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294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灌注桩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灌注粧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
技术领 域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基坑支护所采用的桩支护(包括桩撑、桩锚)中,支护桩所承受的弯矩直接决定了支护桩的配筋率。由干支护桩较建筑基础采用的灌注桩所承受的弯矩大,为节约钢筋,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采取分段配筋或不均匀配筋,但由于地层、周边环境、地下水等因素,支护桩所承受的弯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样就造成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利用预应カ提高灌注桩的抗弯能力,減少灌注桩的配筋率,节约钢筋。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用于设置在灌注桩桩孔中安装的钢筋笼底部的承压板,承压板上垂直连接有多根向地面延伸的钢绞线,钢绞线底端通过墩头与承压板固定连接,钢绞线顶端伸出地面并且其高度大于灌注桩实际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度,钢绞线两端之间的部位套有钢绞线套管,钢绞线套管的底端与承压板焊接。按以上方案,所述承压板呈圆环形,其直径与钢筋笼直径相同。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如下I)、该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利用预应カ提高灌注桩的抗弯能力;2)、该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可減少灌注桩的配筋率,节约钢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承压板、2-钢绞线、3-钢绞线套管、4-墩头、5-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其包括用于设置在灌注桩桩孔中安装的钢筋笼5底部的承压板I,承压板I上垂直连接有多根向地面延伸的钢绞线2,钢绞线2底端通过墩头4与承压板I固定连接,钢绞线2顶端伸出地面并且其高度大于灌注桩实际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度,钢绞线2两端之间的部位套有钢绞线套管3,钢绞线套管3的底端与承压板I焊接。优选的,承压板I呈圆环形,其直径与钢筋笼5直径相同。[0016]具体的,钢绞线套管3绑扎固定于钢筋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的ー种施工方法是在灌注桩灌注前,在钢筋笼5安装的同时将该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放入桩孔中,钢绞线套管3焊接在承压板上并且高出灌注桩实际混凝土灌注面50cm,以防止混凝土进入到钢绞线套管3中。在灌注桩混凝土达到70%強度后在冠梁上使用预应カ锚具对预埋的钢绞线2进行张拉,对灌注桩施加预应カ,从而提高灌注桩抗弯能力。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ー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设置在灌注桩桩孔中安装的钢筋笼底部的承压板,承压板上垂直连接有多根向地面延伸的钢绞线,钢绞线底端通过墩头与承压板固定连接,钢绞线顶端伸出地面并且其高度大于灌注桩实际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度,钢绞线两端之间的部位套有钢绞线套管,钢绞线套管的底端与承压板焊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灌注桩后张法预应カ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呈圆环形,其直径与钢筋笼直径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桩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用于设置在灌注桩桩孔中安装的钢筋笼底部的承压板,承压板上垂直连接有多根向地面延伸的钢绞线,钢绞线底端通过墩头与承压板固定连接,钢绞线顶端伸出地面并且其高度大于灌注桩实际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度,钢绞线两端之间的部位套有钢绞线套管,钢绞线套管的底端与承压板焊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预应力提高灌注桩的抗弯能力,减少灌注桩的配筋率,节约钢筋。
文档编号E02D5/58GK202416297SQ2012200021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胡长友 申请人: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