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25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一种土石方机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铲刀进行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目前,平地机被广泛应用于构筑路基和路面、修筑边坡、开挖边沟等领域,也可应用于路面物料混合、扫除积雪、推送散粒物料以及土路和碎石路的养护等。铲刀是平地机关键的作业装置,其设置在机械前后轮轴之间,能进行升降等动作。铲刀的提升主要是靠左右油缸的伸缩来实现的,具体的左右油缸分别作用在牵引架左右两侧的球头销,通过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将牵引架左右两侧分别提升或降低,从而调整铲刀体左右两端的高度,使平整出的底面能满足使用的水平面或一定坡度的要求。目前,左右油缸的伸缩是靠手柄操作系统控制的。工作时,操作人员操作左右控制手柄,进行左右多路换向阀的控制,控制左右油缸的伸缩,达到提升或下降铲刀的效果。现有的手柄操作系统的缺陷在于手柄控制繁琐,不能实现铲刀的整体提升或下降,操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铲刀整体提升或下降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左油缸和右油缸;其中,第一换向阀组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组具有六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进一步地,所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换向阀组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为负载敏感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组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向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分流集流阀;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或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或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得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失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地机,其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具有以下优点I)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伸出或收回,提高操作效率,并且控制方式灵活。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换向阀组内设置分流集流阀还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运动,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铲刀的校平时间。此外,通过左右手柄来进行机械控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单独操作左手柄或右手柄来实现上述功能,由此,一方面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左手或者右手,用于用来控制方向盘,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不同操作者习惯性用手差异的需求,即能实现单个手柄操作左右油缸同时运动,是一套单手柄联动控制系统。2)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动作的同时保留左右油缸单独运动的方式,操作者可根据具体工况需求随时切换控制方式,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地机,该平地机设有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由于上述任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中的负载敏感泵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中的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7左油缸8右油缸9 液压泵10 第二换向阀组11 第一换向阀组Al 第一工作油口A2 第二工作油口 BI 第三工作油口B2 第四工作油口A 第一换向阀B 第二换向阀C 第三换向阀D 第四换向阀E 第五换向阀F 第六换向阀G 分流集流阀g0 集流油口gl 第一分流油口g2 第二分流油口100 集流油路101 第一分流油路102 第二分流油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的原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9、第一换向阀组11、第二换向阀组10、左油缸7和右油缸8 ;其中,第一换向阀组11包括进油口 P、回油口 T、第一工作油口 Al、第二工作油口 A2、第三工作油口 BI和第四工作油口 B2 ;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分别与液压泵9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选择性地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本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中,左油缸7和右油缸8分别设置于平地机铲刀的左右两侧,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伸出和收回实现铲刀左右侧的升降。本实施例中,左油缸7收回带动铲刀左侧提升,伸出带动铲刀左侧下降。相应的,右油缸8收回带动铲刀右侧提升,伸出带动铲刀右侧下降。液压泵9用于通过第一换向阀组11和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供油,进而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提供使油缸伸出和收回的油压。第一换向阀组11和第二换向阀组10的作用在于对液压泵供入的液压油进行导向,使液压油选择性的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供油,由此实现左右油缸提升下降的可控。具体来讲,第二换向阀组10具有以下工作状态(I)、使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单独伸出或收回。(2)、使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3)、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右油缸8单独伸出或收回。(4)、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此外,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二换向阀组10还具有上述(2 )和(4)叠加后工作状态,即(5)、使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且伸出或收回的动作速度较快。相应的,上述第一换向阀组11优选具有以下六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 Al与进油口 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与回油口T相通;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 A2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与回油口T相通;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 BI与进油口 P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与回油口T相通;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 B2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与回油口T相通;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均与进油口 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与回油口 T相通;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均与回油口 T相通。
上述第一换向阀组11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阀组。由此,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可实现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以下运动形式LU、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I)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 Al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左油缸7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二工作油口 A2回油。此时,左油缸7单独收回。LD、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I)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 A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左油缸7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一工作油口 Al回油。此时,左油缸7单独伸出。RU、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3)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三工作油口 BI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回油。此时,右油缸8单独收回。RD、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3)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四工作油口 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回油。此时,右油缸8单独伸出。U1、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2)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 Al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供油,左油缸7和右油缸8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二工作油口 A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D1、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2)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 A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无杆腔供油,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一工作油口 Al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U2、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4)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三工作油口 BI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D2、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4)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四工作油口 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U3、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5)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
D3、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5)工作状态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且伸出速度较快。对于第二换向阀组10的具体的结构,优选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第五换向阀E、第六换向阀F和分流集流阀G ;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 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或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通过第五换向阀E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B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四换向阀D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或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通过第六换向阀E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第二换向阀组1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联动模式(左右油缸同时运动)和非联动模式(左右油缸单独运动)。具体而言非联动模式下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联动模式下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通过第六换向阀F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非联动模式包括两种工作状态N1、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I)。N2、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3)。联动状模式包括三种工作状态L1、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2)。L2、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4)。L3、第一工作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同时第三工作油口 BI通过第三换向阀C也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二工作油口 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也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E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5)。对于NI状态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单独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LU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单独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LD ;对于N2状态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则右油缸8单独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RU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时,则右油缸8单独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RD ;对于LI状态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Ul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Dl ;对于L2状态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U2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D2 ;对于L3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对应于上述状态U3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且收回速度较快,对应于上述状态D3。上述第二换向阀组10设置有分流集流阀G,其包括一个集流油口 g0,和与该集流油口 go相通两个分流油口,分别为第一分流油口 gl和第二分流油口 g2。分流集流阀G的作用在于当处于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状态时,实现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同步收回或伸出。具体的,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o进入该阀的液压油会被平均分配成油压相等的两股液压油并分别从第一分流油口 gl和第二分流油口 g2排出,在上述U1、U2和U3状态下,则会实现进入左油缸7和右油缸8有杆腔内的液压油油压相等,由此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收回。从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 gl和第二分流油口 g2进入的两股液压油在会以相同的速率进入该阀并由集流油口 go排出,在上述D1、D2和D3状态下,则会实现从左油缸7和右油缸8有杆腔内排出的液压油油压相等,由此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伸出。为了便于控制,上述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第五换向阀E、第六换向阀F优选均为电磁换向阀,当上述六个电磁阀均失电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非联动状态;当上述六个电磁阀均得电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状态。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可以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可以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中,液压泵9优选为负载敏感泵。进一步地,第一换向阀组11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相应的,第一换向阀组11设置有负载敏感油口 LS。采用上述液压泵和换向阀的优点在于液压泵9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整排量及输出压力,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该负载敏感泵和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的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具体可以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换向阀组11的上述工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优选包括与第一换向阀组11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此外,为了便于控制第二换向阀组10的两种工作模式(联动模式一电磁阀均得电,非联动模式一电磁阀均失电),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优选设置有与第二换向阀组10相连的联动控制开关,该联动控制开关用于使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模式和非联动模式。例如未开启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非联动模式,开启联动控制开关后,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模式。上述联动控制开关可以设置于控制面板上,或者设置于左手柄或右手柄上。以油缸伸出带动铲刀下降,收回带动铲刀提升为例,对于设置有左右手柄的,如图I所示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阀工作状态如下设置未按下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一换向阀A至第六换向阀F均失电,第一换向阀A和第二换向阀B均处于左位,第三换向阀C和第四换向阀D均处于右位,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均处于下位。按下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一换向阀A至第六换向阀F均得电,第一换向阀A和第二换向阀B均处于右位,第三换向阀C和第四换向阀D均处于左位,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均处于上位。后拉左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Al与进油口 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与回油口 T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截止。前推左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 A2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l与回油口 T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截止。后拉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 BI与进油口 P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与回油口 T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二工作油口 A2均截止。前推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 B2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I与回油口 T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二工作油口 A2均截止。同时后拉左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均与进油口 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与回油口 T相通。同时前推左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与进油口 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均与回油口 T相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未按下联动控制开关的情况后拉左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 Al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l相通,油口 al通过油口 a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油口 a3截止。左油缸7的无杆腔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2与油口 bl相通,油口 b3截止,油口 bl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 A2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单独收回,带动铲刀左侧提升。前推左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 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l相通,油口 bl通过油口 b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油口 bl截止。左油缸7的有杆腔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2与油口 al相通,油口 a3截止,油口 al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Al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单独伸出,带动铲刀左侧下降。后拉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 BI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l相通,油口 Cl通过油口 c3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油口 c2截止。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过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3与油口 dl相通,油口 d2截止,油口 dl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 B2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右油缸8单独收回,带动铲刀右侧提升。前推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 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l相通,油口 dl通过油口 d3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油口 d2截止。右油缸8的有杆腔通过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3与油口 Cl相通,油口 c2截止,油口 Cl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 BI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右油缸8单独伸出,带动铲刀右侧下降。按下联动控制开关的情况后拉左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 Al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l相通,油口 al通过油口 a3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第一分流油口 gl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l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2和fl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3和油口 b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 A2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带动铲刀整体提升。前推左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 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l相通,油口 bl通过油口 b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l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2和el与第一分流油口 gl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 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依次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3和a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Al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伸出,带动铲刀整体下降。后拉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 BI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l相通,油口 cl通过油口 c2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第一分流油口 gl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l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2和fl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依次通过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3和油口 d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 B2相通,第四工作油口 B2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带动铲刀整体提升。前推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 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l相通,油口 dl通过油口 d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l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2和el与第一分流油口 gl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 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依次通过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3和C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 BI相通,第三工作油口 BI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伸出,带动铲刀整体下降。同时后拉左手柄和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 Al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l相通,油口 al通过油口 a3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0相通,同时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 BI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l相通,油口 Cl通过油口 c2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O相通,第一分流油口 gl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l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 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2和fl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分别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3和油口 bl以及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3和油口 d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 A2相通和第四工作油口 B2相通。第二工作油口 A2和第四工作油口 B2均与回油口 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带动铲刀整体快速提升。同时前推左手柄和右手柄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 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 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 bl相通,油口 bl通过油口 b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同时进油口 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 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 dl相通,油口 dl通过油口 d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 fl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 e2和el与第一分流油口 gl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 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 gO分别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 a3和al以及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 c3和cl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相通,第一工作油口 Al和第三工作油口 BI均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带动铲刀整体快速提升。上述控制操作步骤及结果列于表1:表I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步骤及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 左油缸和右油缸;其中,第一换向阀组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具有六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为负载敏感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分流集流阀;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或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或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得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失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10.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左油缸和右油缸;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及单独运动,具有操作效率高、控制方式灵活的优点。
文档编号E02F3/85GK103046594SQ20121057043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张德兴, 李杜, 李军华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