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521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射孔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 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射孔性能检测仅局限于地面打靶,胜利、辽河、新疆等油田建立了高温高压 射孔试验室,在温度压力状态下进行射孔穿深和孔径的检测,以上检测没有在储层条件下 (模拟井筒压力、围压、孔隙压力),射孔孔道对产能的影响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不同射孔 工艺对射孔效能的影响仅仅建立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不能指导工艺的改进和 研究,不能满足油气井射孔完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指导工艺的改进和研究、满足油气井射孔完井需要 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超高温高压容器1、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超高压加压单元3、 稳压罐加压单元4、气源单元5、流量测量单元6、超高压稳压单元7、高压稳压单元8和泄压 单元9。所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侧面的井筒压力管线端P-JT第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 下端相连接,第二路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出入端相连接,第三路与电磁换向气动阀A2的一 端相连接,电磁换向气动阀A2另一端第一路通过阀门B1与超高压加压单元3的输出端及 泄压单元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4与超高温高压容器1的围压管 线端P-FG相连接,第三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3与高压稳压单元8的下端及储层岩心样 品组件2的一端相连接,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的另一端与超高温高压容器1的孔隙压力管 线端P-KX相连接;所述稳压罐加压单元4的输出端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上端相连 接,另一路与高压稳压单元8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气源单元5的输出端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 元7的控制气源端相连接,另一路与控制阀门H8的一端相连接,控制阀门H8的另一端分别 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控制气源端、高压稳压单元8的控制气源端、泄压单元9的控制气源端 及电磁换向气动阀A2、电磁换向气动阀A4、电磁换向气动阀A3的控制气源端相连接。其中,所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为圆筒状结构,包括顶盖104、上密封环103、筒 体112、上钢套107、加热油循环套117、砂岩靶件126、隔热层114、底盖124、下密封环125 ; 其中,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设有凸字状顶盖104和上密封环103,上密封环103为 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顶盖104上;顶盖104上设有射孔点火线入口 101和瞬间压力口 102,其下部外围设有上密封圈105 ;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的中部为筒体112,筒体112的 上端与顶盖104相连接,其内部安装有圆筒状结构的上钢套107和T形圆筒状的砂岩靶件 126,该砂岩靶件126内部设有孔隙空间116,下端设有奶嘴与筒体112下方中间的过渡套 118对接并连通到孔隙压力管线端P-KX ;上钢套107内侧为井筒空间109,砂岩靶件126与 筒体112之间设有围压空间115,筒体112的外围依次设有加热油循环套117和隔热层114,加热油循环套117的上下端外侧设有加热油循环管道111 ;筒体112的下端部设有底盖124 和下密封环125,下密封环12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底盖124上;底盖124下端面中 间和一侧分别设有孔隙压力管线端P-KX和围压管线端P-FG,并分别与孔隙空间116和围 压空间115相连通;筒体112侧面设有井筒压力管线端P-JT,并与井筒空间109相连通;所 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还设有水温计T1,该水温计T1的感应体从顶盖104深入 到井筒空间109内,所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下端部设有水温计T2,该水温计T2的感应 体从底盖124下端面一侧深入到围压空间115内。所述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整体为圆柱体 结构,设有三组相同结构并联,包括岩心靶筒201、岩心靶体202、岩心靶筒护帽203和组件 207,其中,岩心靶筒201为圆筒结构,两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和密封圈槽204,岩心靶筒护 帽203为圆柱体结构,其一端凹进并设有内螺纹,另一端设有通孔,通孔上安装有组件207 ; 岩心靶筒护帽203设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岩心靶筒201的两端,岩心靶筒201内部设有岩心 靶体202。所述超高压加压单元3,包括注水容器WT、止回阀ZHF、截止阀HI-截止阀H7、低 压大流量泵DLB、超高压泵GLB、过滤器U3和压力计P1,其中,注水容器WT的下部一侧连接 有截止阀H1,另一侧一路与截止阀H2相连接,另一路通过截止阀H3与过滤器U3的一端相 连接,过滤器U3的另一端,一路通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4、超高压泵GLB与截止阀H6 的一端相连接,另一路通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5、超高压泵DLB与截止阀H7的一端相 连接,截止阀H6、H7的另一端连接一起,并与压力计P1和止回阀ZHF的一端相连接,止回阀 ZHF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稳压罐加压单元4,包括氮气瓶WY1、加压泵WY2、压力计P2、压 力计P3、截止阀H10和过滤器U2,其中,所述氮气瓶WY1设为6组,氮气瓶WY1顶端连接一 起并与过滤器U2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2的另一端与与截止阀H10的一端相连接,中间设 有压力计P3,截止阀H10的另一端与加压泵WY2的一端相连接,加压泵WY2的另一端为输 出端,输出端上设有压力计P2。所述气源单元5,包括空气压缩电机Engine2、压力计P5、压 力计P6、截止阀H11、安全阀HA2、过滤器U1和储气罐G1,其中,空气压缩电机Engine2的输 出端与储气罐G1的输入端相连接,储气罐G1的底部设有截止阀H11,其顶部设有压力计P5 和安全阀HA2,储气罐G1的输出端通过过滤器U1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1的另一端为输 出端,输出端上设有压力计P6。所述流量测量单元6,包括背压箱G4、气动电磁换相阀A7、 手动高压截止阀B5、安全阀HA1、压力计P13和微流计WLJ,其中,背压箱G4的顶部设有安 全阀HA1,底部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5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截止阀B5的另一端与微流计 WLJ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另一端为出入端,气动电磁 换相阀A7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背压箱G4的底部安装有压力计P13。所述超高压稳压 单元7,包括超高压稳压罐G2、气动电磁换相阀A8、气动电磁换相阀A9、爆破片BBP、压力计 P11、压力计P12和截止阀H9,其中,超高压稳压罐G2的顶端分别与压力计P11、爆破片BBP 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另一端为上端,气动电磁换相阀 A9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超高压稳压罐G2的底部与压力计P12及截止阀H9的一端相连 接,截止阀H9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另一端 为下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所述高压稳压单元8,包括高压稳 压罐G3、气动电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向阀A6、压力计P9、压力计P10和手动高压截止阀 B6,其中,高压稳压罐G3的顶部设有压力计P10,并与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一端相连接,气 动电磁换向阀A6的另一端为上端,高压稳压罐G3的底部设有压力计P9,并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6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截止阀B6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向阀A5的一端相连接,气 动电磁换向阀A5的另一端为下端,气动电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气源端连接 一起为控制气源端。所述泄压单元9,包括波动罐G5、气动电磁换相阀A1和截止阀H12,其 中,波动罐G5下部侧面设有截止阀H12,波动罐G5的底部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一端相连 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另一端为输入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本发明使试验环境达到了储层的实际状态,井筒压力、围压、孔隙压力可以进行预 置,也可根据试验情况进行调节,并实现了井筒压力和孔隙压力的持续恒定。本发明真实的 模拟了射孔的实际环境,能够记录射孔瞬间压力变化和射孔后流体流经射孔孔道的流量, 根据实际流量,进行流动效率计算,从而检测射孔效能。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 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高温高压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储层岩心样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超高压加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稳压罐加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气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流量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超高压稳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高压稳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泄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包括超高温高压容器1、储层 岩心样品组件2、超高压加压单元3、稳压罐加压单元4、气源单元5、流量测量单元6、超高压 稳压单元7、高压稳压单元8和泄压单元9。超高温高压容器1侧面的井筒压力管线端P-JT 第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下端相连接,第二路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出入端相连接,第三 路与电磁换向气动阀A2的一端相连接,电磁换向气动阀A2另一端第一路通过阀门B1与超 高压加压单元3的输出端及泄压单元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4与 超高温高压容器1的围压管线端P-FG相连接,第三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3与高压稳压 单元8的下端及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的一端相连接,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的另一端与超高 温高压容器1的孔隙压力管线端P-KX相连接;稳压罐加压单元4的输出端一路与超高压稳 压单元7的上端相连接,另一路与高压稳压单元8的上端相连接;气源单元5的输出端一路 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控制气源端相连接,另一路与控制阀门H8的一端相连接,控制阀门 H8的另一端分别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控制气源端、高压稳压单元8的控制气源端、泄压单元 9的控制气源端及电磁换向气动阀A2、电磁换向气动阀A4、电磁换向气动阀A3的控制气源 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为圆筒状结构,包括顶盖104、上密封环103、筒体112、上钢套107、加热油循环套1000、砂岩靶件SYBT、隔热层114、底盖124、下密封环 125 ;其中,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设有凸字状顶盖104和上密封环103,上密封环 103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顶盖104上;顶盖104上设有射孔点火线入口 101和瞬间压 力口 102,其下部外围设有上密封圈105 ;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的中部为筒体112,筒体 112的上端与顶盖104相连接,其内部安装有圆筒状结构的上钢套107和T形圆筒状的砂岩 靶件SYBT,其内部设有孔隙空间116,下端设有奶嘴与筒体112下方中间的过渡套118对接 连通到P-KX ;上钢套107内侧为井筒空间109,砂岩靶件SYBT与筒体112之间为围压空间 115,筒体112的外围依次设有加热油循环套1000和隔热层114,加热油循环套1000的上 下端外侧设有加热油循环管道;筒体112的下端部设有底盖124和下密封环125,下密封环 12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底盖124上;底盖124下端面中间和一侧分别设有孔隙空间 入口 P-KX和围压入口 P-FG,并分别与孔隙空间116和围压空间115相连通;筒体112侧面 设有井筒压力入口 P-JT,并与井筒空间109相连通;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还设有 水温计T1,水温计T1的感应体从顶盖104深入到井筒空间109内,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 下端部设有水温计T2,水温计T2的感应体从底盖124下端面一侧深入到围压空间115内。如图3所示,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整体为圆柱体结构,设有三组相同结构并联,包 括岩心靶筒201、岩心靶体202、岩心靶筒护帽203和组件207,其中,岩心靶筒201为圆筒结 构,两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和密封圈槽204,岩心靶筒护帽203为圆柱体结构,其一端凹进 并设有内螺纹,另一端设有通孔,通孔上安装有组件207 ;岩心靶筒护帽203设为两个,分别 安装于岩心靶筒201的两端,岩心靶筒201内部设有岩心靶体202。如图4所示,超高压加压单元3,包括注水容器WT、止回阀ZHF、截止阀H1-截止阀 H7、低压大流量泵DLB、超高压泵GLB、过滤器U3和压力计P1,其中,注水容器WT的下部一侧 连接有截止阀H1,另一侧一路与截止阀H2相连接,另一路通过截止阀H3与过滤器U3的一 端相连接,过滤器U3的另一端,一路通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4、超高压泵GLB与截止阀 H6的一端相连接,另一路通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5、超高压泵DLB与截止阀H7的一端 相连接,截止阀H6、H7的另一端连接一起,并与压力计P1和止回阀ZHF的一端相连接,止回 阀ZHF的另一端为输出端。如图5所示,稳压罐加压单元4,包括氮气瓶WY1、加压泵WY2、压力计P2、压力计 P3、截止阀H10和过滤器U2,其中,氮气瓶WY1设为6组,氮气瓶WY1顶端连接一起并与过 滤器U2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2的另一端与与截止阀H10的一端相连接,中间设有压力计 P3,截止阀H10的另一端与加压泵WY2的一端相连接,加压泵WY2的另一端为输出端,输出 端上设有压力计P2。如图6所示,气源单元5,包括空气压缩电机Engine〗、压力计P5、压力计P6、截止 阀HI 1、安全阀HA2、过滤器U1和储气罐G1,其中,空气压缩电机Engine〗的输出端与储气罐 G1的输入端相连接,储气罐G1的底部设有截止阀HI 1,其顶部设有压力计P5和安全阀HA2, 储气罐G1的输出端通过过滤器U1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1的另一端为输出端,输出端上 设有压力计P6。如图7所示,流量测量单元6,包括背压箱G4、气动电磁换相阀A7、手动高压截止 阀B5、安全阀HA1、压力计P13和微流计WLJ,其中,背压箱G4的顶部设有安全阀HA1,底部 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5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截止阀B5的另一端与微流计WLJ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另一端为出入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 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背压箱G4的底部安装有压力计P13。如图8所示,超高压稳压单元7,包括超高压稳压罐G2、气动电磁换相阀A8、气动电 磁换相阀A9、爆破片BBP、压力计P11、压力计P12和截止阀H9,其中,超高压稳压罐G2的顶 端分别与压力计P11、爆破片BBP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9 的另一端为上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超高压稳压罐G2的底部与压 力计P12及截止阀H9的一端相连接,截止阀H9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一端相连 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另一端为下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如图9所示,高压稳压单元8,包括高压稳压罐G3、气动电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 向阀A6、压力计P9、压力计P10和手动高压截止阀B6,其中,高压稳压罐G3的顶部设有压力 计P10,并与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另一端为上端,高压稳 压罐G3的底部设有压力计P9,并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6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截止阀B6 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向阀A5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向阀A5的另一端为下端,气动电 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气源端连接一起为控制气源端。如图10所示,泄压单元9,包括波动罐G5、气动电磁换相阀A1和截止阀H12,其中, 波动罐G5下部侧面设有截止阀H12,波动罐G5的底部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一端相连接, 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另一端为输入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
权利要求
一种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包括超高温高压容器(1)、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超高压加压单元(3)、稳压罐加压单元(4)、气源单元(5)、流量测量单元(6)、超高压稳压单元(7)、高压稳压单元(8)和泄压单元(9),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侧面的井筒压力管线端P-JT第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下端相连接,第二路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出入端相连接,第三路与电磁换向气动阀A2的一端相连接,电磁换向气动阀A2另一端第一路通过阀门B1与超高压加压单元(3)的输出端及泄压单元(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4与超高温高压容器(1)的围压管线端P-FG相连接,第三路通过电磁换向气动阀A3与高压稳压单元(8)的下端及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的一端相连接,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的另一端与超高温高压容器(1)的孔隙压力管线端P-KX相连接;所述稳压罐加压单元(4)的输出端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上端相连接,另一路与高压稳压单元(8)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气源单元(5)的输出端一路与超高压稳压单元(7)的控制气源端相连接,另一路与控制阀门H8的一端相连接,控制阀门H8的另一端分别与流量测量单元(6)的控制气源端、高压稳压单元(8)的控制气源端、泄压单元(9)的控制气源端及电磁换向气动阀A2、电磁换向气动阀A4、电磁换向气动阀A3的控制气源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 温高压容器(1)整体为圆筒状结构,包括顶盖(104)、上密封环(103)、筒体(112)、上钢套 (107)、加热油循环套(117)、砂岩靶件(126)、隔热层(114)、底盖(124)、下密封环(125); 其中,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设有凸字状顶盖(104)和上密封环(103),上密封环 (103)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顶盖(104)上;顶盖(104)上设有射孔点火线入口(101) 和瞬间压力(102),其下部外围设有上密封圈(105);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的中部为 筒体(112),筒体(112)的上端与顶盖(104)相连接,其内部安装有圆筒状结构的上钢套 (107)和T形圆筒状的砂岩靶件(126),该砂岩靶件(126)内部设有孔隙空间(116),下端设 有奶嘴与筒体(112)下方中间的过渡套(118)对接并连通到孔隙压力管线端P-KX;上钢套 (107)内侧为井筒空间(109),砂岩靶件(126)与筒体(112)之间设有围压空间(115),筒体 (112)的外围依次设有加热油循环套(117)和隔热层114,加热油循环套(117)的上下端外 侧设有加热油循环管道(111);筒体(112)的下端部设有底盖(124)和下密封环(125),下 密封环(12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套装在底盖(124)上;底盖(124)下端面中间和一侧分别 设有孔隙压力管线端P-KX和围压管线端P-FG,并分别与孔隙空间(116)和围压空间(115) 相连通;筒体(112)侧面设有井筒压力管线端P-JT,并与井筒空间(109)相连通;所述超高 温高压容器(1)整体上端部还设有水温计T1,该水温计T1的感应体从顶盖(104)深入到井 筒空间(109)内,所述超高温高压容器(1)整体下端部设有水温计T2,该水温计T2的感应 体从底盖(124)下端面一侧深入到围压空间(1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岩 心样品组件⑵整体为圆柱体结构,设有三组相同结构并联,包括岩心靶筒(201)、岩心靶 体(202)、岩心靶筒护帽(203)和组件(207),其中,岩心靶筒(201)为圆筒结构,两端部外 围设有外螺纹和密封圈槽(204),岩心靶筒护帽(203)为圆柱体结构,其一端凹进并设有内 螺纹,另一端设有通孔,通孔上安装有组件(207);岩心靶筒护帽(203)设为两个,分别安装 于岩心靶筒(201)的两端,岩心靶筒(201)内部设有岩心靶体(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加压单元(3),包括注水容器WT、止回阀ZHF、截止阀HI-截止阀H7、低压大流量泵DLB、超高 压泵GLB、过滤器U3和压力计P1,其中,注水容器WT的下部一侧连接有截止阀H1,另一侧一 路与截止阀H2相连接,另一路通过截止阀H3与过滤器U3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3的另一 端,一路通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4、超高压泵GLB与截止阀H6的一端相连接,另一路通 过顺次串联连接的截止阀H5、超高压泵DLB与截止阀H7的一端相连接,截止阀H6、H7的另 一端连接一起,并与压力计P1和止回阀ZHF的一端相连接,止回阀ZHF的另一端为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 加压单元⑷,包括氮气瓶WY1、加压泵WY2、压力计P2、压力计P3、截止阀H10和过滤器U2, 其中,所述氮气瓶WY1设为6组,氮气瓶WY1顶端连接一起并与过滤器U2的一端相连接,过 滤器U2的另一端与与截止阀H10的一端相连接,中间设有压力计P3,截止阀H10的另一端 与加压泵WY2的一端相连接,加压泵WY2的另一端为输出端,输出端上设有压力计P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单 元(5),包括空气压缩电机Engine〗、压力计P5、压力计P6、截止阀HI 1、安全阀HA2、过滤器 U1和储气罐G1,其中,空气压缩电机Engine〗的输出端与储气罐G1的输入端相连接,储气 罐G1的底部设有截止阀H11,其顶部设有压力计P5和安全阀HA2,储气罐G1的输出端通过 过滤器U1的一端相连接,过滤器U1的另一端为输出端,输出端上设有压力计P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测量单 元⑶,包括背压箱G4、气动电磁换相阀A7、手动高压截止阀B5、安全阀HA1、压力计P13和微流计 WLJ,其中,背压箱G4的顶部设有安全阀HA1,底部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5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 截止阀B5的另一端与微流计WLJ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另 一端为出入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7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背压箱G4的底部安装有压力计P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 稳压单元(7),包括超高压稳压罐G2、气动电磁换相阀A8、气动电磁换相阀A9、爆破片BBP、 压力计P11、压力计P12和截止阀H9,其中,超高压稳压罐G2的顶端分别与压力计P11、爆破 片BBP及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9的另一端为上端,气动电磁 换相阀A9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超高压稳压罐G2的底部与压力计P12及截止阀H9的一 端相连接,截止阀H9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 另一端为下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8的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稳 压单元(8),包括高压稳压罐G3、气动电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向阀A6、压力计P9、压力计 P10和手动高压截止阀B6,其中,高压稳压罐G3的顶部设有压力计P10,并与气动电磁换向 阀A6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向阀A6的另一端为上端,高压稳压罐G3的底部设有压力 计P9,并与手动高压截止阀B6的一端相连接,手动高压截止阀B6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向 阀A5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向阀A5的另一端为下端,气动电磁换向阀A5、气动电磁换 向阀A6的气源端连接一起为控制气源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单 元(9),包括波动罐G5、气动电磁换相阀A1和截止阀H12,其中,波动罐G5下部侧面设有截 止阀H12,波动罐G5的底部与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一端相连接,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另一 端为输入端,气动电磁换相阀A1的气源端为控制气源端。
全文摘要
一种高温高压射孔流动效率检测系统,包括超高温高压容器1、储层岩心样品组件2、超高压加压单元3、稳压罐加压单元4、气源单元5、流量测量单元6、超高压稳压单元7、高压稳压单元8和泄压单元9。本发明使试验环境达到了储层的实际状态,井筒压力、围压、孔隙压力可以进行预置,也可根据试验情况进行调节,并实现了井筒压力和孔隙压力的持续恒定。本发明真实的模拟了射孔的实际环境,能够记录射孔瞬间压力变化和射孔后流体流经射孔孔道的流量,根据实际流量,进行流动效率计算,从而检测射孔效能。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文档编号E21B47/00GK101845947SQ20101017393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刘增, 张 林, 张波, 张脉全, 李山生, 董经利, 运华云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