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16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各油田所用的偏心注水器是通过对堵塞器内水嘴的调节,实现分层水量控制,但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注水井允许压力的确定是由油层射孔井段上界埋藏深度来确定的,由于各个油层埋藏深度不同,因此,目前所谓的注入井破裂压力只能代表注入井顶部油层最大允许压力,而不能代表所有油层实际需要的最大允许压力,当注水井按照射孔顶界深度确定的允许压力注水时,其它油层达不到最大压力的要求,造成深部油层得不到有效动用,影响深部油层能力的正常发挥。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前主要有两种应对措施一种是在注入井中采用多管分层注入,每管的注入压力不同;另一种是对油层进行改造,提高差油层的吸水能力。以上两种措施需加大油田的投入,经济上不合算。因此,研制同一管柱内能够适应不同油层压力的分层注水调节装置,已成为油田分开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调节、实现单管分层分压注水、减少油层改造成本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堵塞器本体1、堵塞器压帽5、降压调节装置7组成;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螺纹连接,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形成水嘴空间6,降压调节装置7设置在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的水嘴空间6内。降压调节装置7有两种结构,一种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2、活塞3、水嘴4组成;水嘴4的上端与活塞3的下端相连接,活塞3的上端与弹簧2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种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12、活塞13、密封帽8组成;活塞13为中空结构,活塞13的底部开有孔9,密封帽8的杆部11固定在堵塞器压帽5底部的通孔10内,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的孔9相连接,弹簧12的下端设在活塞13内,弹簧12的上端与堵塞器本体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在多段注入管柱内实现了分层分压注入;二、通过提高井口压力,满足了不同油层对不同注水压力的要求,提高底部油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三、施工方便,特别适合长射孔井段的分层分压注水;四、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五、减少了油层改造成本;六、调节简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弧面形活塞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圆台形活塞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中弧面形活塞1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中圆台形活塞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由堵塞器本体1、堵塞器压帽5、降压调节装置7组成;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螺纹连接,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形成水嘴空间6,降压调节装置7设置在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的水嘴空间6内。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2、活塞3、水嘴4组成;水嘴4的下端与堵塞器压帽5相连接,水嘴4的上端与活塞3的下端相连接,活塞3的上端与弹簧2的下端相连接,弹簧2的上端与堵塞器本体1相连接。活塞3与水嘴4之间的连接可以有以下几种形状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平面形14;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弧面形15;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圆台形16。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弧面形或圆台形,适于在注水压力较高的环境中使用。工作原理当安装了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的堵塞器下入井后,管柱通过地面注水泵加压,管柱内压力增加,液体通过堵塞器压帽5的开孔将压力传递到活塞3的面上,推动活塞3上移,由于活塞同时受上方弹簧的压力作用,只有当地面泵加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既作用在活塞3的面上的力大于弹簧推力时,活塞3与水嘴4之间才能离开一定缝隙,此时水才通过堵塞器本体1进入地层,活塞克服上方弹簧最大压力既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可调节的压力极限。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4~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12、活塞13、密封帽8组成;活塞13为中空结构,活塞13的底部开有孔9,密封帽8的杆部11固定在堵塞器压帽5底部的通孔10内,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的孔9相连接,弹簧12的下端设在活塞13内,弹簧12的上端与堵塞器本体1相连接。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的接触面可以有如下几种形状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平面形17;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弧面形18;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圆台形19。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弧面形或圆台形,适于在注水压力较高的环境中使用。工作原理当安装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的堵塞器下入井后,管柱通过地面注水泵加压,管柱内压力增加,液体通过堵塞器压帽5上的开孔,将力传递到活塞13的环型面上推动活塞13向上移动,由于活塞同时又受到上方弹簧压力的作用,只有泵加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既作用在活塞13环型面上的力大于弹簧推力时,活塞13与密封帽8之间才离开一定缝隙,此时水才能通过堵塞器本体1进入地层,活塞克服上方弹簧最大力既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可调节的压力极限。
权利要求1.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它由堵塞器本体(1)、堵塞器压帽(5)、降压调节装置(7)组成;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螺纹连接,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形成水嘴空间(6),其特征在于降压调节装置(7)设置在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的水嘴空间(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2)、活塞(3)、水嘴(4)组成;水嘴(4)的下端与堵塞器压帽(5)相连接,水嘴(4)的上端与活塞(3)的下端相连接,活塞(3)的上端与弹簧(2)的下端相连接,弹簧(2)的上端与堵塞器本体(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平面形(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弧面形(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活塞(3)与水嘴4的接触面为圆台形(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降压调节装置(7)由弹簧(12)、活塞(13)、密封帽(8)组成;活塞(13)为中空结构,活塞(13)的底部开有孔(9),密封帽(8)的杆部(11)固定在堵塞器压帽(5)底部的通孔(10)内,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的孔(9)相连接,弹簧(12)的下端设在活塞(13)内,弹簧(12)的上端与堵塞器本体(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平面形(1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弧面形(1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帽(8)与活塞(13)底部孔(9)的接触面为圆台形(19)。
专利摘要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它涉及一种油田分层注水井降压调节器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螺纹连接,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形成水嘴空间6,降压调节装置7设置在堵塞器本体1和堵塞器压帽5之间的水嘴空间6内。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在多段注入管柱内实现了分层分压注入;二、通过提高井口压力,满足了不同油层对不同注水压力的要求,提高底部油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三、施工方便,特别适合长射孔井段的分层分压注水;四、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五、减少了油层改造成本;六、调节简便。
文档编号E21B43/20GK2763501SQ20052002022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日
发明者孙光胜 申请人:孙光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