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995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封隔器技术领域,是一种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
技术背景[0002]在完井、修井、增产作业等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封隔器封隔地层以实现分层分段开采、控水堵水、储层改造等目的;而常规的遇油膨胀封隔器的胶筒为一体式,装配难度大,中间无机械支撑造成封隔压力低;两端无密封部件容易造成胶筒内孔与短套管之间的泄露。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一体式遇油膨胀封隔器装配难度大和封隔压力低;胶筒内孔与短套管之间泄露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 包括本体、上密封锁紧装置、下密封锁紧装置、遇油膨胀橡胶筒、胶筒挡圈、上连接胶筒和下连接胶筒;在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安装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上连接胶筒的上端与上密封锁紧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胶筒的下端与下密封锁紧装置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上连接胶筒和下连接胶筒之间的本体上依次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遇油膨胀橡胶筒,在相邻的遇油膨胀橡胶筒之间的本体上固定安装有胶筒挡圈。[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06]上述上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上固定套筒、上开口环和上密封接头;在上固定套筒的顶部固定有顶盖,在顶盖上有与本体外径相对应的通孔,上固定套筒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上,在上固定套筒的上部内侧有凸台,与凸台对应的本体上有凹槽,在凸台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上开口环,与上开口环的开口处对应的上固定套筒和凸台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凸台和上开口环后顶在本体上;与上开口环对应的上固定套筒和凸台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和凸台后顶在上开口环上;上密封接头套装在本体上,在上密封接头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上卡头和第一下卡头,第一上卡头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内,上连接胶筒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内;下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下固定套筒、下开口环和下密封接头;在下固定套筒的顶部固定有顶盖,在顶盖上有与本体外径相对应的通孔, 下固定套筒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上,在下固定套筒的下部内侧有凸台,与凸台对应的本体上有凹槽,在凸台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下开口环,与下开口环的开口处对应的下固定套筒和凸台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凸台和下开口环后顶在本体上;与下开口环对应的下固定套筒和凸台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和凸台后顶在下开口环上;下密封接头套装在本体上,在下密封接头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二上卡头和第二下卡头,第二下卡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内,下连接胶筒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内。[0007]上述上连接胶筒的上端内侧可固定有卡头,卡头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内;下连接胶筒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内。[0008]上述第一上卡头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内;第二下卡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内。[0009]上述第一上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下而上可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在二下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上而下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0010]上述遇油膨胀橡胶筒和胶筒挡圈可通过对应的台阶安装在一起。[0011]上述本体的上端外侧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接箍。[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遇油膨胀橡胶筒与胶筒挡圈交替套接在本体上,安装更方便;同时胶筒挡圈对遇油膨胀橡胶筒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使封隔压力更大;本体两端的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治遇油膨胀橡胶筒与本体之间发生泄露。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2为附图1的I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0015]附图3为附图1的A-A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0016]附图4为附图1的II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0017]附图5为附图1的B-B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0018]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遇油膨胀橡胶筒,3为胶筒挡圈,4为上连接胶筒,5为下连接胶筒,6为上固定套筒,7为上开口环,8为上密封接头,9为顶盖,10为凸台, 11为固定螺钉,12为锁紧螺钉,13为第一上卡头,14为第一下卡头,15为下固定套筒,16为下开口环,17为下密封接头,18为第二上卡头,19为第二下卡头,20为密封圈,21为密封支撑环,22为密封挡环,23为卡头,24为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2]如附图1所示,该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包括本体1、上密封锁紧装置、下密封锁紧装置、遇油膨胀橡胶筒2、胶筒挡圈3、上连接胶筒4和下连接胶筒5 ;在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安装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上连接胶筒4的上端与上密封锁紧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胶筒5的下端与下密封锁紧装置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上连接胶筒4和下连接胶筒5之间的本体1上依次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遇油膨胀橡胶筒2,在相邻的遇油膨胀橡胶筒2之间的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胶筒挡圈3。通过遇油膨胀橡胶筒2与胶筒挡圈3交替套接在本体1上,安装更方便;同时胶筒挡圈3对遇油膨胀橡胶筒2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使封隔压力更大。[0023]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24]如附图1至5所示,上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上固定套筒6、上开口环7和上密封接头 8 ;在上固定套筒6的顶部固定有顶盖9,在顶盖9上有与本体1外径相对应的通孔,上固定套筒6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1上,在上固定套筒6的上部内侧有凸台10,与凸台10对应的本体1上有凹槽,在凸台10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上开口环7,与上开口环7的开口处对应的上固定套筒6和凸台10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1,固定螺钉11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6、凸台10和上开口环7后顶在本体1上;与上开口环7对应的上固定套筒6和凸台10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12,锁紧螺钉12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6和凸台10后顶在上开口环7上;上密封接头8套装在本体1上,在上密封接头8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上卡头13和第一下卡头14,第一上卡头13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6内,上连接胶筒4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卡头23,卡头23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14内;下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下固定套筒15、下开口环16和下密封接头17 ;在下固定套筒15的顶部固定有顶盖9,在顶盖9上有与本体1外径相对应的通孔,下固定套筒15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1上, 在下固定套筒15的下部内侧有凸台10,与凸台10对应的本体1上有凹槽,在凸台10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下开口环16,与下开口环16的开口处对应的下固定套筒15和凸台10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1,固定螺钉11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15、凸台10和下开口环16后顶在本体1上;与下开口环16对应的下固定套筒15和凸台10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12,锁紧螺钉12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15和凸台10后顶在下开口环16上;下密封接头17套装在本体1上,在下密封接头17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二上卡头18和第二下卡头19,第二下卡头19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15内,下连接胶筒5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23,卡头23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18内。通过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治遇油膨胀橡胶筒2与本体1之间发生泄露。[0025]如附图1所示,上连接胶筒4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卡头23,卡头23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14内;下连接胶筒5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23,卡头23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18内。[0026]如附图3、5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上卡头13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6内;第二下卡头19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15内。[0027]如附图1、2、4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在第一上卡头13和本体1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密封圈20、密封支撑环21、密封圈20和密封挡环22,在二下卡头19和本体1之间自上而下安装有密封圈20、密封支撑环21、密封圈20和密封挡环22。[0028]如附图1所示,遇油膨胀橡胶筒2和胶筒挡圈3通过对应的台阶安装在一起。[0029]如附图1、2所示,在本体1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接箍M,在本体1的下端有外螺纹;这样便于对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装置连接。[0030]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上密封锁紧装置、下密封锁紧装置、遇油膨胀橡胶筒、胶筒挡圈、上连接胶筒和下连接胶筒;在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安装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上连接胶筒的上端与上密封锁紧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胶筒的下端与下密封锁紧装置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上连接胶筒和下连接胶筒之间的本体上依次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遇油膨胀橡胶筒,在相邻的遇油膨胀橡胶筒之间的本体上固定安装有胶筒挡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上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上固定套筒、上开口环和上密封接头;在上固定套筒的顶部固定有顶盖,在顶盖上有与本体外径相对应的通孔,上固定套筒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上,在上固定套筒的上部内侧有凸台, 与凸台对应的本体上有凹槽,在凸台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上开口环,与上开口环的开口处对应的上固定套筒和凸台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凸台和上开口环后顶在本体上;与上开口环对应的上固定套筒和凸台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内端穿过上固定套筒和凸台后顶在上开口环上;上密封接头套装在本体上,在上密封接头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一上卡头和第一下卡头,第一上卡头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内,上连接胶筒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内;下密封锁紧装置包括下固定套筒、下开口环和下密封接头;在下固定套筒的顶部固定有顶盖,在顶盖上有与本体外径相对应的通孔,下固定套筒通过通孔套装在本体上, 在下固定套筒的下部内侧有凸台,与凸台对应的本体上有凹槽,在凸台内侧和凹槽内套装有下开口环,与下开口环的开口处对应的下固定套筒和凸台上有外大内小的螺纹沉头孔, 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凸台和下开口环后顶在本体上;与下开口环对应的下固定套筒和凸台上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的螺纹沉头安装孔,在螺纹沉头孔内固定安装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内端穿过下固定套筒和凸台后顶在下开口环上;下密封接头套装在本体上,在下密封接头的上端内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二上卡头和第二下卡头,第二下卡头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内,下连接胶筒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上连接胶筒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卡头,卡头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一下卡头内;下连接胶筒的下端内侧固定有卡头, 卡头通过硫化固定安装在第二上卡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卡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套筒内;第二下卡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下固定套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在二下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上而下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在二下卡头和本体之间自上而下安装有密封圈、密封支撑环、密封圈和密封挡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遇油膨胀橡胶筒和胶筒挡圈通过对应的台阶安装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遇油膨胀橡胶筒和胶筒挡圈通过对应的台阶安装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接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端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接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封隔器技术领域,是一种搭接式遇油膨胀封隔器;其包括本体、上密封锁紧装置、下密封锁紧装置、遇油膨胀橡胶筒、胶筒挡圈、上连接胶筒和下连接胶筒;在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安装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上连接胶筒的上端与上密封锁紧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胶筒的下端与下密封锁紧装置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遇油膨胀橡胶筒与胶筒挡圈交替套接在本体上,安装更方便;同时胶筒挡圈对遇油膨胀橡胶筒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使封隔压力更大;本体两端的上密封锁紧装置和下密封锁紧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治遇油膨胀橡胶筒与本体之间发生泄露。
文档编号E21B33/127GK202273637SQ20112041964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9日
发明者宁世品, 张胜鹏, 段文广, 赵继斌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