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57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使用的井下管柱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在修井作业中将油管内的液体泄入井内,以防地面污染的分体式泄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部份油田采用管式抽油泵,在检泵作业时随油管管柱的提升,管柱内的油液也不断的溢流到井口周围地面,这样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造成原油浪费,并给作业施工带来了不便。油田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自控式泄油器,它利用上提抽油杆时带动控制块使内密封滑套移动,从而达到泄油目的。由于部份油井存在着抽油杆断、脱等问题,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油井不能正常泄油,造成泄油成功率下降;且自控式泄油器结构复杂,维修麻烦,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分体式泄油器。
其技术方案是工作管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套装支撑式解锁总成和泄油总成,所说支撑式解锁总成的弹簧座内侧与摩擦块腔间置放弹簧,摩擦块的两端为控制环及环装于弹簧座内侧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挡环和解封环;泄油总成的中心管与密封套间设有密封胶圈,密封套上端装有带箍簧的带卡牙锁块,密封套下端与管壁上带泄油孔的中心管下部导向槽对应处为导向滑钉;泄油总成的密封套上端设有锁座上的锁块靠箍簧箍紧,其锁块牙卡住密封套的上端边沿,锁块上端设有的勾牙,解封环连接在支撑式解锁总成下端,解封环底部有一圆形内槽,锁块顶部有一扩槽,扩槽最上端有一凸台,下端有一个与解封环套倾角相同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具有实用性强,结构合理,性能可靠,作业简单,只需上提和下放管柱即可实现开启和关闭泄油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强度好的优点。


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工作管柱1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套装支撑式解锁总成14和泄油总成16,所说支撑式解锁总成14的弹簧座4内侧与摩擦块5腔间置放弹簧3,摩擦块5的两端为控制环2及环装于弹簧座4内侧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挡环1和解封环6;泄油总成16的中心管11与密封套9间设有密封胶圈10,密封套9上端装有带箍簧8的带卡牙锁块7,密封套9下端与管壁上带泄油孔17的中心管11下部导向槽13对应处为导向滑钉12;泄油总成的密封套9上端设有锁座上的锁块2靠箍簧8箍紧,其锁块7牙卡住密封套9的上端边沿,锁块上端设有的勾牙,解封环6连接在支撑式解锁总成下端,解封环底部有一圆形内槽,锁块顶部有一扩槽,扩槽最上端有一凸台,下端有一个与解封环套倾角相同的倾角。
附图所示为泄油器关闭状态,关闭状态额定工作温度为250℃,工作压力为20Mpa,此时中心管11上的2-4个泄油孔两侧4-6个密封胶圈通过密封套9实现密封,密封套9由锁块7固定于中心管11上。弹簧3推动摩擦块5向外运动使其与油井套管内壁接触,当上提管柱时,摩擦块5与套管内壁产生摩擦力相对静止,工作管柱15与支撑式解锁总成相对运动,当解锁总成下端解封环碰击到锁块7上时,锁块张开解锁并推动密封套9沿导向槽13向下移动,直至内外泄油孔重合开始泄油。如需停止泄油时,则下放管柱,摩擦块5与套管产生的摩擦力可带动密封套9上移直到密封位置后,锁块7即可与解封环6自动脱开,中心管上下两端为平式油管螺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式解油总成14中弹簧座4内侧与摩擦块5腔间置放的弹簧3为2-5个,摩擦块5数量为3-6个;泄油总成16的中心管11与密封套9间设有密封胶圈4-6个,中心管11管壁上的泄油孔为2-4个,密封套9上端所装设的箍簧8为1-2个。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泄油器,其特征是工作管柱(1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套装支撑式解锁总成(14)和泄油总成(16),所说支撑式解锁总成(14)的弹簧座(4)内侧与摩擦块(5)腔间置放弹簧(3),摩擦块(5)的两端为控制环(2)及环装于弹簧座(4)内侧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挡环(1)和解封环(6);泄油总成(16)的中心管(11)与密封套(9)间设有密封胶圈(10),密封套(9)上端装有带箍簧(8)的带卡牙锁块(7),密封套(9)下端与管壁上带泄油孔(17)的中心管(11)下部导向槽(13)对应处为导向滑钉(12);泄油总成的密封套(9)上端设有锁座上的锁块(2)靠箍簧(8)箍紧,其锁块(7)牙卡住密封套(9)的上端边沿,锁块上端设有的勾牙,解封环(6)连接在支撑式解锁总成下端,解封环底部有一圆形内槽,锁块顶部有一扩槽,扩槽最上端有一凸台,下端有一个与解封环套倾角相同的倾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泄油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连接泵柱塞的轴依次通过有外螺纹的锁帽、轴承及螺母使轴前端的阳螺纹与螺母配合固定后,置于连接套内,通过锁帽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套呈“H”型,其特征在于轴承的中圈两端与上、下圈之间开有圆锥状凹槽,并在所述的圆锥状凹槽内设置滚珠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轴承的上、中、下圈由原来的扁状改为圆柱状,滚珠由原有球状改为圆锥状,使得点接触变为线接触,承受载荷能力是原有载荷能力的近3倍,也使得防脱器的径向转动效果好;油流阻力小,扩大了油流面积,使得产油量增加,防脱装置的推广使用范围也增大了。
文档编号E21B34/06GK2769504SQ20042009950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韩吉顺 申请人:韩吉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