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715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绿化功能的隧道、地
道遮光段结构。
技术背景 目前用于隧(地)道出入口的遮光段大都采用对撑直杆件,如钢筋混凝土杆件、 钢杆件等或弧形构件形成拱形以获得隧(地)道出入口亮度渐变的效果,调整车辆出入隧 (地)道时亮度突变的状况,但这种隧(地)道出入口的遮光段结构没有绿化功能,同时由 于隧(地)道出入口从地下转入地上,在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浮力和抗拔力, 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隧(地)道出入口的遮光段的造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这种遮光段结构具有绿 化功能,可改善环境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为所 述的遮光段结构位于车道上方,在车道的上方设有对撑杆构件,对撑杆构件设有通光格栅, 在对撑杆构件的下部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板,该钢筋混凝土板一侧为车道的上侧壁,另一 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它们修建成一体并形成凹槽,在凹槽中覆有供绿化用的土层。 本实用新型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美化隧(地)道出入口及建筑造型,还改善了环 境景观,而且因有覆土绿化层可抵抗地下水浮力,减少抗拔措施,降低造价,施工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遮光段结构位于车道 9上方,在车道9的上方设有对撑杆构件1 ,对撑杆构件1设有通光格栅6,在对撑杆构件1的 下部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板3,该钢筋混凝土板3 —侧为车道的上侧壁4,另一侧设置钢筋 混凝土挡土墙壁2,车道一侧的上侧壁4与钢筋混凝土板3和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2修建成 一体并形成凹槽,在凹槽中覆有供绿化用的土层5,如图3所示,实施时在凹槽的侧壁或底 部处预留排水孔7,在上侧壁4的下端处设有防撞墙8。实施时凹槽的深度为50厘米-100 厘米,凹槽的宽度为60厘米-150厘米,在凹槽中覆有供绿化用的土层厚度为30厘米-80 厘米,亦可更厚。[0011]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道侧壁、混凝土板布筋以及混凝土的配比均为现有技术,在此 不作具体描述,在实施时上述步骤中的凹槽底板、内侧壁、隧(地)道侧壁、对撑直杆件亦可 同时修建,最好是按受力或承载的要求进行上述步骤先后修建;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具有 亮度渐变要求的其它类型的地下建、构筑物的出入口。
权利要求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遮光段结构位于车道上方,在车道的上方设有对撑杆构件,对撑杆构件设有通光格栅,在对撑杆构件的下部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板,该钢筋混凝土板一侧为车道的上侧壁,另一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它们修建成一体并形成凹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凹槽的侧壁或底 部处预留排水孔,在凹槽中覆有供绿化用的土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的深度为50厘米-100厘米,凹槽的宽度为60厘米-150厘米,在凹槽中覆有供绿化用的土层厚度为30 厘米-8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地道遮光段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遮光段结构位于车道上方,在车道的上方设有对撑杆构件,对撑杆构件设有通光格栅,在对撑杆构件的下部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板,该钢筋混凝土板一侧为车道的上侧壁,另一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壁,它们修建成一体并形成凹槽。本实用新型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还改善了环境景观,而且因有覆土绿化层可抵抗地下水浮力,减少抗拔措施,降低造价,施工方便。
文档编号E21D9/14GK201436372SQ20092006761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
发明者薛勇, 邓钟明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