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偏限位桩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286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走偏限位桩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孔桩用的桩锤。
背景技术
当桥梁施工处于溶洞区时,施工孔桩的过程中会多次碰到溶洞或溶蚀沟槽,因此 造出来的孔桩经常会出现扭曲、偏孔现象,需回填片石纠偏,如果扭曲、偏孔现象严重,还会 导致成桩倾斜度超规,并因此返工,所以现在急需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走偏限位桩锤,要解决传统孔桩在遇到溶洞或溶 蚀沟槽时会出现扭曲、偏孔现象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走偏限位桩锤,包括桩锤 主体,其特征在于桩锤主体朝尾部方向焊接连接有四根工字钢,这四根工字钢均布在桩锤 主体上并与桩锤主体轴向平行。所述桩锤主体的直径可为130cm 170cm,工字钢的长度可为700cm 90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常规的冲桩是吊绳直接连 接在桩锤主体上,桩锤主体通过吊绳挂在起吊装置的挂钩上,而本实用新型则是桩锤主体 与四根工字钢连接,四根工字钢的尾部又与吊绳连接,吊绳挂在起吊装置的挂钩上。当用本 实用新型施工孔桩时,四根工字钢可以保证孔桩的垂直度完全满足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溶洞地段冲孔桩的偏孔问题,通过加长冲锤的办法(用工字钢 焊接在桩锤上,将桩锤接长,以起导向作用),可以顺利的完成钻孔及混凝土灌注,避免偏 孔,可广泛应用于溶洞地段的孔桩施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A-A剖面的示意图。图3是传统孔桩出现扭曲、偏孔现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桩锤主体、2 —工字钢、3 —吊绳、4 一混凝土桩身、5 —基岩、6 —溶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图2所示,这种防走偏限位桩锤,包括桩锤主体1,桩锤主体1朝 尾部方向焊接连接有四根工字钢2,这四根工字钢2均布在桩锤主体1上并与桩锤主体1轴 向平行。桩锤主体1的直径为130cm 170cm,工字钢2的长度为700cm 900cm。工作时,起吊装置起吊防走偏限位桩锤,然后自由落体,通过桩锤主体砸击地面成
3孔,四根工字钢可防止桩锤主体下落的时候遇到基岩走偏以某高速公路施工为例,该高速公路的桥址的地层基岩为白云质灰岩,岩石裂隙 发育,局部可见溶蚀沟槽及溶洞,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平均为45. OMPa0 6 一 Yl桩按嵌岩桩设 计,要求嵌入微风化岩不少于3米,混凝土桩身4的桩底连续灰岩厚度不小于5米,混凝土 桩身4的桩径为Φ 150cm,桩长22米。第一次成桩情况该混凝土桩身4处于溶洞区,施工 过程中多次碰到溶洞、溶蚀地层而偏孔,需回填片石纠偏,在74. 5米、72. 8米、69. 9米、69. 0 米、68. 8米、66. 7米、65. 5米处均回填片石修孔。成桩桩顶标高88. 5米,桩底标高65. 3米, 实际桩长23. 2米,入微风化灰岩标高78. 4米。该桩施工完后采用声测法检测,桩检时发现 该桩有扭曲现象,桩检结果为I类桩,后进行抽芯法检测,由于5个孔都无钻至桩底,该桩 最后决定返工处理。根据施工记录基钻孔揭示情况,经分析,混凝土桩身4及周围地质情况如图3 由 于该混凝土桩身4正好一侧处于溶洞6边上,一侧处于基岩5边上,所以一边地层软一边地 层硬,在第一次成桩过程中,虽然在冲孔过程中不断回填片石,反复冲击,但冲至桩顶以下 16米的位置,还是会产生较大的偏孔,导致成桩倾斜度超规,因此需要返工。经现场反复研究,最后采用本实用新型,S卩加长冲锤的办法,用工字钢焊接在桩锤 上,接长至8米,以起导向作用,经过采取该措施,最后顺利完成钻孔及混凝土灌注,经抽芯 检测显示,成桩为I类桩。
权利要求一种防走偏限位桩锤,包括桩锤主体(1),其特征在于桩锤主体(1)朝尾部方向焊接连接有四根工字钢(2),这四根工字钢(2)均布在桩锤主体(1)上并与桩锤主体(1)轴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走偏限位桩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锤主体(1)的直径为 130cm 170cm,工字钢(2)的长度为700cm 900cm。
专利摘要一种防走偏限位桩锤,包括桩锤主体,桩锤主体朝尾部方向焊接连接有四根工字钢,这四根工字钢均布在桩锤主体上并与桩锤主体轴向平行。本桩锤解决了溶洞地段冲孔桩的偏孔问题,可以顺利的完成钻孔及混凝土灌注,避免偏孔;本桩锤可广泛应用于溶洞地段的孔桩施工,保证了孔桩的垂直度,可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文档编号E02D27/34GK201756695SQ20102029150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3日
发明者万平, 关天仕, 张凤程, 魏伟文 申请人: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