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凹式煤/岩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298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凹式煤/岩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建工程、煤矿及矿山施工工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岩钻具上的钻头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矿山、煤矿或土石方工程上的煤/岩钻头是由两块硬质合金刀片及一个铸钢钻坯体焊接而成的,其硬质合金刀片的底部为平底或斜底,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刀片被使用完时(即当刀片的侧边有效使用长度被使用完时),硬质合金刀片会剩下一块三角形(图1中的A和图2中的B部)不能被使用,造成浪费,由于硬质合金的成本较高,钻头又是易耗品,这种浪费就尤其显得惊人。另外,其硬质合金刀片的底部采用平底或斜底形式,使其与钻坯体的焊缝长度较短,牢固程度不足,在未使用完时就易脱落,同时,焊接时刀片的左右方向不好定位,全凭焊工经验目测定位,工艺性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节约硬质合金材料、结构简单、结合牢固、生产工艺性好的内凹式煤/岩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凹式煤/岩钻头,它由一个铸钢钻坯体和两块硬质合金刀片通过焊接而成,其改进之处是将硬质合金刀片的底边设计为内凹形,钻坯体与刀片底边结合处为相应的外凸形。
所述的硬质合金刀片底边的内凹形是在一三角形区域内,该三角形区域是由与刀片上端两切削边相平行并分别与刀片上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相交的两条直线,以及刀片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的连线,三线相交划定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内凹形底边,是在保证刀片侧边的有效使用长度的前提下,刚好省去刀片不能被有效利用的三角形以内的区域,这样与现有的平底或斜底刀片在具有同样的侧边有效长度,即同样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可节省出平底或斜底刀片上不能被利用的三角形部分的硬质合金材料,达到节省硬质合金材料的目的。同时采用内凹形底部增加了与钻坯体的焊缝长度,使刀片被焊接得更加牢固。另外,内凹形底部可以使焊接时刀片不左右滑动,定位更加容易,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可在土石方、煤矿及矿山施工等生产中广泛使用。


图1是现有刀片为平底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刀片为斜底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底边为V形内凹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A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底边为圆弧形内凹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底边为梯形内凹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底边为矩形内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A和图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煤/岩钻头由一个铸钢钻坯体1和两块硬质合金刀片2焊接组成。硬质合金刀片2的底部为V形内凹3,钻坯体1与该部位结合处为相应的V形外凸。该V形内凹3刚好在由与刀片上端两切削边a和b相平行并分别与刀片上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l1和l2底端相交的两条直线a`和b`,以及刀片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l1和l2底端的连线c,这三条线相交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并且V形的两边与上述三角形区域的直线a`和b`重合。这样在理论上可以保证刀片的硬质合金材料被充分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硬质合金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图3B所示的小V形内凹4,或采用其它如圆弧形内凹5(如图5所示)、梯形内凹6(如图6所示)、矩形内凹7(如图7所示)或其它形状的内凹,但这些内凹形都必须在上述三角形区域内,这样才能保证刀片的有效使用长度,因此,这些内凹形节约的材料就要稍少于前面的三角形。
权利要求1.一种内凹式煤/岩钻头,由一个钻坯体和两块刀片通过焊接组成,其特征在于刀片的底边为内凹形,钻坯体与刀片底边结合处为相应的外凸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式煤/岩钻头,其特征在于刀片底边的内凹形是在一三角形区域内,该三角形区域是由与刀片上端两切削边相平行并分别与刀片上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相交的两条直线,以及刀片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的连线,三线相交划定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凹式煤/岩钻头,其特征在于该内凹形采用V形、圆弧形、梯形或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一种内凹式煤/岩钻头,它由一个钻坯体和两块刀片通过焊接组成,其刀片的底边为内凹形,钻坯体与刀片底边结合处为相应的外凸形。上述刀片底边的内凹形是在一三角形区域内,该三角形区域是由与刀片上端两切削边相平行并分别与刀片上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相交的两条直线,以及刀片具有有效使用长度的两侧边底端的连线,三线相交划定的区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内凹形底边在保证刀片侧边的有效使用长度的前提下,刚好省去刀片不能被有效利用的三角形,节省了硬质合金材料。同时增加与钻坯体的焊缝长度,使刀片焊接更加牢固。另外,还可使焊接时刀片不左右滑动,定位更加容易,提高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E21B10/46GK2849117SQ20052001014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朝义 申请人:张朝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