井用的井口配件,包括图1中1.压帽,2.压块,3.垫圈,4.盘根,5.盒体,6.压盖,7.压环,8.密封套,9.外壳,10.密封座,11.下接头部件。为克服光杆偏磨目前盘根盒中的盘根及压帽泄漏原油和光杆及压帽不应有的磨损,在盒体内设置有圆腔、小圆通孔及下端外壁设置有圆形球,在外壳上端内设置有斜圆腔及中间内设置有圆槽。其特征是在盒体下端外壁上球面与外壳中间内圆槽之间装有密封座,在盒体中部外壁圆柱处与外壳上端内斜圆腔和压环下边之间装有密封套。用于抽油井密封光杆和油管头,具有很好的防光杆偏磨性,长时间工作不泄漏原油,可在各类抽油井上使用,工作可靠,成本费用低,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E21B33/03GK2677597SQ0325275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8日
发明者焦士俊, 苏崇刚, 焦崇军 申请人:焦士俊, 苏崇刚, 焦崇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